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

1、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名句

(1)、“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5)、梁启超用到曾国藩的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来教育孩子,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在教育子女做事时,要让他们懂得,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6)、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7)、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8)、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9)、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0)、都说曾国藩在十一条条家规说出了他整个教育的精髓。然而在11条家规中说到了,对待学习要艰苦奋斗,不要爱慕虚荣,并且在选择自己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要淡泊名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自律自免,要尊敬师长和要帮助别人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并且值得现在的父母学习,然后教育孩子的。

(11)、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12)、“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13)、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还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曾国藩深受孔学影响,十分看重孝悌在齐家中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只有孝悌,才能使家庭和睦、兴旺发达。咸丰四年八月致诸弟信中说:凡一家之中,“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他甚至认为,孝悌比耕读更重要,即耕读之家能延续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自己终身躬行孝悌,是孝悌的楷模。

(14)、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15)、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6)、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7)、"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8)、曾国藩的三儿子曾纪鸿自幼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他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数学家。后世子孙中,也有多人以数学为业。

(19)、在孝的方面,曾国藩对祖父母、父母极其恭敬孝顺。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给父母长辈写信,常常盛赞其德其行,时时嘘寒问暖,经常禀报商议家事,恳请兄弟子侄尽孝尽责。曾国藩经常为不能亲身孝敬父母长辈而内疚惭愧。道光二十九年四月致诸弟信中说:“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用,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当父母长辈稍有病恙,曾国藩深切担忧,他说:“祖父大人之病,日见日甚如此,为子孙者远隔数千里外,此心何能稍置”。当母亲病故时,曾国藩更是哀痛不已,深深自责。咸丰二年七月给纪泽的信中说:“余德不修,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惧之久矣。不谓天不陨灭我身,而反灾及我母。回思吾平日隐匿大罪不可胜数,一闻此信,真无地自容矣”。

(20)、2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2、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警句

(1)、让曾国藩特别愤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败,湘军退驻长沙城郊的水陆洲时,骆秉章来到离曾国藩座船仅数十米之遥的码头送客,曾国藩以为他是特意来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内心正十分感激,谁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转身便走,就当没有看到曾国藩!并且还同长沙官员一起对曾国藩的兵败百般讥讽。

(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3)、与此相对应的,又想起《唐语林》中两则吃饼的故事。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割肉之后用面饼去擦手上的肉汁,唐太宗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看着他。宇文士如芒刺在身,便将擦过肉汁的面饼吃了下去。

(4)、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5)、王阳明和曾国藩之所以能史上留名,颇有影响,除了他们个人的努力,其实还是得感谢一项古老的制度:科举制度。他们都是通过这个途径博得个人出身。科举制度在他们那个时代而言,还算是一项比较进步的制度。

(6)、训曰:劝戒之词,古今名论、亹亹书记中,无处不有。其殷勤痛切,反复叮咛,要之,欲人听信遵行而已。夫千百年以下之人,与千百年以上之人,何所关切而谆谆训诫若此,盖欲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车之覆,而为后车之戒也。后学读圣贤书,看古人如此血诚教人念头,岂可草草略过?是故朕常教人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甚勿负前人接引后学之至意也。

(7)、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8)、“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

(9)、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然后回房练字一千,其中第一个字就是“俭”。吃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身教的影响力自然优于言传,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10)、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

(11)、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12)、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13)、1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景,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

(16)、曾国藩的这段话,是在教育后人,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今天你处在顺境,就应该提前想到他日你也有身处逆境的时候;今天你盛气凌人,就要想到他日或许也有人欺负到你或者你子孙的头上。要常常用“宽恕”提醒自己,做事留余地,日后的荆棘危难才会少。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

(17)、“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做人要惜福,这“惜福”二字中的“福”在古代原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惜福就要从爱惜粮食开始,宁在有日思无日,别到无时思有时。所以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体味艰辛、了解疾苦、勤俭做人这是品格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18)、“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19)、因此,他在《示弟立志说》就提到:“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学习一事,首要在于立志。如果没有立志,就如同种庄稼,没有先培植好植物的根,却徒然进行灌溉,再怎么辛苦,也无非是白白劳作一场。

(20)、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3、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家训

(1)、“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2)、到曾国藩的晚年,为了勉励两个儿子及诸侄辈,在《诫子书》中写下了日课四条,作为遗嘱,那就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简单概括就是八个字:“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3)、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4)、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5)、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6)、站起来顶破天,坐下来压塌地;横腿八马倒,倒拉九牛回。

(7)、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不难于想象,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为“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8)、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9)、“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全家一个德行!”

(10)、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1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12)、曾国葆后裔中有十余人进入军界,其中五人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广泰和曾广荣在国民d军中先后授予少将军衔。曾昭懿是曾国潢的曾孙女,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曾国荃的玄孙曾宪朴,曾任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副局长。

(13)、有坚强的意志力一定意义上就是摆脱对他人的依赖,相信自己的力量。因此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是有益的。让孩子从小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从小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从小学会自己主宰自己,就是为了使孩子今后不成为自身软弱的奴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

(14)、“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15)、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至哉,是言乎!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得之不得曰:「有命。」是听天命也。

(16)、但他却教育子女,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7)、曾国藩亲眼看到这些人的傲慢姿态,自己文章“实亦无过人之处”,但是却心高气傲,乡试的时候骂乡试题目一窍不通,会试的时候骂会试题目一窍不通,骂了同学骂考官,一路骂下去,“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因为傲慢,不肯谦虚求学,最后把自己的前途也骂完了,“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18)、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19)、1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20)、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4、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百度

(1)、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2)、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3)、一个孩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成功,虽然他们的父母嘴上说着“没有刻意教育,顺其自然而已”,但是人家在孩子习惯、性格、人品上的默默努力,别人是看不到的。

(4)、1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5)、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6)、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8)、意思是: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