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

1、小学常用修辞手法

(1)、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4)、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深刻印象。

(5)、(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6)、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7)、 夸张 答题模式: 修辞+内容分析+作用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大(夸小) 地突出了……(揭露了……的丑恶嘴脸, 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8)、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9)、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0)、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11)、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12)、反问是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13)、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14)、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15)、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6)、(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17)、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比喻)

(18)、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19)、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0)、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2、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

(1)、(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2)、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 )

(4)、但是大部分的小朋友区分不了,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详细讲解一下:

(5)、点击☞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1-8单元作文范文

(6)、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例句:(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8)、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9)、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10)、向日葵开着一轮金色的大花,花瓣上含着亮晶晶银色的露珠。

(1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小练习,希望大家认真答题,不要提前偷看答案哟~

(12)、(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14)、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比喻)

(16)、(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17)、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18)、转折表示文案句子前后有发生转变,变化。主要突出后一句话的意义和内容。

(19)、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0)、(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

3、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是哪些

(1)、(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3)、(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4)、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5)、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6)、(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7)、作用: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8)、灰雀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唱歌。(拟人)

(9)、 反问 答题模式: 修辞+特点+作用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强调了……

(10)、栀子花可真漂亮,它的花瓣是一层层的,颜色是白色的,好像白白的雪花。

(11)、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12)、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13)、点击☞2020部编版1-3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14)、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其作用是将表达的内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15)、专名代本体,指的是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 朱哥哥料事如神,真乃孔明也!

(16)、1)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7)、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18)、 设问: (自问自答) 作用: ①开头设问: 点明写作对象(内容), 吸引读者注意, 引出下文 ②中间设问: 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9)、(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20)、这一路种的都是高粱,已经长得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

4、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作用

(1)、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2)、(10)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岭的阻隔,不畏脚下道路的崎岖,勇往直前。大树是坚强的,它不畏狂风暴雨的打击,不畏严寒酷暑的煎熬,昂首屹立。灯塔是无畏的,它不怕无边黑暗的包围,不怕常年累月的孤独,永放光芒。

(3)、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4)、(第一种)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5)、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6)、①父亲的脸上流淌着汗水,不,那不是汗水,它是滋润禾苗的甘露。

(7)、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8)、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爱心是一眼潺潺的溪流,使饥渴的行人感受到生活旅途的甘甜。

(9)、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0)、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1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12)、学习好比登山,毅力是登山的阶梯,没有毅力,只好退下来。

(13)、小学英语140组“易混易错”词汇总结,90%的孩子都没学会!

(14)、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和修辞,以“时间”开头,接着写一个句子。

(15)、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16)、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出自千万人之手,各显千秋,豪放若大江东去,婉约如___________,粗犷像旭日喷薄,细腻似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17)、(7)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18)、记记里心灵的底片,珍藏了多少美好的往事?或:友情是冬天的太阳,温暖了多少冰冷的心灵?

(19)、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20)、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造句

(1)、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3)、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②医生的身上穿着白大褂,不,那不是白大褂,它是阻挡病魔的屏障。

(5)、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6)、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7)、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___________;体贴万物,___________。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8)、(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9)、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10)、(4)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11)、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12)、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13)、母爱是早上出门前的一句叮嘱;母爱是回家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

(14)、那稻子换上了富丽的金装,羞答答地低垂着头。微风吹拂,金涛滚滚。

(15)、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有三部分组成:

(16)、下面是毕业前夕的班会上,数学老师为同学们写的一句赠言,请你仿照它的特点,以语文老师的身份为同学们也写一句。

(17)、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18)、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的一部分代替整体。例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什么是借喻?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如果在句子中同时出现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就是明喻,例如: 秋天来了,树下飘飞的银杏叶就像一群飞舞的黄蝴蝶。暗喻就是只有本体,喻体,没有“宛如、好像”之类的比喻词,例如: 秋天来了,树下飘飞的银杏叶简直就是一群飞舞的黄蝴蝶。借喻就是在句子中没有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例如: 哇,秋天来了,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借代和借喻的巧妙区分: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借体和本体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借体和喻体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借代不可以还原成明喻,而借喻可以还原成明喻,比如: 上大学时,我们班体育委员长着满脸络腮胡子,我们都叫他“大胡子”,大胡子很有力气,每届校运会的铅球冠军都是非他莫属。判断上面这段话中“大胡子”用的就是借代还是借喻,我们先把它还原成明喻,“我们班体育委员长得像大胡子一样。”显然这句话讲不通,所以此处“大胡子”就是用了借代的手法。外面阴沉沉的,天空不知何时已经张起了一张幔。同理,判断上面这句话是借代还是借喻,我们还是先还原成明喻看看: 天空的乌云就像一张幔。这句话完全没有问题,所以此处运用了借喻。

(19)、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20)、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1)、把水比作翡翠,或用翡翠比喻水         

(2)、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3)、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4)、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5)、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6)、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反问)

(7)、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活泼、生动、形象。

(8)、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9)、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10)、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11)、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拟人)

(12)、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13)、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14)、用夸张手法:                   

(15)、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16)、浪费也是犯罪吗?(           )

(17)、把玉兰花灯柱比喻成仪仗队,或用仪仗队比喻玉兰花灯柱

(18)、定义:反问就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它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

(19)、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1)、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2)、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5)、爱心是一首飘落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6)、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7)、微笑是一盏大海上的引航灯,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微笑是一缕阳光,能够穿透乌云,温暖大地和生灵。

(8)、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9)、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10)、修辞手法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提升小学生作文语言的准确性,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还有利于文章气氛的烘托和情感的表达等。

(11)、反复的句子有节奏感,琅琅上口,能够起到加强语气的效果。

(12)、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求,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有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3)、(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4)、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抒情的乐曲,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15)、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16)、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