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古诗五十首

1、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2)、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别董大 绝句 (唐)李白 (唐)李白 (唐)高适 (唐)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 天门中断楚江开, 千里黄云白日曛, 迟日江山丽, 千里江陵一日还。

(3)、今天,我们为大家选取诗人笔下几种类型的儿童形象,

(4)、《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6)、我们再来看入选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小学语文教材、台湾著名童诗诗人林武宪的《鞋》:

(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8)、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9)、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10)、诗是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大国,一部文学史有一大半是诗的历史。从大人来看,儿童是需要读诗的。从儿童呀呀学语开始,大人便教儿童去背古诗。可是,诗歌不像小说、童话、故事那样有情节,对孩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就孩子而言,自发地喜欢读诗的孩子很少。大人让孩子读诗,而孩子又不大喜欢读诗。这就形成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读诗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或者说,孩子为什么要去读诗?我想,读诗至少能给孩子带来以下五点好处。

(1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赏析)纵使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在现代人看来离凉州很近,但在古代算是偏远之地。诗名为凉州词,诗中所写的内容却是凉州以西的玉门关。古时候出玉门关的概念和现在出国类似,出关需要通关文牒。在诗人眼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就是玉门关的写照。周遭没有繁华的城阙,没有秘籍的人口,而是孤零零地坐落在戈壁滩上,萧瑟孤独。古人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听到“羌笛”所吹出的哀怨的送别曲,将士们的离愁别恨顿时全涌上心头。于是诗人劝他们,何必要去怨恨呢,怨了也是没用的,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玉门关也没有杨柳可折,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感。

(13)、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在国内的《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一百余家刊物发表诗歌二千余首、童话五十余万字。

(14)、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

(15)、(赏析)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16)、(赏析)一个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已变成华发稀疏的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离家乡多年却“乡音未改”,暗寓故土难忘,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容颜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感慨万千地走在回乡的路上。诗人并没有写感慨的具体内容,而是用了非常平常的一个生活片段,儿童的问与诗人的答。诧异中有可笑,可笑中有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无奈,诗歌在此处戛然而止。这首诗给人妙手天成之感。生动逼真的生活场景,朴实无华的文字,自然流淌的感情,浑然一体。诗人对岁月的流逝,伤感却不消沉,无奈中有诙谐,表现出一种人生的睿智。

(17)、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8)、我们来看这首小诗,镰刀也好,香蕉也好,嘴角也好,都和月牙儿在形体上相近和相似。但它又不是原来的形象,而是在月牙儿这个形象的基础上,经过脑海的加工,创造出的新形象。这就是象形想象。我们再来看雪兵的《摇篮曲》:

(19)、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0)、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小弟和小猫》柯岩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

2、

(1)、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果然,这些诗如此明亮温暖。一读再读,回味无穷。

(2)、(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3)、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4)、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赠卫八处士》

(5)、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6)、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7)、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8)、《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9)、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1)、——崔道融《牧竖》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2)、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13)、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1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16)、(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戌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

(17)、——轩治翁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18)、(赏析)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1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0)、我们在山野里,嬉戏着、追逐着,啊,真像在你家的炕头上,真像在你家的院子里……(选自《少年抒情诗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一次的小雨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沙沙地落进青青的树林我独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间漫步耳边充满了许多微弱的神秘而又美丽的声音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妈妈曾经告诉过我们它们的名字叫天鹅菌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技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露水闪亮着悄悄滑落淡淡的雾像轻柔的白纱布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轻轻地轻轻地撞击着我的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

(1)、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2)、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解除一大的疲倦。

(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4)、诗歌要启迪孩子丰富的想象。想象是想象力的高级阶段,它是人类思维的另一翼。这两翼像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常见的想象力有三种类型。一是象形想象,二是变形想象,三是象征想象。我们先看著名诗人高洪波的诗《月牙儿》:

(5)、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

(8)、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9)、依尼诺·法吉恩告诉我们玫瑰的香气、天光、苍蝇身上的亮闪以及海的喘息等等,这些才是诗,这些才是诗要给予孩子的。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儿童诗《下雪》:

(1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观游鱼》白居易唐代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1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3)、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4)、(赏析)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新年紧挨着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但这一年还没有芬芳的鲜花,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15)、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16)、(赏析)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的点染,巧笔对比,着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制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创为佳构。

(17)、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18)、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首诗,有人和我想到一处了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年轻时离开家乡,五十多年以后,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告老还乡时已八十六岁。 可爱的孩子见到一个陌生的老头,于是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客人呀?

(19)、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0)、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4、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2)、这首小诗,也运用了联想的手法。从银河想起了河,既然是河,就应该有河所具备的特点。如风吹过,可起浪生波;河里有长胡子的小虾、爱钻洞的泥鳅、摇头摆尾的小鲤鱼、穿硬壳衣服的田螺。就应该可以一边划船,一边唱歌。全诗利用连环式联想,这是一种纵向的垂直联想,是一种不断扩大范围的联想方式。即由A为起点,由B到C,由C到D,由D到E,由E到F,由F到G,由G到H,一环一环,连贯成一个整体。这种联想,往往构成一系列画面,有着诱人的魅力。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____白居易《观游鱼》

(5)、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6)、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寄陆务观(宋)杨万里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7)、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为例,表达了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8)、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9)、(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10)、侍奉少年的少女妩媚多姿,少年骑在宝马上骄傲的挥动马鞭。

(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2)、这首诗用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写成,极富想象力。诗用了假想的手法,首先假想自己为动物,然后写了自己想拥有母马的眼睛、蝴蝶和鹰的翅膀、梅花鹿的犄角、熊的脚掌、豹子的奔跑、鱼的自由、夜莺的歌唱、袋鼠的口袋,然后联想自己既然为人,不应把这么多的美集于一身。孩子常读这样的诗,自然会获得想象力的启迪,久而久之,想象力自然会胜人一畴。

(13)、《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6)、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18)、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19)、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20)、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然后快乐地融化。

5、

(1)、(赏析)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2)、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4)、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5)、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____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6)、江南好,风景旧曾céng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

(7)、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8)、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____苏轼《守岁》

(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10)、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11)、月牙儿像什么?/我说:像夜妈妈,/微微翘起的嘴角。//

(12)、——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13)、 夜来风雨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 但使龙城飞将在, 洛阳亲友如相问, 花落知多少。

(14)、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15)、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16)、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7)、(赏析)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18)、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____杨万里《舟过安仁》

(19)、(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20)、(赏析)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