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1、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例文

(1)、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2)、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3)、                           

(4)、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5)、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6)、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7)、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8)、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9)、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

(10)、(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11)、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另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而那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

(12)、(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13)、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的句子。

(14)、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15)、1975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6)、(1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7)、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18)、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19)、1)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如”“仿佛”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喻词,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比喻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有些相似,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所以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花长得好像她妈妈。(X)

(20)、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

2、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高中

(1)、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2)、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3)、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4)、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5)、(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6)、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7)、例句5:“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8)、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9)、(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10)、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11)、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12)、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13)、第一步,先指出运用了哪些(哪一种)修词手法,然后把这种手法的具体表现解释一下,比如,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何种事物(喻体)来比何种事物(本体)。

(14)、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15)、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16)、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17)、4)排比: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的人民心一齐欢跃起来。

(18)、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19)、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20)、作用:使内容集中,气势增强,长于抒情;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条分缕析。

3、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课件

(1)、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2)、(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3)、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4)、(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5)、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6)、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7)、①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x觉和x觉互通。

(8)、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9)、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10)、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如:青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此句用“告诉”“快乐”等写人的词语来写小动物。

(11)、为了加强语势或凝练语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12)、秋天,极富绚丽色彩的季节;秋天,极富累累果实的季节。

(13)、第二步要答出内容与效果,要答出这种修辞要表现什么内容,然后有什么效果。

(14)、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15)、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让产品形象更具个性,并增强句子的趣味性。

(16)、b)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17)、引用: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18)、(本体“小草”出现了,“钻出来”一般是人才有的动作,而“人”这个拟体并未出现)

(19)、b)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20)、②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4、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

(4)、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5)、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6)、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7)、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   )

(9)、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10)、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11)、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13)、作文按照我们平时说话那样写是不行的,首先整体要有主题、思想,其次还要有结构,有详有略,层次分明。

(14)、c)表示意思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15)、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6)、(7)设问:自问自答,引入注意,启发思:考。

(17)、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18)、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再写出各段段意。

(19)、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0)、作用:烘托气氛,突出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引用及答案

(1)、“孩子们像祖国的花朵一样正茁壮成长”,“祖国的花朵正茁壮成长”,无论本体“孩子们”是否出现,喻体“祖国的花朵”都是出现的。

(2)、定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词语或句子的重复出现

(3)、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4)、>>>比喻的答题句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表达了作者---样的情感。

(5)、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6)、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7)、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8)、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9)、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11)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1)、比喻: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本体)比作什么(喻体),形象地写出了(喻体)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12)、这一句或这一片段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简练工整,在形式上起到了使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的作用,或者说内容上起到了互相补充和映衬的作用,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3)、 比喻: 答题模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比作……, 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 (写景咏物文章: 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明喻: 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 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14)、(1)引起别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15)、为什么“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

(16)、语文中考考试中,修辞手法是一个必考的,也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却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地方。在这里教你一招搞定修辞手法。

(17)、反复:强调了…… 回复:语文答题公式 句子含义的解答:

(18)、5)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19)、(2)拟物:把甲物按照乙物来描写。把人比作物,借物喻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

(20)、c)表示意思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1)、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2)、(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4)、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5)、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6)、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7)、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8)、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9)、b)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10)、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1)、(1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13)、引用。就是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名言等),提高表达效果。

(14)、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15)、方法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16)、(解析)都为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本体。

(17)、例句: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