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和代沟的区别

1、代沟 鸿沟

(1)、在当初的媒体上,80后被称作是“垮掉的一代”。

(2)、从传统教育认知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长期扮演着主导角色,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但在远程学习中,这一角色正在发生“静悄悄地”转变,即相对于“数字土著”的大学生群体,高校教师是典型的“数字移民”,处于数字对话的低技术群体行列,且这一特征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加而愈加凸显。根据《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青年教师1586人,占14%;36-45岁中青年教师为2607人,占89%;46-55岁中年教师为983人,占06%;55岁以上教师267人,占91%。从抽样数据可知,中青年教师是此次在线教学的主力。但就整体而言,超过60%的教师属于“80前”群体,这说明当前参与在线教学的教师群体仍以“数字移民”为主。同时,该调查还发现疫情前有57%的教师未开展过线上教学。②由此看来,我国高校教师和学生间的数字代沟特征仍很凸显,这必然会在远程教学交互中形成数字反哺行。

(3)、代沟广义上是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所著《代沟》中提出。狭义指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代沟主要存在于一般成人与年轻人两代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父母认识到文化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并以此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不会出现冲突。

(4)、尽管作为数字土著的大学生群体具有数字技术的“先天”优势,但他们还未成为情感和意识成熟、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行为的“数字公民”(DigitalCitizenship)。(11)换言之,大学生正在经历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生存”①能力的过程,即在数字世界生活的大学生应使用数字技术从事学习、工作、交流等活动。(12)显然,大学生在线学习无疑是其数字化生存和成长过程的具象演绎。为实现可操作化分析,国内学者张立新等提出“促进学生‘数字化生存’教育内容的设计框架”,从认知层面(知识)、动作层面(技能)和情感层面(意识和道德)三维展开研究。(13)该框架有助于认识数字技术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此本文借鉴以上思路构建了一个分析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数字技术与学习效果的理论框架,包括数字技术环境、数字技术知识和数字技术技能三个方面,其中数字技术环境是考察数字土著的重要情境(14)(如图1所示)。

(5)、第二类是从群体出发,包括:对流动人口新媒体使用的数字鸿沟的分析;对老年群体与青年一代的数字鸿沟的关注;大学生群体间的数字鸿沟。

(6)、数字代沟实际是数字鸿沟概念的一个分支,可以称为“代际数字鸿沟”,是两个年龄差别较大的群体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主要关注的点不在于技术、设备,而在于年龄和成长环境、成长过程的差异,常见的代际数字鸿沟表现在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之间。 

(7)、    代沟仅是代沟,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但跨过它需要繁复而漫长的搭“桥”过程。

(8)、 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真正的鸿沟将会出现在世代之间。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这个预言很快得到了验证。武汉大学《中老年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的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而多达6%的老年人是从来不上网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中老年人还是在网络世界之外的。老人对新媒体的感知度和需求度不高,对年轻人网络语言与思维方式的不解,数字思维的匮乏,向晚辈请教时的心理障碍和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担忧无疑在拉大着代际交流的距离,导致代际间的数字代沟的不断扩大。

(9)、(3)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数字技术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10)、亲情需要时间去培育,社会需要时间去发展,时间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呜呼!这样的社会培育出了人格健全的人才,那才叫奇迹呢。

(11)、对以前的人来说,收音机是新鲜事物;对70后来说,听收音机是理所当然。电视机的情况,也是一样。

(12)、可见,乡土权威经验主义和现代理性科学知识之间的鸿沟,可谓当前中国式代沟的根源之四。例如,高考填志愿时家长和孩子意见不合,婆婆和媳妇在育儿和教育观念上的冲突等。

(13)、曾经,数字鸿沟的确像是一道信息和电子技术的沟壑,它导致了不同人群使用信息技术、及由此形成工作能力的差异,这种数字化导致的社会分化,是先进与非先进的差别,并且,往往更明确体现在不同国家、地区的数字化水准差别上。

(14)、(36)Abrami,P.C.,Bernard,R.M.,Bures,E.M.,Borokhovski,E.,&Tamim,R.M..Interactionindistanceeducationandonlinelearning:Usingevidenceandtheorytoimprovepractice.IntheNextGenerationofDistanceEducation.(M) US:Springer,2012:49-

(15)、二是就数字代沟而言,有关研究考察“数字土著”时,多聚焦于群体年龄,(21)且即便是数字移民也有“代际”之说。如有学者指出,随着Web0的广泛应用,“90后”已成为数字土著的第二代群体。(22)由于本调查研究涉及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年龄分析在线学习技术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技术环境、知识和技能上均对其学习效果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此外,随着学生年龄的上升,网络性能对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效应增强,而技术支持服务对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效应减弱。这说明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技术环境支持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其中,网络二代(“90后”)和三代(“00后”)学生更重视数字技术环境的技术服务支持,其在线学习处于应用阶段;而网络一代(“80后”)学生则重视数字技术环境的网络性能,相对处于在线学习的适应阶段。从变量显著性和标准误看,不难发现随着学生年龄上升,其显著性和标准误也在变小,而数字技术水平对学习效果拟合的离散程度越来越大。这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对在线学习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存在递减趋势,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见表8)。最后,由于本研究为学生问卷,未涉及教师年龄信息,故师生代沟无法得到验证。

(16)、    而应试教育自身的特性,使得教育的节奏与社会的节奏同步加快,我们作六休朝七晚十一的青少年们又有什么时间去体会品味亲情呢?实际上我们的教育不缺乏对温情的教育,却缺少了对温情的实践。温情似乎凌空而上成为了一曲虚假的赞歌,虽伟大动听,却有抑不住的心酸悲凉,书面语与现实的晚节,无疑导致了学生对亲情的怀疑与不信任,试想将前程转化为数字,积年累月的念叨,你如何不对下不了蛋的母鸡产生兔死狐悲之情呢?

(17)、(16)周裕琼.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现代传播,2014,(2):117-1

(18)、两则材料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亲子(双亲和孩子)关系存在的问题。阅卷时适当放宽,只要是由材料引发的关于“亲子关系”的阐述,都是合乎题意的。

(19)、90后,一夜之间成为了“理想”“品格”和“担当”的代名词。

(20)、最近,一份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2、鸿沟和差距

(1)、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从悲观的角度着笔,而是提出“亲情的式微不是一种必然,它不应该是中国家庭的结局”。想法很好,但是笔墨太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尾最后联系到“中国梦”、“家风”,但略显空泛。

(2)、(5)刘宇,崔华正,吴庭倩.中美视频公开课有效教学互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究,2016,37(01):103-109+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研究指出,很多高校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将传统教学迁移到虚拟情境会带来一定风险,因为很可能会扩大数字鸿沟的影响范围。(29)因此,在线教学的数字鸿沟,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乎学生的受教育权。通常意义而言,经济和地域是导致数字鸿沟形成的重要原因,(30)特别是经济发展不均衡致使不同地区产生数字鸿沟。(31)基于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在技术支持上对学生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说明我国经济社会的“二元特征”深刻折射到学生在线学习中。教育领域中的数字鸿沟不仅表现在区域层面,更多体现在被遮蔽的院校层面。如相关研究指出,那些拥有技术和教学资源的高校与没有技术和教学资源的高校间存在巨大差异。(32)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两头分化”,一头是研究型大学;另一头是高职院校;一头是公办大学,另一头是民办院校。从根本上看,“两头分化”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院校层面的表现。

(4)、当我们问自己“我是谁?我属于哪个群体?”的时候,心里可能会更加犹疑彷徨。

(5)、(3)张洪忠.从“知识沟”到“信念沟”:虚拟空间的社会关系重构(J).教育传媒研究,2020(04):

(6)、〔清〕许承钦《白沟河》诗:良平持庙算,谁定割鸿沟。

(7)、(2)对技术环境、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三者关系的分析

(8)、(4)对师生/生生间的数字“反哺”行为分析

(9)、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家庭内数字代沟大小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亲代教育程度、子代教育程度、子代年龄、亲代年龄、城市等级。

(10)、观点不明,多叙少议。很多学生引述材料,只陈述现象,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也没有给出解决办法或表明态度,基本没有观点。有学生只例举“亲子”故事,分析很少,有的只有一句议论,更有甚者通篇写与母亲对话,以自我的经历重新演绎了一遍材料故事。

(11)、本文根据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排序Logit模型分析数字技术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根据“数字土著”“数字公民”“数字化生存”等相关理论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技术环境、技术知识以及技术技能均对其学习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在远程教学情境下,数字技术无疑是连接教与学的关键性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第技术环境、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三者具有显著的依存关系。其中,技术环境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是技术技能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技术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而技术知识对技术技能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从异质性分析看:(1)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技术支持存在“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区域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技术技能、知识以及网络性能对其学习效果影响并无明显差异,要影响,而中西部地区高校不显著。不同院校性质和类型学生在技术技能、技术知识以及网络性能上对其学习效果不存在差异性,而高职、民办院校学生表现出差异性;(2)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技术环境存在“数字代沟”问题。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技术环境支持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其中“网络一代”学生更重视数字技术环境的网络性能,而“网络三代”学生则更重视数字技术环境的技术服务支持;(3)不同学科和性别学生的数字技术整体上对其学习效果不存在“学沟”的差异性影响;(4)在线教学互动中存在数字“反哺”行为,在线教学情境下的学生对教师、高技术对低技术学生群体具有带动作用。

(12)、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人和动物一样是靠运气和体力觅食,根本不存在有组织的生产活动,即事业。两性繁衍是当时的主要矛盾,由于女性是繁衍活动中的主角。再加上辨认血亲的需要,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母系氏族。在原始时代,繁衍和生产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

(13)、正如学者迈克·瑞布(M.Ribble)在其著作《学校中的数字公民教育》中指出,数字公民是应用技术过程中遵循相应规范并表现出适当的、负责任行为的人,并提出探索在线学习的数字素养问题。(27)为促进大学生数字公民身份成功转变,亟需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数字化生存素养。需要加以区别的是,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更愿接受同辈群体和学校的影响。(28)因此,本研究提出突出学校主导作用下的素养提升策略,促进大学生在线学习数字化生存素养的高阶认知。第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应将数字技术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形成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第探索数字技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如探索开设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法学等跨学科专业和课程,从课程教学主渠道促进学生的数字技术道德、情感和规范的认知;第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考、道德讨论和媒体创作与决策。

(14)、                不可逾越的“鸿沟”?

(15)、所以他们之间没有代沟,没有隔阂,有的只是更多的语言。

(16)、 当年轻一代能积极进行“给出去的反哺”,年长一代能主动接受年轻人的反哺,年轻一代在“给出去的反哺”与年长一代“接受到的反哺”之间达成共识,便有了共同推动数字反哺的发展的可能。当代际之间能围绕着新媒体采纳和使用展开交流和互动,展开数字反哺,数字代沟的弥合也有了机遇。

(17)、80后出生在80年代,成长在90年代,他们接受的是90年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技术革新,尤其是互联网技术。

(18)、(7)(9)PrenskyM.DigitalNatives,DigitalImmigrantsPart1(J).OntheHorizon,2001,9(5):1-

(19)、当代沟冲突发生时,需要采取以下态度与方法:(1)接纳;(2)融洽;(3)折中、搁置;(4)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取长补短。

(20)、其主观认知维度,即,通过亲子两代配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揭示出来的主观数字代沟(SubjectiveGenerationDigitalGap,简称SGDG)。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数字代沟,都将涉及使用频率、使用功能和信息选择偏好三方面数据。

3、鸿沟和代沟的区别在哪

(1)、从一定意义上讲,代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晚辈超越长辈的标志之一。尽管年轻一代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但他们代表着时代进步的趋势。因此,青少年与父母辈的代沟现象并不可怕,既不要夸大,也不要贬低,只要正视它,就能加以弥合。下面,我们以家庭中的代沟问题为例,看看可以如何对待。角色互换,这是弥合代沟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所承担的角色与义务有很大差别,对同一问题,各自的思维方式、行为定向以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等也大不相同,故而,互相之间往往难以理解。而通过角色互换,让父母站在子女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子女则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能使双方理解做父母与做子女各自的难处,各自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动因,消除彼此间的隔阂。相互尊重,这是弥合代沟的重要条件。青少年特别渴望得到父母和周围成人的尊重,而在有些父母的心目中,子女永远是自己的孩子,忽视了他们独立的意向和人格的尊严,从而导致子女心理上的对立和抗拒,使得两代人之间更难沟通。反过来,有些子女往往在经济等方面对父母有过分的要求,或者不尊重父母在自己身上所耗费的劳动和付出的感情,这同样会引起父母的失望。求同存异,也是弥合代沟的有效方法之一。生活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两代人,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情感、理想、信念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存在差异,这都是正常情况。这些差异,有的可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达到统一;有的则难以协调一致,会长期存在。如果没有求同,任由代际差距扩大,两代人间将难以有效沟通;如果没有存异而一味求同,则代际冲突将更为激烈。需要指出的是,代沟的“代”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改变。以前,一代大抵指20年,即父辈与子辈间的时间跨度。但现在,由于社会文化发展、更迭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代的时间跨度在不断地缩小-15年、10年,甚至更短。也就是说,现在相差10年甚至更短时间的两个年龄段的人之间,就会有代沟存在了。这种现象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2)、比如说,你是科技圈的,我是金融圈的,他是文艺圈的,每一个圈子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其中容纳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

(3)、 如何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隔离,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当下防疫常态化运行,我们更应该懂得去具体问题具体待之。我们希望政府在下一次的决策中能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以更人性化的举措推进疫情防控;我们希望社会能给予老年人多点关心和理解,用实际行动在鸿沟之上搭起桥梁,而不是一味地将他们推离得越来越远。

(4)、在人我之间厚此薄彼、先己后人,是所有生物的天然本能,因此古人称之为天理人欲。但一个人自我提升的途径,就是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把这个界线从自己开始层层外推出去,最终达到“众生平等”、“一碗水端平”、“兼爱博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圣人境界。所以当孟子被夸时,他“谦虚”地说:“无他,唯善推耳。”

(5)、(2)张洪忠.跨文化传播中的信念沟问题(A).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第三极文化”论丛(2018)(C).: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2019:

(6)、文章的主体部分,该考生从三个角度来论述了时代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首先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取代了农耕文明,这导致了孩子与家长间地理上的隔阂,而地理的隔阂带来的是心灵上的距离。此段由古及今的分析了亲情式微的客观经济背景。然后通过“经济对亲情淡漠的贡献十分大,西方伦理观念的冲击也功不可没”过渡,自然的开始了第二个原因的论述,那就是现在青年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大,希望追求自由、独立,此段论述很贴近现实,可以引起读者的很好的共鸣。最后通过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指出,当下代际关系的冷漠不仅仅是因为青年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还因为父母们大多都还是传统的中国父母,这才与孩子们有了冲突,此段使文章的逻辑变得更加完整。

(7)、毕竟,“代沟”本身就是一个“纯人造”的产物。

(8)、三是就数字“学沟”而言,主要从学科和性别进行异质性分析。本研究预想理科生和男生相较于文科生和女生更易于掌握在线学习技术,从而更有利促进其有效学习,因此两类人群存在一定的“学沟”问题。但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学生性别还是所学学科,学生技术技能和知识对其学习效果均无差异性影响。这可能与在线学习技术的“低门槛”进入有关,作为数字土著的大学生均能较好地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在线学习(见表9)。

(9)、本研究使用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和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疫情期间中国高校在线教学调查”,共有来自全国334所高校的256504个学生参与此次调研,其中有效样本251929份,有效率2%。为精确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本文只保留疫情期间使用在线学习样本,其中249764(大于99%)受访高校学生在疫情期间使用在线学习。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线上学习环境及支持、线上学习体验和线上学习改进四个部分。本研究选取问卷中的基本信息和学生线上学习体验两部分内容。其中基础信息部分是关于学生性别、出生年份、所在年级、在读学校所在地区、学校类别等内容;线上学习体验包括线上学习效果及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等内容。由于问卷调查样本属于结构性量表,须对样本各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首先,本文使用的《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卷)》整体的信度克隆巴赫Alpha值为0.9说明问卷数据有非常好的信度。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测得问卷的KMO值为0.9显著性概率为0,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10)、       材料一的排编布局,似乎在暗示我这位异常优秀的精英与父母之间破碎的关系似乎与教育有隐而不发的关联,故以此立题试作探究。

(11)、如图3所示,亲代的朋友圈中出现最多的是鸡汤哲学类,占6%,其他较多的内容类型依次为生活心情类、其他类、娱乐消遣类、亲情友情类、健康养生类、新闻评论类占比分别为:9%、8%、7%、9%、9%、9%。而反观子代的朋友圈,生活心情类占比高达1%,这与问卷调查中子代发朋友圈的主要目的是记录生活(7%)这一结果基本吻合。

(12)、到了现代社会,就完全不同了。人们之所以能用“70后、80后”来区分人群,并且迅速被大多数人认可,主要是因为:每一代人都对应了某种技术革新。

(13)、总体上来看,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从区域对比出发,包括:全球性数字鸿沟,主要对全球各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因素差异所产生的数字鸿沟进行研究;国家内部的数字鸿沟,主要对地域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理条件等方面因素所产生的数字鸿沟进行分析。 

(14)、文章开头引述材料并点明观点:亲情的式微是时代发展变化的结果,此观点不仅仅停留在材料事件的层面,已经有了对事件大背景的思考,这是该考生成功的一大原因。

(15)、传统的农耕社会亲子间是双向依赖,现代信息社会亲子间趋于双向自立。

(16)、这些人就是KeyOpinionLeader,简称KOL,翻译成中文就是“意见领袖”。

(17)、 在远程学习情境下,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中介的教学交互成为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1)随着人与媒体技术的交互越来越复杂,希尔曼(Hillman)提出应该把界面(平台技术)分离出来,作为一项单独的因素融入远程教学交互中;(2)陈丽认为,学生与媒体技术的操作交互(人机交互)是整个远程教学交互的基础,且这一交互与学生对媒体技术的熟悉程度有关;(3)张学军等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建构人机共生理念,即培养学生与人工智能交往能力,不仅要重新认识自己,更要重新认识人与机器的关系。(4)显然,人机关系及交互水平直接关涉学生学习效果,这亦是保障在线教育质量的根本。随着Web0、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更迭和应用,教育技术专家希冀以新技术来改善人机关系,如构建高校在线课堂有效教学交互分析系统、(5)建立计算机在线协作系统(6)等,从而提高学生在线学习体验与获得。因此,考察大学生在线学习及其效果离不开对数字技术的深入探讨。

(18)、那时候,“负责任”的媒体都在说:这些看动漫、吃零食、打游戏长大的人,没吃过苦,没遭过罪,心里头只有两个字——叛逆。

(19)、不过,美国人不是按照严格的10年一代沟划分的,他们用字母表最后的三个字母XYZ,来划分三群人:“X世代”“Y世代”和“Z世代”。

(20)、出处:《十月》1981年第四期:“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做‘代沟’。据说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意思是指两代人之间有一条鸿沟。”

4、鸿沟的搭配

(1)、在所有人和所有人的相处中都有各种各样的鸿沟,代沟只是年龄时代的跨越,俗话说,3岁一代沟嘛,代沟这种东西客观存在,就像性别的沟,社会角色的沟,各种各样的沟。

(2)、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虚实互化,层分理明。虽巧喻成理,却处处留情。

(3)、未来,如果年龄不能再成为不同人群的划分标准,取而代之的划分标准就是“圈层”。

(4)、综合数字技术上“鸿沟”、“代沟”和“学沟”三方面的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线上技术环境尤其是技术支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表现出“鸿沟”和“代沟”方面的异质性。具体来说,东部地区,研究型大学和一般本科大学以及公办院校这些技术设备更加完备的区域和院校在线上技术支持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学习效果促进优势;不同年龄段的数字土著由于对线上技术环境的需求差异,呈现出在线学习不同年龄段差异,网络一代(“80后”)处于在线学习适应阶段,而网络三代(“00后”)处于在线学习应用阶段。但就“学沟”这一类学生群体的技术水平分析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可见线上技术支持的“鸿沟”和“代沟”问题是当下亟需关注的重点。

(5)、然而两个人能在一起,便是跨越了某些沟,然后离彼此更近一点,再近一点。既然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用热情填满了这么多沟,走过了这么多沟在一起了。

(6)、 “央视关注老人用健康码难问题”的话题之所以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具有前因铺垫的。

(7)、对目不识丁的乡下人来说,日常的交流几乎都是通过面对面完成的,根本不需要舍近求远地诉诸于文字。在农村,张三李四的人名并不常用,更多的时候使用的是包含地理位置等“乡土元素”的称呼,比如村东头ta伯、西坡上ta姑之类的称呼。面对面交流的好处是交流中包含丰富的身形、声音、表情等非语言信息,因此熟人社会的对话可以非常简短,或是频繁使用“那谁”、“那啥”之类的指代词。

(8)、不过,文章对于“鸿沟”与“代沟”还是存在概念模糊混用的现象,也存在细节逻辑不严谨的现象,比如在分析“铺桥面”可用不同的材料到沟通需要多途径、多方式,这之间的内在逻辑不够明确。

(9)、在乡土式的氏族村落里,成员家庭生活和整个部落的生产事业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跟其他成员关系重大,所以七大姑八大姨对此表示的兴趣和关心很正常。但是在工业化的城市里,家庭生活和生产事业逐步剥离,属于个人的选择自由和隐私变得越来越重要。可见,乡土社会家庭观念和工业社会个体自由之间的鸿沟,是当前中国式代沟的根源之三。

(10)、(18)LiY.,RanieriM.Are“digitalnatives”reallydigitallycompetent?—AstudyonChineseteenagers(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0,41(6):1029-10

(11)、而有人跳出了这个圈子,自称“我是我,你是你,醉后我们在一起”,酒瓶子上还附带一个卡通形象。标签的区别,一目了然。

(12)、按院校性质和类型看,研究发现不同院校性质(研究型大学、一般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和院校类型(公办和民办)学生在技术技能、技术知识以及网络性能上对其学习效果不存在差异性,即学生对在线学习数字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与其所在院校性质和类型无关,不存在研究型大学或公办高校学生的数字技术能力就高于一般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或民办高校之说,这一实证结果符合常识。然而,本研究发现在技术支持方面存在院校性质和类型差异:一是研究型大学和一般本科高校学生表现出技术支持对其学习效果的正显著影响,而高职院校则为负显著影响,这意味高职院校学生认为技术支持对其学习效果不重要;二是公办高校学生亦表现出技术支持对其学习效果影响显著为正,而民办高校则表现为不显著(见表7)。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当前在线学习的数字鸿沟问题主要集中在院校层面,即因为院校间在线学习技术支持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体验的不同。当然,这也可能与高职、民办院校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有关。

(13)、代表性的物件就是收音机和电视机。八几年的时候,年轻人扛着收音机,找一个人多的地方跳舞,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活动。

(14)、代沟仿佛无孔不入,充斥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中国式代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15)、        焦仲卿为母所逼,以死捍卫心意;贾宝玉叛逆乖张,与父辈志向相左;高觉慧思想进步,直接反抗家中太爷。历史更迭,父辈与子辈之间似乎总有解不开的结,我们甚至感觉到有家的地方就有矛盾。有些矛盾起于小事,小力短时即可解除;有些矛盾起于思想,需大力长时方能消解。但不管如何,矛盾需解,前嫌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