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有哪些五言诗

1、朱熹的诗有哪些五言诗词

(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2)、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3)、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4)、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

(5)、我查遍了《全蜀艺文志》(《四川总志》附录,刊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也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全蜀艺文志》这部书是明代诗人杨慎所编,收录与蜀有关的诗文1873篇,作者631人。

(6)、《过故人庄》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7)、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8)、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9)、□□□□□□□,□□□□□□□。□□□□□□□,□□□□□□□。       

(10)、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1)、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可以理解为故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来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12)、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13)、20下列五句中,不是咏叹梅花的句子是( )

(14)、文征明篆书《题九歌》    草书偏旁大汇总  

(15)、16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16)、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17)、□□□□□□□,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18)、舍后□□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19)、20“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其中的“燕然未勒”四字,引用的是谁的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

(20)、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谁?

2、朱熹的诗有哪些五言诗句

(1)、未觉池塘春草梦,□□□□□□□。(朱熹《偶成》)

(2)、1请配两句五言唐诗:□□□□□,□□□□□。

(3)、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4)、看到这里,你是否也跃跃欲试,赶紧拿起你的笔砚,创作诗书作品投稿了。本次大赛诗词部分的奖项分别有:最佳五言律诗,最佳五言绝句,最佳七言律诗,最佳七言绝句,最佳古体诗,最佳排律诗。书法部分的奖项分别有:最佳篆书,最佳棣书,最佳楷书,最佳行书,最佳草书。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6)、13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7)、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8)、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花。(王建《雨过山村》)

(9)、月黑雁飞高,□□□□□。(卢纶《塞下曲》)

(10)、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1)、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2)、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13)、此书是朱熹《诗》学的代表作,是贯彻其《诗》学大纲的产物,居于《诗经》宋学的顶峰,仅用反《诗序》一点,并不足以概括它。朱熹将《诗经》作为理学的教材,认为读《诗》应该“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诗集传序》)。他希望读《诗》者通过熟读讽咏、即文求义的文学方法,明白诗中有美丑善恶,从而警戒自己从善弃恶;明白诗中有三纲五常的“天理”,从而抑制自己情胜性动的人欲。

(14)、“宋代的五七言诗虽然真实反映了历史和社会,却没有全面反映出来。”(钱钟书 《宋诗选注》)“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同上)“宋以后,习诗者,不取法于唐,则取法于宋。”(西渡《名家读宋元明清诗》)“明人规摹盛唐,清人或师随唐人,或继轨两宋。”(同上),朱熹和曹学佺在各自的时代并非以诗见长,写诗只是他们或应酬或随性而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首五言律诗旁人是没有办法从用语习惯去辨识的。如果从修辞技巧上来说,在文学作品中“中国人对自然观的变化,由古代到中古时期,是由恐惧感渐次变得稀薄,并对自然更亲密。因而,大自然就人类怀着好意这种变现,见于宋诗较多,一般而言宋诗也较唐人更能给人以明朗的印象。我认为:这或许由于诗人大都抱持着以幸福为基调的人生观之故。抱有这种明朗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充满着幸福的思想的诗人,最能写出轻快风格的作品。”(日本小川环树《论中国诗》中华书局 2017年4月)“底事归心发,惊闻估客桡。”温江这个离天子狩猎很近的地方,民风淳朴,处处小桥流水,人们丰衣足食,温江太好了,但是我还是想回自己的家。这幅美好的画面,是符合宋代人写诗“轻快明朗”的主流风格的。

(15)、描写赞颂花卉的诗句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例如:杨万里描写荷花:“□□□□□□□,□□□□□□□。”叶绍翁赞美杏花:“□□□□□□□,□□□□□□□。”

(16)、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17)、我生待明日,万事成□□。(钱福《明日歌》)

(18)、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王维的“□□□□□□□,□□□□□□□”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19)、1请配上两句宋诗:□□□□□□□,□□□□□□□。

(20)、20“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3、

(1)、  《增补重订千家诗》的编者谢枋得,就是上饶人。“枋”,查200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只有一种读音“fāng”,意为古书上所说的一种可造车之树。而1959年版《宋诗一百首》及1981年版《千家诗新注》皆注音bǐng。询弋阳有识之士,曰当地口口相传皆读bǐng。“枋”通“柄”,“得”即“德”。其名“枋得”,故其字“君直”,而以“叠山”之号名世。 

(2)、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仙人劝我食,令我头青面如雪。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5)、1请配两句唐诗:□□□□□□□,□□□□□□□。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里面的“八百里”是一种什么动物?

(8)、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9)、第一份阅读计划为期半年,精选《诗经》中57首诗篇诚意诠释,既保留了原汁原味,还有故事“加料”,值得你一读再读。

(10)、煮豆燃豆萁,□□□□□。(曹植《七步诗》)

(11)、古代书籍面世有三种情况:官刻、私刻、坊刻。有一点需要知晓的是,“自唐以后,雕版印刷盛行,改变了过去文人抄书自用的状况,而使大批书籍作为商品,进入了交易市场。”“我国历史上迟至南宋中后期,就有了明确的版权保护意识和版权保护措施。”(崔文印著《古迹常识丛谈》中华书局2009年1月)如遇翻版私刻,是可以告知官府,“当时官方可在各个刊书处张榜晓示。”(同前)当然,这为读书人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间接说明,官府修志的严谨。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当我们欣赏着美如画卷的西湖景色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当我们来到枫叶似火的香山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回荡在我心间。

(13)、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

(14)、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15)、再说《温江道中》一诗署名作者曹学佺的出处,现在已知的有两个证据:一是闽省志史及五十余部外省专著的某一部书中,或者就是《石仓诗稿》之《蜀草》(《石仓诗稿》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著名清史学家、中国民族大学教授王钟翰主编,北京出版社1997年)二是明万历进士钱谦益(1582~1664)于康熙初年由钱氏绛云楼付梓的《列朝诗集》,该诗集不久即遭禁毁,流传极少。至宣统庚戌(1910)始据原版重新雕印。据曹学佺同乡,今人庄可庭老先生与几位福建友人对闽剧儒祖曹学佺酷爱有加,集数十年之功,于几年前编辑出版了。

(16)、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17)、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

(19)、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20)、投稿方式:4尺整纸竖幅诗词书法作品(不论获奖与否,来稿一律不退,并可能用于非商业性的书画巡展)

4、

(1)、□□□□□□□,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3)、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

(4)、  较刘克庄小39岁的谢枋得,对《后村千家诗》予以增删整理,专选七言绝句、律诗,以春夏秋冬时令为序,辑成《增补重订千家诗》。其选篇数量适中,形制多样,便携易诵,一经面世便风行海内,“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

(5)、  关于叠山辑编《千家诗》的时间,当在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之后。之前的宋恭宗德祜元年(1275),元兵大举南下,叠山出任江东制置使,再次前往信州招兵抗敌,终因孤军无援而兵败城陷,他只得背负年迈老母,隐姓埋名逃入建宁府唐石山中(今福建建阳县境内)。1284年,元大赦天下,59岁的谢枋得才走出深山老林,在建阳驿桥一带,设摊占卜为生。“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子弟论学。”(《宋史·谢枋得传》)出于教学需要,加之建宁府为宋元之出版中心,由叠山选编童蒙教材、家塾课本,自在情理之中。

(6)、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阅读为根本。—欧阳修

(7)、朱熹生于113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哲学家与教育家。

(8)、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9)、《曹学佺诗文集》上下册。在序言及编辑凡例中,他们这样写道:“曹学佺一生著述多达1329卷。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曹学佺四十四岁时亲自编著的诗文集名曰《曹能始石仓集》,从61岁起(崇祯七年)至70岁止,每年皆结集,分为诗与文。每年的诗作不少于三五百首。从明神宗万历27年至明唐王韦键隆武二年(1646),四十八年间,曹学佺结集诗作当有二万首之巨。曹学佺73岁殉国,书籍版本散失甚多,原因大抵有三:一毁于1646年兵燹,即在曹学佺以身殉国后,清兵入石仓园,大量书籍抄毁没收;二毁于海寇焚掠,即明末清初福建沿海的倭寇之难;三毁于清修《四库全书》时的禁毁之举,清廷修《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乾隆皇帝下了第一道“购访遗书”召令,第二年成立四库馆,正式纂修,实际上是借修书之名,向全国大规模地征集图书,并经核查,将其中有“违碍”的书或书中有违碍的部分、字眼,进行销毁、抽毁或改纂)时将曹学佺的部分著述列为禁毁之书,禁期达一百年。致使其大量的诗文别集散佚,收入《四库全书》的仅有《蜀中广记》。”庄可庭老先生在编辑《曹学佺诗文集》时参考了日本内藏文库书目,计有百卷;参考了曹学佺曾孙曹岱华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石仓诗稿》三十三卷书目;还参考了福建师大图书馆现存古籍善本《曹大理诗文集》(庄老先生发现这部书籍后用了二年多时间去图书馆全部抄录了)。所以,这部书的编辑目次为三部分:曹大理诗文集,诗、文各六册,福建师大图书馆,现藏古籍善本;曹学佺诗文集补,庄可庭于1997年从五十余部志史中集得曹公诗文400余首篇,2001年辑得《曹学佺诗抄》计四册;附录,曹能始小品文(二册,明崇祯五年壬申),郑端庄作《曹学佺评文心雕龙》,徐延寿作《挽曹石仓一百八十韵》,曹孟善作《曹石仓行述》。在这个版本中,《温江道中》一诗编入第二部分,即下册卷十之外的“曹学佺诗抄增补”部分,编号为第349首。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编审、《福建志 出版志》常务副主编吴世灯在《曹学佺诗文集》题为《序:读懂曹学佺》的序文之一中写道:“庄可庭先后从五十多种史志图书中搜罗曹公诗文,日以继夜,海底捞针。几十大本的《四川通志》翻阅一遍,仅得到曹公的一首诗、一篇文,他也心甘情愿。”从这个版本的编辑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曹学佺的多种版本中并没有收入《温江道中》一诗,这首诗不知道庄可庭老先生是从何处搜集到的。另外,我查阅了《明诗综》第77卷,在收入曹学佺的42首诗中,只有《归宗年道中》。

(10)、A.只是  B.坐下  C.非常 D.因为

(11)、近年来,有人提出:先后录入《温江县志》乾隆十六年(1751)贞集卷之四“艺文”类、嘉庆二十年(1815)三十一卷“艺文”类,署名宋﹒朱熹的《温江道中》一诗作者属于误记(据记载,康熙二十五年,即1686年,时任知县王瑚纂修成第一部《温江县志》,今已失传。该志书收没有收《温江道中》一诗不知道,但乾隆年间修县志还收录了王瑚的序,也就是说,他们参阅过康熙版志书),正确的作者应该是明﹒曹学佺。被认为误记作者的理由主要有二点:其“省”的行政区划是从元代开始的,宋代的温江不可能“离省近”。其查《朱熹诗词编年笺注》(郭齐笺注 巴蜀书社2000年4月),并无此诗。又查《朱熹年谱》(清王懋竑撰,中华书局1998年10月)及《朱熹年谱长编》(束景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朱熹并未到过成都,又何来《温江道中》呢?提出者甚至直言:“再说一遍,《温江道中》这首诗不是朱熹写的,是明代学者曹学佺写的。温江人要赶紧纠正,尤其不要再误导下一代了!”《温江县志》流传了二百多年,有多少人被“误导”了呢。仔细想想,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引用过署名朱熹的这首诗,笔者在十多年前写文章也引用过。为了不再误导自己,赶紧查阅了一些资料,觉得质疑者的勇气可嘉,但两种说法还是值得商榷。

(12)、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及其精神。

(13)、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4)、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15)、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是提升城市魅力的终极密码。谢叠山与《千家诗》,烙下永不褪色的上饶印记,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堪称上饶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的制高点和压舱石。如何薪火相传,创新性挖掘、转化,用以增强底气、灌注生气,妆点饶信大地的秀美河山,描绘新时代上饶的卓越风华,这是一篇需要一直做下去的大文章。

(16)、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7)、投稿截止时间:2017年10月17日24:00时。

(18)、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1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朱熹《观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