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1、法国著名诗人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1)、耶胡达·阿米亥(1924-2000),是以色列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诗人之一。生于德国的乌尔兹堡,十二岁时随家迁居以色列,二战期间他在盟军犹太军队中服役,目击了以色列独立战争和西奈战役,战后他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先后出版了诗集《诗:1948-1962》《现在风暴之中,诗:1963-1968》《时间》《音使整个世界静默》十余部,2000年逝世。阿米亥的诗透明而睿智,善于使用圣经和犹太历史作为诗歌意象,把日常与神圣、爱情与战争、个人与民族等因素糅合起来,因此他的诗多涉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普遍命运,其想象力丰富得惊人,具有深远的哲学意味和语言渗透力。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珀西·比希·雪莱

(3)、①采尔马特(Zermatt):瑞士的一个小城镇,距离意大利边境约1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

(4)、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是个难得的全才,他是伟大的诗人、戏剧家、作家,画家、著名思想家。

(5)、46 福柯考 (法)弗里德里克·格霍 著 何乏笔 等译

(6)、Etsesyeuxetsadansesupérieursencoreauxéclatsprécieux,auxinfluencesfroides,auplaisirdudécoretdel’heureuniques.

(7)、通过诗歌和人生际遇变化的对比,不难发现,波德莱尔的诗歌中的“否定性人生体验”是用忧郁、无聊、悔恨、烦恼、痛苦堆积成的现实,是众生溃疡的心灵,是现实中艺术的堕落和情欲的污秽。

(8)、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9)、20 欲望的眩晕 (法)奥利维耶·普里奥尔 著 方尔平 译

(10)、斯汤达 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先驱 ,代表作《红与黑》

(11)、二: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2)、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2004),美籍波兰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1911年6月30日,切斯瓦夫·米沃什生于立陶宛维尔诺。曾参加左派抵抗组织,从事反法西斯活动。后任波兰驻美国、法国外交官。1951年向法国申请政治避难,1970年加入美国国籍。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被禁锢的头脑》《伊斯河谷》《个人的义务》、《务尔罗的土地》等。2004年8月14日,米沃什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93岁。

(13)、15年后,两孤儿成为情侣,到伦敦卖艺,轰动全城。这时,在海上漂了15年的葫芦落入官方之手,格温普兰的身份得到证实。安娜女王借机制造宫廷阴谋,宣布格温普兰为法定继承人。格温普兰在上议院的演说遭到嘲笑。愤怒之下,放弃爵位去寻找亲人。此时恋人已病入膏肓,死于其怀抱。格温普兰在万分悲痛之下投海自尽。

(14)、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

(15)、荷马(约前9世纪-前8世纪)是古希腊一位双目失明的诗人。他的旷世之作是15693行的《伊利亚特》,12110行《奥德赛》。

(16)、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17)、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Bysshe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18)、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19)、诗人希望自己的过去能够被追叙,他在诉说着那令人销魂的爱抚还有那令人神醉的情爱,在那不永不停止的爱的情话还有那耳鬓厮磨,在那个令人羡慕着的爱的港口中他深深地沉醉在这个港口中不愿离开。他希望这一切不仅仅只一个美梦而且更希望它能够于某一天实现与诗人的面前,“啊,誓言,啊,芳香,啊,无尽的热吻!”诗人抱着那满腔的热情希望这些以前的海誓山盟不仅只是再次停留在诗人的心中而希望它能够“它们将从无底的深渊中再生么?”他更希望这些情爱能“宛若那些在大海底浸浴过的回春之阳”,在那如浴过海水洗浴过的太阳一样更为美好,希望那醉人的“芳香”能如蜜如糖一般地长驻于自己心田中。

(20)、1839年,波德莱尔通过了毕业会考。他向往过“自由的生活”,要去当作家。他博览群书,大量涉猎文学作品,来往于青年画家、文学家之间,并被浪漫主义这“美的最新近、最现代的表现”所征服。

2、法国诗人名字

(1)、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

(2)、《奥德赛》讲述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伊萨卡岛上的王国,化妆试探妻子珀涅罗珀是否忠贞,最终团聚的故事。

(3)、1867年8月31日,夏尔·波德莱尔死。9月2日,夏尔·波德莱尔被安葬在蒙巴纳斯公墓。1869年遗著《巴黎的忧郁》出版。

(4)、夏尔·卡米尔·圣-桑(CharlesCamilleSaint-Saëns),法国钢琴、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属于浪漫时期。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有《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参孙与达利拉》。

(5)、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6)、外文名 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

(7)、18 自由的创造与理性的象征 (瑞士)让·斯塔罗宾斯基 著  张亘 夏燕 译

(8)、兰波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其实都不顺遂,但他依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所谓被缪斯的手指触碰过的孩子,足见世界读者对其诗歌美感的认同。

(9)、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10)、1841年,夏尔·波德莱尔被送出国旅行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原目的地为加尔各答,中途在毛里求斯等地停留,他拒绝继续旅行,与1842年2月15日回到法国,继承了父亲的10万法郎。

(11)、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

(12)、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13)、四大诗人的代表作并称欧洲四大名著:《荷马史诗》、但丁的长诗《神曲》、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他的悲剧都是诗体)、歌德的诗剧《浮士德》。

(14)、世界四大诗人的代表作并非世界四大名著。因为在东方,有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前者的汉译本有500万字,篇幅比荷马史诗长得多。日本有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国有读不尽的《红楼梦》。只不过,印度史诗作者不详,日本、中国的是小说,而不是长诗。

(15)、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馆内珍藏1400本手抄珍本和15万卷图书。

(16)、冷风像厉声呐喊的奇异军旅,袭击你们的窝巢。

(17)、《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作品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共计64年,直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

(18)、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法语:JeanNicolasArthur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译阿尔图尔·兰波、韩波、林包德,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19)、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1773年写了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去世。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让·尼古拉·阿尔蒂尔·兰波

3、法国十大诗人

(1)、李野墨,演播艺术家,有声阅读委员会专家组成员,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小说演播:《静静的顿河》《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着》等。

(2)、雨果的早期创作先受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后来逐渐摆脱。

(3)、58 列维纳斯 (法)单士宏 著 姜丹丹等译

(4)、36 与蒙田共度的夏天 (法)安托万·孔帕尼翁 著 刘常津 译

(5)、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

(6)、这又好像我们人类与死亡的关系,一生都为了寻求更好地生存,而却终将走进坟墓,那么一个人,他每日与死亡相对,必定是可怕而可怜的。

(7)、1839年 被路易大帝中学开除。通过中学毕业会考

(8)、他在1829年所创作的历史剧《亨利三世及其宫廷》里,就开始体现出他这样的创作理念。这部初登文坛的戏剧作品实际上也是他自己本人性格的最好的诠释。

(9)、瓦雷里反对以“即兴发挥”、“思如潮涌”这种所谓灵感写作诗歌的传统创作观点。他认为诗人在创作中不能被动地放任思绪,而应时刻保持自省,用理智控制思维。他强调,诗人不能殚精竭虑、最大限度地接近至纯至真,他的诗歌便毫无价值。在他看来,在追求最完美诗歌形式的路上必然荆棘遍布,正如他在《关于阿多尼斯》中所写:“塑造完美的泥像纵然有百尊,也比不上一尊不尽完美的石像在我们的心灵里所能唤起的震撼强烈。前者比我们易朽,后者较我们耐久。想象一下吧,那云石曾经怎样地与雕刻者抗衡、怎样地不情愿放手它固守的黑暗!那嘴唇,那手臂,耗费了艺术家多少个日日夜夜!几多匠心、无数度雕琢,艰难地叩问那逐渐呈现的形体。黑色的影子闪烁坠落,火花四溅,粉屑飞散……终于,这坚固而柔媚的精灵诞生,在无定的时间从坚定的思想中产生出来的。”瓦雷里正是体会到了诗歌创作中“不断趋向完美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艰辛”,才能对在造“形”的绘画中所克服的困难与德加心心相印。在批评风景画潮流导致绘画的“智慧”和难度的降低时,他无不痛心地指出,同样的趋势也发生在文学中,即“描述性”文字对文学的侵蚀。面对浮躁、追求捷径的时代,德加和瓦雷里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始终保持着对于“职业”的坚守:勤勉坚定,尽善尽美,殚精竭虑。

(10)、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11)、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

(12)、说到歌德,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素材包括歌德自己的爱情经历。

(13)、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14)、《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15)、34 图像的肉身 (法)莫罗·卡波内 著 曲晓蕊 译

(16)、王洛勇,演员、导演、编剧。美国麻省艺术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电影《邓小平1928》《我和我的祖国》,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焦裕禄》,话剧《简·爱》等。

(17)、上榜理由:温源宁先生在《胡适博士》一文中如此描述胡适的长相:“四十出头,胡博士还显得很年轻。脸刮得挺像样,衣服穿得挺像样。他真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头发漆黑,不见二毛;前额突出,跟奥古斯都大帝相似;一双坦率的大眼;两片灵活的嘴唇,显得能言善辩;面色红润,却不是由学者的‘生活朴素,思想高超’而来,也不是由俗人的‘饮食丰美,生活放荡’而来。中等身材,十分匀称,一举一动,轻快自如。从外表看来,胡博士是由俗人变为学者,而不是由学者变为俗人。……一副相貌,可以令佳人倾心,天平是那么高,两眼是那么大,光耀照人,毫无阴险气,嘴唇丰满而常带幽默的踪影。……”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胡适看上去都是衣着讲究,眉清目秀,是名副其实的“美男子”。他不失绅士风度,也不失君子风格,深得女性的追慕。待人宽厚,和蔼可亲,学识渊博,风趣健谈,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他的学生唐德刚如是评价:“胡适之有一种西方人所说的‘磁性人格’”,其实就是说他气场强大。

(18)、萨拉·基尔施(1935-2013),当代德国著名女诗人,她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她的大部分诗歌属于风景诗和爱情诗,这些诗歌采用了童话剧和神怪剧的古老母题。但是她的诗歌具有反古典的意味,在她的风景诗中,田园牧歌般的大自然暗藏着危险,而她的感情深挚的爱情诗则隐含着忧郁和讽刺。她的许多诗都带有政治色彩。曾荣膺多项文学奖:哈勒市艺术奖(1965)、海涅奖(1973)、彼德拉克奖(1976)、荷尔德林奖(1984)、胡赫尔奖(1996)、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1996)、徳罗斯特-许尔斯霍夫奖(1997)和让-保尔奖(2005)。

(19)、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20)、作为法国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兰波堪称一个传奇。

4、法国诗人有哪些

(1)、他还著有诗集《新沉思集》、《诗与宗教和谐集》,小说《一个女仆的故事》、《圣普安的石匠》等。拉马丁长于抒情,诗歌语言朴素,节奏鲜明,但情调低沉、悲观。他认为诗是心灵的语官,是感情充溢时的自然流露。

(2)、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局外人》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而索在荒缪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缪之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局外人并不是指默而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默而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

(3)、为了海伦,晶莹的液汁在少女的阴影里,沉静的光芒在星宿的沉默中,悄声细语。夏日的炽热画作沉默的鸟群;慵懒的疲惫随着一叶悲伤的轻舟,在消亡的爱情与消沉的芬芳中漂泊。

(4)、“热那亚之夜”危机后,瓦雷里经历了长达25年的诗歌创作空白期,但他与巴黎文学界保持着密切往来,忠实参与马拉美的每周沙龙聚会。其实,瓦雷里在危机后养成的近乎严酷的深刻思考和执着追求完美的习惯恰是他走向丰富的蛰伏,也是他与诗歌的关系更趋成熟的铺垫。

(5)、47 观察者的技术 (美)乔纳森·克拉里 著 蔡佩君 译

(6)、《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7)、51 十八世纪的自由 (法)菲利浦·索莱尔斯 著 唐珍 郭海婷 译52 罗兰·巴特的三个悖论 (意)帕特里齐亚·隆巴多 著 田建国 刘洁 译53 什么是催眠 (法)弗朗索瓦·鲁斯唐 著 赵济鸿 孙越 译

(8)、40 历史意识的维度 (法)雷蒙·阿隆 著 董子云 译

(9)、 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院院士傅里叶: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10)、1844年 被指定监护人管理其财产,挥霍无度

(11)、这似乎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波德莱尔的一生必定是潦倒困苦而一如曾经有学者将其比喻为法国的杜甫,当然确实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12)、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

(13)、八:约翰·济慈。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代表作《夜莺颂》。

(14)、59 品味之战 (法)菲利普·索莱尔斯 著 赵济鸿施程辉张帆译

(15)、22 普鲁斯特的空间 (比利时)乔治·普莱 著 张新木 译

(16)、查尔斯·皮耶尔·波德莱尔逝世,法国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

(17)、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

(18)、1925年生于东京市。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与日本民族主义者。1925年他的代表作《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19)、浮士德在经过了地狱和天堂心理的几番较量之后,唤出了浮士德的心声:“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干大事的余地,我要做出惊人的成绩”,“我愿看到这样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跟自由的人民结邻”。

(20)、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

5、法国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有哪些

(1)、25 僭越的感觉/欲望之书 (法)白兰达·卡诺纳 著 袁筱一 译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巴黎,文坛与艺坛一派欣欣向荣。青年诗人保尔·瓦雷里崭露头角,而功成名就的德加此时已步入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1893年,瓦雷里结识亨利·卢阿尔,继而与德加相遇:“每个星期光彩夺目但却令人难以忍受的德加都会准时来到亨利·卢阿尔家活跃晚饭的气氛。”他们一见如故,瓦雷里也是德加晚年为数不多的常客。

(3)、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4)、上榜理由:出生于中产阶级犹太家庭的卡夫卡总害怕别人发现他内心的狰狞,从而使人反感。但实际上,和他有过交际的人都认为他举止稳重又有风度。才华横溢的他,唯一的可挑剔之处是幽默感有些匮乏。据说他有一米八三那么高,能把一身朴素的衣服穿出帅气的感觉。眼睛长得很漂亮,清澈又深不见底。会骑马、善游泳,还是一名不错的划船手。周末时,卡夫卡还会亲手策划与朋友们进行远足活动。写作对于卡夫卡来说很重要,他认为写作是“一种祈祷的形式”。因此,写作时,对噪声非常敏感的卡夫卡首选在安静场所。

(5)、上榜理由:幼年身世坎坷,11岁开始文学创作。1958年,成名作《蒂凡尼的早餐》问世,奠定了“战后一代最完美的作家”地位,并成功挤入美国的名流圈。卡波特的浮华社交生活,嗜酒嗜药嗜男人,与他的写作才华一样出名。出身阿拉巴马乡下的他,成名后最爱在纽约名利场悠游,左右逢源地穿行在名流间,应付大场面得心应手。卡波特一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嗜酒嗜药嗜男人,是的,卡波特也是一位公开出柜的男作家。

(6)、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

(7)、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开始流行人文主义文学。它于15世纪末开始萌芽,16世纪迅速发展。例如弗朗索瓦·拉伯雷,则是这一时期法国文学的代表,他曾写下《巨人传》(Gargantua)这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