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十大代表作

1、杜甫的三大代表作

(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杜甫七律的最大特点是抑扬顿挫,这首《阁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阁夜》中写景写情的诗句,是如此宏大,掷地有声,令人无限感慨。

(5)、杜甫七律诗歌之中,有许多描写巨大气象的诗句,如《登楼》中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便是其中之一。后世诗人常感叹,子美去后,再无人可作此大气象之句。

(6)、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

(7)、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8)、“仙”是道家的说法,也是道家的最高境界。李白排第二不是说他不如杜甫,而是因为杜甫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更大。韩愈、白居易、苏轼等这些文学巨子无不受杜甫影响,而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浑然天成,后人很难模仿。

(9)、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

(10)、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1)、儒、道、佛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集中表达,因此我选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为唐代三大诗人。

(12)、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后人对其二人的高度评价可见一斑。

(13)、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14)、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5)、中年时期,他流寓都城谋求功名未果,但是眼界逐渐转入对社会现象的审视和批判,代表作便是古体诗《丽人行》:

(16)、杜牧是一位将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艺术天才。

(17)、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18)、诗歌评论|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应互相砥砺,推动精品力作诞生——诗歌评论家谈新时代“批评何为”

(19)、杜甫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李白唐诗300首

(1)、诗醉,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2)、王维代表作:《相思》、《山居秋暝》、《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简介:

(3)、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4)、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6)、“仙”是道家的说法,也是道家的最高境界。李白排第二不是说他不如杜甫,而是因为杜甫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更大。韩愈、白居易、苏轼等这些文学巨子无不受杜甫影响,而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浑然天成,后人很难模仿。

(7)、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的一天,杜甫冲风冒雪忍饥受冻回奉先县省亲,途经骊山脚下,听到了从山顶上华清宫里飘出的阵阵鼓乐,杜甫知道,那时玄宗、贵妃及其贵戚们正尽情地享乐。想到自己长安困顿十年一事无成的艰辛,特别是在这十年耳闻目睹下层百姓所遭受的更大、更多的不幸,杜甫不胜感慨激愤满腔地喊出了全部唐诗,甚至是全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使人振聋发聩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歌朴素自然,欢快轻灵,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竹枝词》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乌衣巷》所言:朱雀桥边野草,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当然,他还有一篇81字的骈体铭文《陋室铭》,已成为经典。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1)、杜甫诗中对君国安危的忧心烈烈赤心拳拳,对民族存亡的诚信惦念焦心牵挂,对黎蔗忧心的痴心关注真心同情,都毕其一生而没有丝毫的衰减,所以梁启超称杜甫是“情圣”。

(12)、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13)、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4)、诗歌档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之臧棣:篝火协会

(15)、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16)、本文为「善品堂藏书」编辑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7)、如此专业权威的师资阵容,如此经典的课程内容,如此有趣的教学方式,你还等待什么,动动你的手指,扫码赶快报名吧!

(18)、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19)、该诗是写因本村父老乡亲看望诗人而引发的诗人更加深重、更加矛盾煎熬的痛苦心理。在写法上,诗人通过独特的艺术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情看心理,抓住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一致异常心理状态进行描绘,让读者透过这异常心理,来寻找造成这种异常心理的社会原因,“反常合道、曲尽其妙”,从而让人们去理解造成这种社会灾难的深层原因。

(20)、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

3、李白唐诗20首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兖州城楼放眼远眺。

(3)、后人认为这是唐诗中最杰出的一首七律。“不尽长江滚滚来”,抽出去单看也很有些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但前面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有一种萧杀的气象,是长江之水流得很艰难,就与李诗的意趣大不相同了。这首诗就像流过平原的江河低沉而宽广,看似平缓却有一股不可抵挡的冲力。

(4)、李商隐被定位为“小李杜”之足以证明他的诗歌水平。

(5)、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6)、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7)、“群鸡”四句,是一幅北方农村风俗画。“父老”四句,是说几个老人,都拿着酒,来问候长久远行和死里逃生的诗人。于是宾主就边喝边攀谈了起来。“浊复清”三字,是说酒的质量不好。由于长年战乱,土地无人耕种,老百姓生活艰苦,没有好酒。正如金圣叹在点评这几句诗时所说:“父老一问,只得无言以对,何也?先生远行,专为普天下父老。今杯中清浊酒味如此,然则父老欲问,我只须各自问:特地出门五年十年,而俾父老耕地无人,羞杀也!愤杀也!先生妙笔,全在无字处。从来人读此以为平平。”

(8)、“艰难”四句是写诗人为父老们长歌当哭。这里的“艰难”是指父老们生活的艰难,同时也是指时代的艰难和自己的艰难。“愧”是诗人的心理感受,蕴涵丰富:一则是指诗人见到父老们在这样艰难困苦条件下还拿酒来问候,并一再致歉“酒味薄”,这使他非常感动。二则是父老的灾难是长期战乱造成的,他作为朝廷里的官员,却一筹莫展,既不能使国家尽快安定,连自己也处在被排挤打击、心力衰竭的处境,内心有愧。“愧”字可谓写尽诗人一腔幽曲难言之情。“艰难”与“深情”用“愧”字连接,取得了一种委婉曲折的反讽效果。“深情”是指父老们对自己的情意,问候之情、安慰之情、希望之情、关怀之情越深,诗人的愧疚也越重,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是由反讽和对比造成的。于是诗人只能仰天长叹。“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是一幅画,它准确、概括、深刻地勾画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真实面貌。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1)、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1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3)、                                                           

(14)、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15)、③落木:落叶。萧萧:形容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和状态。

(16)、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次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把自然拉进他的情感漩涡,重建人与自然的结合。于是,诗人“感时”,“花”亦随之“溅泪”;诗人“恨别”,“鸟”亦随之“惊心”。移情作用是人的本能之一;人喜欢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他事他物之上,于是,杜甫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把人事之情渲染到自然之物,以个人的情感抓住了自然,使人与自然结合为一。

(1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19)、泰山,号称“五岳独尊”,以其雄伟峻拔,为中国高山大岳的首冠。泰山在中国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在于它被层累地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意义。在泰山所有的意义中,孔子的所谓“泰山之志”,影响中国山水诗最为深刻。

(20)、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4、杜甫十大代表作登高

(1)、李商隐是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之美的诗人。李商隐擅长七律,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巅峰,其《无题》诗影响巨大。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诗歌评论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刘笑伟:艺术化地抒写人与时代

(4)、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5)、唐代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译文: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7)、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8)、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9)、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10)、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1)、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1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3)、诗歌档案|美国第19届桂冠诗人娜塔莎·特雷塞韦(NatashaTrethewey)(附作品)

(14)、《秋兴》第五首写得颇有特色,想象极为丰富。此诗语言尤其精练,意象独到,臻于艺术之巅峰。

(15)、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歌朴素自然,欢快轻灵,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竹枝词》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6)、诗歌档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之韩东:江居及其他

(17)、李商隐被定位为“小李杜”之足以证明他的诗歌水平。

(18)、“岱宗夫如何”这一句发端,已经不是写寺,因为它超出了诗歌的格式和用语,足以见出青年杜甫的生命健力。正如金圣叹评的“一字未落,却已使读者胸中眼中隐隐隆隆具有岳字望字”“齐鲁青未了”,所展示的空间,无限延伸。一个“青”字,即此广大山川中绵绵延伸的生机,亦是青年诗人心胸中无限蓬勃的生机。中四句,更将天地宇宙摄入望中。金圣叹说“从来大境界非大胸襟未易领略,读此四句益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还要超越此一空间,将它转化为“小”。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0)、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5、杜甫十大代表作诗句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第一句“国破山河在”,“破”和“在”之间,立即形成矛盾局面——诗为矛盾语,——国家已“破”,山河依旧“存在”。杜甫的悲哀起于“国破”,若“国破”而山河亦破,悲哀亦许是压倒性的,但不会有目前这种无可奈何的况味:国虽“破”而山河无动于衷,依旧楚楚可怜,自个儿碧绿著。山河无情,莫此之甚!故“国破”是情感语,“山河在”是无情语。第二句正好加强了“山河无情”的表徵:“城春草木深。”国破之后,应该是一副肃杀情景,而春天降临城池,草木欣欣向荣。“深”字在此有多义,一义是说草木长得茂盛;另一义是影射草木长得零乱芜秽,因为国家已破,一切任其滋长,任其蔓延;“深”字把这种茂盛而零乱的情况,正好给点明出来。从第一句到第二句,人事之凋谢与自然之昌旺,各自发展;这是此处矛盾语的基本架构。

(3)、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4)、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5)、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6)、杜甫的一生,对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尤为推崇。杜甫在多首诗歌中,都提到了诸葛武侯的品德及才华。在《蜀相》这首七律之中,表达了杜甫对于诸葛亮的无限追思之情。

(7)、诗的内容共分四段。所用的形式是句法参差不齐、声韵变化自由的歌行体。诗的头两段句数成单,都是五句。在通常情况下,诗句是成双配搭的,因为两两相辅,节奏就显得协调而有规律,倘若成单用独,就会使人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这两段杂以独句,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一则表现狂风破屋的声势,一则写出无可奈何的焦急,都因句子成单而增强了不同寻常的效果。第三段有风转雨,由昼入夜,屋破雨打,仍不离诗题,正可见前面诗人的焦虑是有道理的,他早已预料茅草被吹走将造成怎样的困难。“布衾多年冷似铁”,足见诗人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长夜沾湿何由彻”,不但写诗人因漏雨而通宵无眠,其中还包含着丧乱中无穷的流离颠沛的回忆。这样,顺理成章的转入末段,推己及人,联想到广大贫困之士。从现实进入幻想,希望能有万间广厦,大庇寒士,行文又杂单句,而且到末尾接连地间用九字长句;在一声“呜呼”的叹息之后,韵亦由平声转为入声。通常,换韵多同时换段;换段而不换韵,有助于增加前后之事相连接的感觉,如第二段到第三段即是;不换段而换韵,而又常常变现为语气的转折或情绪的变化。所以,这一切都适合诗人心情的激荡。幻想和愿望,都是远在诗题之外的境界,但诗人用末句“吾庐独破”一笔兜转,收入本题,其疾如风。开而能合,放而能收,变幻之中,自有法度。

(8)、译文: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丹砂没有炼成仙药,不禁感到愧对葛洪。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虚度时光,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

(9)、“佛”是佛家的说法,也是佛家的最高境界。王维字摩诘,而摩诘则是佛家居士。王维的许多诗远离尘世而充满禅意,其山水意境甚至达到了一种宗教的境界,这也是其被称为“诗佛”的原因。王维还是南派山水画之祖,苏轼曾评价王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0)、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11)、唐代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2)、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后人对其二人的高度评价可见一斑。

(13)、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14)、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5)、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8)、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19)、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秋天。杜甫到成都后,在城西浣花溪筑起了个草堂居住。上元元年至二年,没有官职,生活困难。八月,碰到一场狂风骤雨的袭击。诗人屋破,无处蔽身,长夜沾湿,寒冷难寐。这首歌就写下了他不幸遭遇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

(20)、王维字摩诘,而摩诘则是佛家居士。王维的许多诗远离尘世而充满禅意,其山水意境甚至达到了一种宗教的境界,这也是其被称为“诗佛”的原因。

(1)、尾联由个人身世转出时局动乱、国事安危以及诗人自身的悲慨。大历三年八月,吐蕃出十万士兵骚扰灵武和邠州,白元光、李抱玉各出兵击之,郭子仪在奉天屯兵五万,京师戒严,故“戎马关山北”是写实。未敢一日忘君的诗人,面对苍茫的湖水,沉浮的人生,由个人处境联系国家民族安危和人民深重的苦难,凭栏无力,五内如焚,不禁悲哀痛苦,涕泗滂沱。

(2)、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

(3)、大历五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4)、③“名岂”句:意为名声大是因文章而得,休官不是因为多年老病。

(5)、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6)、闲居家中,静下心来,最让杜甫忧心忡忡的问题仍是如何平定眼前这场浩劫——安史之乱。当时的肃宗不顾许多大臣的激烈反对,决意用回纥兵平乱。杜甫也是持反对意见的,他认为回纥兵固然英勇善战,但朝廷无力约束他们,很担心肃宗做引狼驱虎虎去狼来的事情。所以在《北征》里杜甫用“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的象征手法,殷殷告诫暗暗焦急,真实地袒露了内心忧虑。历史也证明了杜甫的这种忧虑不是没有根据的,这种忧虑也表现了杜甫在政治上的清醒和远见。这也反证了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宣称自己“窃比稷与契”不是文人的大话欺人。

(7)、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8)、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10)、这首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写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透漏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时事身世之感,天涯沦落之慨,不言而明。

(11)、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12)、李商隐是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之美的诗人。

(1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14)、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1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贵心二首(其一)》

(16)、在王昌龄的引领下,边塞诗蓬勃发展,为多元化发展的唐诗贡献了一道亮丽风光。

(17)、杜甫炼字之巧,在“烽火连三月”的“连”字里又显示出来。“连”字在句构上处于“烽火”与“三月”之间,而恰好这两个片语,在字义上都可接受“连”字的附著。“连”在字面上固然是说:“烽火”连绵或持续有“三月”之久,也就是说三个月的相互“连”接;可是,“连”字反过头来,也可影射烽火台连绵不绝的烧着,予人一种千百个烽火台相继举火的意象。故“连”字用于“三月”,有时间感;“连”字用于“烽火”,则有空间感。

(18)、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19)、⑧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⑨《梁甫吟》:情调哀伤的曲子。《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20)、②二句因果倒置。登临而想到万方多难,因此而伤心。 

(1)、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2)、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听妇前致词”上启下,“致词”内容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大发雷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3)、杜牧一生创作颇丰,诗风多变,尤其是讽刺当时社会的几首诗歌相当出彩。如《过华清宫其一》中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如《遣怀》中的句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都是讽刺时事的名句。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5)、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6)、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7)、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8)、我并不警觉,惟树林外隐隐满地是江湖,呜呼杜公当剑南邛南罢兵窥伺公至夔州,居有顷迁赤甲,襄西,东屯还襄西,归夔。这是如何如何飘荡的生涯。一千二百年以前……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放船出峡,下荆楚呜呼杜公,竟以寓卒如今我废然望江湖,惟树林外稍知秋已深,雨云聚散想公之车迹船痕,一千二百年以前的江陵,公安,岳州,汉阳秋归不果,避乱耒阳寻灵均之旧乡,呜呼杜公诗人合当老死于斯,暴卒于斯我如今仍以牛肉白酒置西向的窗口,并朗诵一首新诗呜呼杜公,哀哉尚飨

(9)、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邮票上的诗圣杜甫及其作品

(11)、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14)、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15)、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6)、如果从诗歌发展来看,杜甫无愧诗圣之名。虽然杜甫生前诗名不显,但后来竟能影响白居易元稹的现实主义诗派,韩愈孟郊的“奇崛诗派”,李商隐和黄庭坚等风格不一的格律派,基本涵盖了后世大部分诗人。不得不说,这影响力真的逆天了。

(17)、这是一首杜诗七律代表作。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18)、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19)、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中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何等的霸气。

(20)、与杜甫一样,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并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五十七岁,离开夔州出蜀,三月抵达荆州,北上遇阻,南移公安、石首一代,又遇阻。过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离乱生活。冬天,经洞庭到达岳阳。写了有名的《泊岳阳楼》和《登岳阳楼》等诗。此诗是诗人登楼眺望而感慨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