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

1、论语第十一篇原文及翻译

(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3)、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4)、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7)、 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

(8)、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12)、(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见于”不常用。

(13)、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5)、《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16)、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7)、翻译: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

(18)、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19)、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0)、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论语第二十篇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1)、子路第十三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2)、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3)、(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4)、《泰伯》第十章: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21-30章

(7)、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8)、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9)、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1)、《泰伯》第十八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2)、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13)、《泰伯》第十一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14)、子曰∶“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被翻译成四十多国文字,看哭无数人-疯娘》

(16)、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参考《傅佩荣解读论语》)

(17)、《泰伯》第四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19)、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论语第二十章原文

(1)、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2)、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3)、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4)、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1-26章

(7)、(问)后接具体的内容,不是问人。问仁、问政、问政于孔子。不接双宾语。

(8)、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9)、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10)、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2)、白话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3)、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14)、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5)、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16)、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0章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

(1)、泰伯是《论语》的一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2)、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3)、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6)、(君子)这里不是指人,是指“如何做君子”。

(7)、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2)、关于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保障人类社会的延续,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历史上许多彪炳史册的辉煌文明、威名赫赫的大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起因多半是社会秩序的崩坏。现代世界,各国依然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实践证明,儒家这种立足于家庭和睦,进而促使社会稳定的思路是积极而有效的。

(1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6)、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8)、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19)、翻译:孔子说:懂得学问的人比不上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快乐的人。

(20)、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论语第二十章原文和翻译

(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4)、这一章讲“仁”,是从学习方法上讲的。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