四书五经作者

1、四书五经作者

(1)、♨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3)、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5)、子曰:“天生德于予,桓(huán)魋(tuí)其如予何?”

(6)、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

(7)、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sī)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9)、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yì)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jì)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0)、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1)、《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1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14)、《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15)、上世纪30年代,顾颉刚提出了《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观点。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证据是:《禹贡》中提到一条河“菏”,菏指菏水,是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为与晋争霸而开凿的一条运河。即此一点就可以断定《禹贡》作于公元前483年之后。

(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17)、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8)、《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1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0)、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2、四书五经作者简介

(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2)、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4)、季氏使闵子骞(qiān)为费(bì)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5)、《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思无邪”正是那种精诚之至,所以才那样动人。很多人以为这是艺术的,其实更是哲学的,因为它为我们指出了那个最核心的东西——诚。诚于自己,就是纯粹;诚于他人,就是真挚。自诚诚他,就是直道而行的真人。

(6)、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7)、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9)、《尚书》也是一部汇编的书籍,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具体作者也不详,相传也是孔子编订。《礼记》记载的是周朝的礼仪,被孔子拿来当教材教育弟子。作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周公旦所著,另一说是西汉刘歆所伪造。

(10)、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1)、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五部。《士礼》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12)、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4)、子曰:“赐也,女(rǔ同“汝”)以予为多学而识(zhì同“志”)之者与(yú)?”对曰:“然,非与(yú)?”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15)、《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16)、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rǔ)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7)、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18)、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0)、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3、四书五经作者为什么是孔子

(1)、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xǐ)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zhī)以异’。”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4)、《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wú)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7)、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9)、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10)、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4)、用好的方法读诗,我推荐叶嘉莹先生的读诗方法。大家可以去找叶先生的视频音频来听,学习她的读诗方法。这样时间长了就能形成语感,不但对背诗有好处,对识别入声字、识别平仄两读字、认识格律、认识平水韵、体会诗词的美感以及学写诗都有莫大的好处。希望大家试试。

(15)、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1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7)、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

(18)、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19)、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四书五经作者及内容

(1)、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chǎn)也。”

(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4)、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5)、《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

(6)、《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7)、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8)、译文: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9)、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所谓“大学“,大人之学。研习大学,意味着心理成人的开始,开启光明大道的修行。三纲领,就是三项总要求。

(13)、子贡曰:“君子亦有恶(wù)乎?”子曰:“有恶(wù),恶称人之恶(è)者,恶(wù)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恶(wù)勇而无礼者,恶(wù)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wù)乎?”“恶(wù)徼(jiǎo)以为知(zhì)者,恶(wù)不孙(xùn)以为勇者,恶(wù)讦以为直者。” 

(14)、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15)、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16)、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7)、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8)、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这种笔法又被称为——微言大义。

(19)、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