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及赏析

1、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一览众山小

(1)、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2)、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6)、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7)、“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8)、《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10)、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1)、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12)、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5)、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6)、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17)、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18)、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1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

(20)、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2、杜甫最著名的八首诗

(1)、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3)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3)、杜甫辞官后在成都安定了几年,有高适和严武的关照,算是宽松闲适。而这几年的作品,在格律诗技法上日趋成熟老练,意境更加圆熟,不过相对于灾难深重的那几年,作品风格相对轻松,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明显体现出杜甫自己总结出来的诗文感情相照理论“文章憎命达”。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7)、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8)、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而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杜甫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9)、1:醉过才知酒浓——用尼采的酒神精神解析李白诗歌

(10)、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11)、翻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乾坤日夜全映在湖面上。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关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经没有希望了,依着楼窗流下了眼泪。

(12)、                               绝句

(13)、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1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5)、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16)、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7)、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18)、赏析: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呢?在齐鲁大地之上,那青翠的山头看不到尽头。大自然把最神奇秀丽的景象都汇聚在此了,南山和北山阴阳分开,晨昏都不同。望着一层一层的云气升腾,令人的胸怀更加的坦荡,看归来的鸟儿回旋进入山林,使人的眼眶都欲碎。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才能俯瞰群山,这时候的群山显得很是渺小。

(19)、这段时期,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最深重的时期,战乱四起,忍饥挨饿,归朝前就是个流民,而被流贬之后沿途看到老百姓深受战火荼毒,也让杜甫的作品沉痛郁结。而他在后期流贬之际的叙事性歌行体“三吏三别”也成为记载安史之乱社会动荡,百姓离乱的史诗性作品。我们称其为“诗史”。

(20)、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3、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词

(1)、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2)、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3)、(鹤注)此是永泰元年春在浣花溪作。顾注)春远,犹言春深也。肃肃花絮晚①,菲菲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②。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上四暮春之景,下四春日感怀。吴论:肃肃,落声。菲菲,落貌。(黄注)红素乃地下花絮。(顾注)惟鸟雀,见过客之稀。独柴扉,见村居之僻。关中数乱,谓吐蕃、d项入寇。剑外未清,谓吐蕃近在西山。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①花絮,指桃柳。②《唐书》:广德二年十月,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入寇。十一月,吐蕃遁去。永泰元年二月,d项寇富平。(鹤注)富平,属京兆府。③(顾注)周亚夫营,在昆明池南,今桃市是也。时郭子仪屯兵泾原,为吐蕃请盟之故。黄生曰: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5)、这段时间是他穷困潦倒的时期,又身体抱恙,但“文章恨命达”,这也是他诗作爆发的阶段。无论平仄、对仗等体式,还是起承转合的文法,都是信手拈来。他的诗句在格律中游刃有余,功力已臻化境。

(6)、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7)、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8)、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到此时,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杜少陵曾有诗云“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然而兴衰无常,此刻曲江一派凄清冷寂,空自让人凭悼。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1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2)、不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成于这段时间,算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歌行体,不能证明他在格律上的成就,只能说明即使在这段相对轻松的人生里,杜甫的日子依旧不好过而且还是“忧国忧民”的:

(13)、④乌鹊:乌鸦。夜久:夜深。这两句意为: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此联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暗喻自己到处漂泊,无处栖身。

(14)、千古名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17)、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1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20)、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杜甫的十首最著名的诗

(1)、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4)、首联写景,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5)、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6)、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7)、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8)、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1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3)、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14)、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15)、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1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7)、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18)、自己屋子烂了,想到的是“天下寒士”,此心真是可比日月昭昭。

(19)、有了皇圣的加持,岐王府、崔九堂自然成了当时名流新贵依傍攀附的重选。时值开元盛世,国泰民定之时,社会普遍崇尚文艺。李龟年,这个应时而生的音乐俊才,自然成了京城文艺界红极一时的“天王巨星”。连皇帝都对他青睐有加,那么在文艺名流经常雅集的“岐王宅、崔九堂”李龟年当然更是崔李的堂前客、座上宾了。而当时正值意气风发、青春浪漫时期的杜甫,也因为诗才早露、文思过人而受到李范、崔九等皇亲贵族的赏识,得以登堂入室有幸欣赏文艺巨星们的盛大演出。如此,初展才华的诗圣与歌唱明伶在互相倾慕的感召下便结为相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描述的正是杜甫、李龟年时常在豪门大宅邂逅的场面。

(20)、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5、杜甫最经典的诗词鉴赏

(1)、致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封信:读完惊出一身冷汗!

(2)、赏析:去何处才能寻找到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十分茂密的地方。碧绿的青草照映着台阶,连台阶都显露出春色,树上的黄鹂隔着树枝婉转的对唱。要夺得天下,必定要先三顾茅庐上门拜访,辅佐了两个朝代的开国与继业,满腔都是忠诚。可惜还未出师伐魏就病亡在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沾裳。

(3)、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4)、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59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8)、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9)、杜甫在这首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10)、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1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安史之乱,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军困于长安。幸亏名声小,没人对他看管。郭子仪大军压城,他找准机会跑到了唐肃宗身边,面色如菜、衣衫褴褛却忠心耿耿,唐肃宗让他当了左拾遗。后来因言获罪,流贬出京。

(14)、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1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6)、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7)、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18)、注释年芳:美好的春色。著(zhuó):附着,附加。水荇:多年生水草。金钱会:唐代宫中撒钱之游戏。

(19)、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20)、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1)、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2)、因此,后世的人们对杜甫以及杜甫的诗才能感受得更切,体味得更深,因而也就自然而然的把杜甫当做了自己的人生偶像。正所谓:乱世贫贱不移志,自古儒家多忧民。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已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5)、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6)、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7)、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8)、《春望》《春夜喜雨》《望岳》《月夜忆舍弟》《登岳阳楼》《绝句二首》《八阵图》《旅夜书怀》《房兵曹胡马诗》《春日忆李白》

(9)、译文: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

(10)、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2)、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13)、失传已久的56首养生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14)、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15)、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16)、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17)、盛唐伟大的诗圣杜甫是大家都喜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很多诗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就表现了作者济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也表现了他的圣人情怀。

(18)、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19)、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20)、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1)、《诗经》里有一个很美的篇章,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是讲一个村庄里的妇人,在黄昏的时候,看到家里的鸡跳上了鸡舍,羊牛也被赶着慢慢从田地里回来,整个村子都在准备着休息,一派安宁,她思念起远方服役的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来。杜甫这首诗,也是写了黄昏时分村庄里的景象。这个村庄是他流寓不定时暂住的,他看到美好的、安详的村庄,心中也像那个遥远时代的妇人一样起了思念,他思念的是离开已久的故乡。正如眼前的暮色一样,他的人生也已走到了黄昏,白头明灯相对,人世的冷暖苍凉充盈于胸中,不愿、也不忍去仔细思量。

(2)、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3)、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4)、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这诗便是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5)、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6)、②时时:常常。与“故故”变文同义。开:指照亮。满:指月光洒满。青天:蓝天。这两句意为: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洒满无垠的蓝天。“时时”二字既写出月的殷勤关切,又见出诗人饱经丧乱,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归。

(7)、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8)、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领略诗仙飘逸的诗风;我们读苏轼的词,可以感受作者旷达的情怀;我们再读杜甫的诗,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下面精选杜甫的十首抒怀诗,一起欣赏。

(9)、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10)、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11)、“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12)、青年时,作为官三代的杜甫并不缺钱,四处游历,与李白、高适唱和、仙游,成为佳话。这个时期杜甫的作品热血豪迈,气势蓬勃。代表作首推《望岳》:

(13)、《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篇幅太长,这里就不引用了。三吏三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人的身份,对诗人在乱世中的见闻进行了仔细的记录,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17)、其实到底哪首诗水平最高很难定论,因为杜甫在他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有精诗被后世称赞叫绝,且对诗词的赏析也是因人理解不同而异。我们可以按照他的作诗时期做一个赏析:

(18)、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19)、诗人登岳阳楼,触景生情,写下此诗。诗人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杜甫一生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诗的尾联通过描写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20)、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