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法律道德的名言

1、康德道德律的理解

(1)、如果咱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这样的法律能够抑恶扬善。——大仲马(法)《马希里选集》

(2)、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3)、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4)、道德底原则必然是一项定言令式.出处:《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

(5)、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6)、这句话的意思首先是:我们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次,拥有说不的权力才是自由。当别人强迫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拒绝,这才是自由。

(7)、治人者,法也;守法者,人也。人法相维,上安下顺。——《元史·许衡传》

(8)、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9)、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10)、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1)、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12)、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13)、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14)、OnlytwothingsinthisworldsothatoursoulsaredeeplyshockedFirst,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ourbrilliantstarsoverhead,First,ourheartsloftymorallaws.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1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16)、对实践更改的最高原理的阐述现在已经作出了,也就是说,首先指明了它包含什么,即它是完全先天地、不依赖于经验性原则而独立存在的,其次指明了它在什么地方与其它一切实践原理区别开来。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17)、1789年,卡拉姆金拜访康德。1790年,《批判力批判》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三版出版。

(18)、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19)、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须他人指导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aude(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

(20)、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2、康德 法律和道德

(1)、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2)、导语: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以下我为大家介绍有关康德的哲学名言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3)、人之所以伟大。人应该学会自我净化,去除内心的杂质,让自己可以每一刻都干干净净。人在尘世行走,少不了被垃圾填色,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每天都充斥在你的耳边,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净化自己。负能量只会让海水变得浑浊不堪,也会让海水恶丑无比。但是,大海看似是运动的,其实是静止的。所有有时候,垃圾太多,它会无法净化。当你感觉开始净化不了垃圾时,就远离那个地方。

(4)、时间不是推理概念,或是人们所说是普遍概念,而是感性直观的一种纯形式。——康德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

(6)、我不能让人变得更好,除非他们身上还残存着善良;我不能让人变得更聪明,除非他们身上还有些许理智。——康德《智慧历书》

(7)、有一种美的东西,当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康德

(8)、道德和才能远胜于财富。堕落的后代可以摧毁昂贵的家庭,摧毁巨大的财产,但道德和才能可以使凡人成为不值得的神。mdash;mdash;莎士比亚

(9)、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10)、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11)、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12)、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13)、我所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14)、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5)、耳不知清浊之分者,不可令调音;心不知治乱之源者,不可令制法。——《淮南子·汜论》

(16)、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康德

(17)、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18)、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19)、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认识能力受到激发而行动,如果这不是由于对象激动我们的感官,一方面由自己造成表象,另一方面使我们的知性行动运作起来,对这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联结起来或者分离开来,并这样把感性印象的原始材料加工成叫做经验的对象的知识,那又是由于什么呢?因此在时间上,我们没有任何知识先行于经验,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20)、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3、康德关于法律定义的观点

(1)、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2)、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3)、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4)、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6)、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7)、我们对大自然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

(8)、普遍的行为法则——“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后来康德又对此准则做了一点延伸,即“你的行动,应该把行为准则通过你的意志变为普遍的自然规律。”这一经过变化了的定言命令,在突出行为准则需具备普遍性的同时,强调了如何实现准则向法则转变的关键在于人自身的意志,法则体现着对意志的命令,准则则体现着意志的选择,那么当我们回忆起定言命令表达着的是自身即为意图目的,而不是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时,我们知道了与这个道德律令相关联的意志就只能是我们的善良意志了。因为“善良意志,并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善,而仅是由于意愿而善,它是自在的善。”

(9)、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0)、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阿诺德(英国)

(11)、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12)、法律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但它自认为它是整个世界。

(13)、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鞅(战国)《商君书·君臣》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慎到《慎子佚文》

(14)、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15)、这些命令要么单只考虑到结果及其充分性,来规定有理性的存在者的、作为起作用的原因的原因性的哪儿些条件,要么只规定意志,不管它是否足以达到效果。前者将会是假言命令,并只包含熟巧的规范;反之,后者则将是定言的,并且将是唯一的实践法则。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但命令本身如果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如果它们不是把意志绝对地作为意志来规定,而只是考虑到某种被欲求的结果来规定,即如果只是些假言命令,那么它们虽然是实践的规范,却绝不是实践的法则。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16)、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得越久,就越是对它充满赞叹和敬畏:那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17)、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陆游

(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20)、横波一盼,说话一句,胜过世界上的一切知识。——康德《浮士德》

4、康德法律道德的名言名句

(1)、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2)、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3)、1762年,写作《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1763年,写作《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

(4)、时间不是以某种方式从经验抽象出的经验性概念。因为如果时间的表象不先天地作为基础,则同时或者相继都甚至不会进入知觉。惟有以时间的表象为前提条件,人们才能表象:一些东西存在于同一个时间中(同时)或者存在于不同的时间中(相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5)、我们的知识产生自心灵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印象的感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通过前者,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后者,该对象在与那个(仅仅作为心灵的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因此,直观和概念构成了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无论是概念没有以某些方式与它们相应的直观、还是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提供知识。这二者要么是纯粹的,要么是经验性的。如果其中包含有感觉(它以对象现实的在场为前提条件),它们就是经验性的;但如果表象未混杂任何感觉,它们就是纯粹的。

(6)、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7)、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8)、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9)、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0)、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11)、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12)、谁只有按照别人的选择才能幸福,他是理应感到不幸的。因为,他怎么能担保他的强有力邻人在对于选择的判断将会与他自己的判断相一致呢?

(13)、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14)、三样东西助于缓解生命的劳累:希望,微笑和睡眠。

(15)、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五时康德起床,穿着睡衣去书房,先喝两杯淡茶,再吸一斗香烟。七时康德去教室上课。课后他又换上睡衣回到书房看书。十三时康德再次更衣,与朋友共进午餐。饭后十三时三十分,康德便踏上那条被后人称为“哲学家之路”的小道,哲学家开始散步了……

(16)、在批判时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及其范围与限度,将世界划分为"现象界"与"自在之物"世界;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并提出"先天综合判断"概念。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的先天形式;因果性等十二个范畴是知性固有的先天形式;理性要求对本体------自在之物有所认识,但这已超出人的认识限度,必然陷入难以自解的矛盾,即二律背反。人的认识只能达到"现象"。在自在之物世界中,上帝、自由、灵魂等为超自然的东西,属信仰范围,它们的存在是为了适应道德的需要。由于两个世界之间存在明显的鸿沟,康德试图通过审美判断与自然界的目的论判断以达到沟通,提出审美的主观性与没有目的的目的性与自然界的内在目的性与外在目的性,最后以有文化有道德的人为其体系的终结。在政治上,同情法国革命,主张自由平等。在教育上,认为应重视儿童天性,养成儿童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

(17)、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他却离我而去

(18)、谁只有按照别人的选择才能幸福,他是理应感到不幸的。因为,他怎么能担保他的强有力邻人在对于选择的判断将会与他自己的判断相一致呢?

(19)、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20)、1784年,康德购置一所私人住宅,写作《世界通史的想法》;12月,写作《问答:什么是启蒙运动》。

5、康德的法律观

(1)、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2)、只有当两个人将自己完全交给对方,而不是仅仅将自己性能力的使用交给对方时,性行为才不是对象化的。只有当伴侣双方互相分享他们“无论好坏以及各方面的人、身体和灵魂”时,他们的性行为才能导致“一种人与人的联合”。

(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4)、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5)、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与此相反,理性不经批判的独断应用则会导向无根据的、人们可以用同样明显的截然相反的主张与之对立的主张,从而导致怀疑论。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6)、16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7)、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8)、1795年,《永久和评论》发表。1796年,写作《论灵魂的器官》;6月23日,康德最后一次讲课。

(9)、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10)、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11)、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12)、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13)、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14)、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15)、介绍: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16)、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

(17)、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18)、美最忌讳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甚远的是令人失笑。因此男人最痛苦的是你说他无能,女人最讨厌你说她丑陋。出处:《美与崇高的论述》

(19)、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20)、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1)、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2)、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3)、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与此相反,理性不经批判的独断应用则会导向无根据的、人们可以用同样明显的截然相反的主张与之对立的主张,从而导致怀疑论。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6)、康德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康德哲学名言,希望喜欢!

(7)、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8)、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9)、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10)、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11)、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13)、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14)、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15)、世界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16)、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17)、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18)、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9)、责任指因未能做好份内之事所引发的不利后果。如“他违了法犯了罪就应当被追究责任”,又如“如果不负任何责任,这样的处罚又有什么意义”。

(20)、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2)、视其为真,或者判断的主观有效性,在于确信(它同时又是客观有效的)的关系中有如下三个层次:意见、信念和知识。意见是一种被意识到既在主观上、又在客观上都不充分的视其为真。如果视其为真只是在主观上充分,同时却被看做在客观上是不充分的,那么它就叫做信念。最后,主观和客观上都是充分的那种视其为真就叫做知识。读书的乐趣之一就是发现你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偶尔想到了一起。早在读纯批之前很久我就想到了知识和意见的...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3)、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4)、版本1:“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5)、形而上学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它完全超越了经验的教导,确切地说凭借的仅仅是概念(不像数学凭借的是将概念运用于直观),因而在这里理性自己是它自己的学生;尽管形而上学比其余一切科学都更为古老,而且即使其余的科学统统在一场毁灭一切的野蛮之深渊中被完全吞噬,它也会留存下来,但迄今为止命运还不曾如此惠顾它,使它能够选取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6)、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7)、自然法即神灵法,只是用来约束每一个个体的法律,咱们务必坚定地拒绝遵守。咱们就应坚定地遵守忽视神灵法的规章制度,正因规章制度赋予咱们和平比较好的政府和稳定,因而对咱们来说,规章制度比神灵法更好,正因如果咱们采用神灵法的话,他会将咱们陷入迷惑无序和无政府状态。——马克·吐温

(8)、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9)、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10)、天地有自己的规矩,万物有自己的法则,懂得敬畏,是人生修行的根本。

(11)、明晰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是关键。若说道德是感性衍生的产物,法律是理性延伸的结果。那么作为理性和感性的拥护者,我们理应正视这时间和实践催生的两大成果,用辩证的、合理的、有清晰界限的眼光去看待二者,在合时宜、合人合境的时候用合乎情理的方式,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人情世故。

(12)、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须他人指导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aude(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

(13)、直观在主体中作为主体的形式性状,主体受到客体的刺激,由此获得客体给予的直接表象,这也就是“直观”,也就是外感官的一般形式。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4)、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15)、视其为真,或者判断的主观有效性,在于确信(它同时又是客观有效的)的关系中有如下三个层次:意见、信念和知识。意见是一种被意识到既在主观上、又在客观上都不充分的视其为真。如果视其为真只是在主观上充分,同时却被看做在客观上是不充分的,那么它就叫做信念。最后,主观和客观上都是充分的那种视其为真就叫做知识。读书的乐趣之一就是发现你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偶尔想到了一起。早在读纯批之前很久我就想到了知识和意见的...

(16)、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17)、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18)、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这是中国不少父母的真实写照。后代延续和苟活,具有动物进化的意义,但作为人仅有此追求未免太不像人样子。生孩子只为奴隶主作添头,这样的父母不配说爱自己的孩子。

(19)、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20)、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

(1)、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2)、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但并不因此就是从经验中发源的经验知识,是我们所接受的印象和我们固有认识能力的一个复合物。先天的知识:不依赖于经验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的,即所谓“纯粹的”。之前的形而上学多是独断论,无中生有的,康德的目的在于厘清理性的范围、规则、界限,使形而上学走上一条靠谱的道路。胡塞尔的现象学是更进一步的推进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3)、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

(4)、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5)、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正因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正因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