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

1、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下一句谐音

(1)、猪八戒喝磨刀水      内秀(锈);秀(锈)气在内

(2)、人类的脚步匆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语言将更加丰富多彩。没有飞机,哪有“飞机上吹喇叭——名(鸣)声在外”的歇后语?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讲:“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

(3)、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顶风顶水划船--硬撑东北二人转--一唱一和 

(4)、“坎子”咋听这名字有点突兀和陌生,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幽默风趣,令人喜闻乐见,尤其在乡村在人际交往中它常常逗人捧腹大笑,很受人们青睐。

(5)、歇后语:坐飞机吹喇叭——空想(响)。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6)、野马进了套马杆      伸手(首)容易缩手(首)难

(7)、飞机上吹喇叭--高明(鸣);高调;想(响)得高

(8)、蜀绣被面包小人书      话(画)里有话(画)

(9)、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0)、黑老娃(乌鸦)落在猪身上----一色色黑.

(11)、虾子掉在大麦上      忙(芒)上加忙(芒)

(12)、无怪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对中国女人的裹脚,那样的费解。随着革命志士的奔走呼号,解放妇女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一页,也是我们民族社会文明的一大步。在奔腾呼啸的革命浪潮的涤荡下,一些女性率先觉醒,抵制裹脚,走出家门,走进社会。

(13)、下雨天出太阳      假情(晴);阴不阴来阳不阳

(14)、每天分享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修身养性、饮食文化、子女教育等智慧

(15)、湿水的炮仗(爆竹)      不想(响);想(响)不起来

(16)、木匠打老婆--有分寸;泥水匠上屋面--拾漏补缺;瞎子点灯--白费油;海安的锣鼓--各打各;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大拇指头扒耳头--扒(巴)不到;鞋子没后跟--搭住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扁担挑肚肺--心挂两头;正月半的圆子--慢慢儿挫(坐);妈妈像姨娘--差不多;蜗螺儿的屁股--圈啊转过来呀;麦田里捉龟--十拿九稳;帽子没边--顶好;狗子赶鸭子--呱呱叫……

(17)、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心里有数 

(18)、万丈悬崖上的鲜桃      没人睬(采);没人尝过

(19)、掀翻了抱鸡窝      弄出许多谎(黄)来

(20)、三个人拿两个酒杯子——没(目)盅(中)无人。

2、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空想

(1)、湿水棉花      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2)、莴笋炒蒜苗      亲(青)上加亲(青)

(3)、灶神上贴门神      话(画)里有话(画)

(4)、枣核搭牌楼      针锋相对;奸(尖)对奸(尖)

(5)、十冬腊月出房门      动(冻)手动(冻)脚

(6)、土蚕钻进花生壳里      假充好人(仁)

(7)、猪蹄子不放盐      一旦(淡)角(脚)

(8)、说书的嘴,唱戏的腿      有伸有缩(说)

(9)、民间那些用“坎子”的高手,被大家伙誉为“胳拉拜子上绑镢头——步步带砍”。(这个“坎子”就运用了谐音,砍就是“坎子”;胳拉拜子,是丰县方言,就是普通话的“膝盖”。)冬天的草垛旁,暖阳下,我们的的父老乡亲,用方言打发寂寞的时光,他们嘴里的“坎子”像冬天的一把火,温暖着环境,温暖着彼此,温暖着老人们的孤独和寂寞。

(10)、套上大车让老虎架辕      没人敢(赶)

(11)、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12)、山顶上敲锣      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

(13)、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      遍体鳞(淋)伤

(14)、屎壳郎跌粪坑      饱餐一顿;死(屎)里求生

(15)、头顶橄榄核,脚踩西瓜皮      又奸(尖)又猾

(16)、其实,“坎子”的学名是歇后语,它是由近似于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言,它有两种类型:一是喻意,如“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一是谐音,如“上鞋的不用锥子——针(真)好。

(17)、小擀杖掉油缸      又奸(尖)又猾(滑)

(18)、过去因为物资困乏,建房子一般内里是通透的,要想做个隔间,用砖砌墙代价太高,人们就用高粱秸编织的箔,做隔间。这样的隔间是有缝隙的,所以隔间内外是可以看得见的,能够摆手告别。

(19)、偷来的锣鼓      打不得;想(响)不得

(20)、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3、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下一句是啥

(1)、禁止商业转载,违者必究。一般转载须经授权并须注明出处。

(2)、歪嘴吹灯      风气不正;一团邪(斜)气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4)、吕梁文字秧歌辑录||《歇后语秧歌接龙》/《趣味数字秧歌辑录》

(5)、上吊前搽粉--死要脸;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陈世美不认贤妻--喜新厌旧;墙头上长茅草--风吹两边倒;吃人不吐骨--心狠手辣;吃人饭拉狗屎--没有人味;吃水不记挖井人--忘本;黄猫儿给鸡拜年--不安好心;黄猫儿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黄猫儿看鸡--越看越稀;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打开天窗--说亮话;打破砂锅--问到底;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子捉老鼠--多管闲事;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和尚瞟轿子--空欢喜;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画蛇添足--多此一举;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姜太公钓鱼--愿者的上钩;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6)、咸菜缸里的秤砣      一言(盐)难尽(进)

(7)、歇后语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经常给人以深思和启迪,歇后语所蕴含的内容,也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多多积累歇后语,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智慧,还可以沉淀丰富的文学知识。 

(8)、山顶上点灯      四方有名(明);高明

(9)、肉骨头落了锅      啃(肯)定了(比喻确定无疑。)

(10)、万岁爷掉进井里      不敢劳(捞)驾;劳(捞)驾不起

(11)、大肚女人(指孕妇)骑产驴----前后为难.

(12)、丈八高的灯竖子(指支撑灯的立柱子)----照远不照近.

(13)、四扇屏里卷灶王      话(画)里话(画)

(14)、寓意性歇后语,是一种“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从前面的比喻部分进行推理,就可以领悟到后面部分的意思。

(15)、一层布做的夹袄      反正都是理(里)

(16)、原创作品请注明“原创”,并请附加作者简介、个人近照1张。

(17)、这东西压住驴耳朵,驴本来嚎叫腔调又高又怪异,被大石块压住时这种拼命的嚎叫,当然是难听的。现在谁还用石磨磨面?在物资富裕的今天,人们习惯用小麦直接换加工好的面粉,很少去磨坊打面。

(18)、高调儿:高的调门儿,比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说了不去实

(19)、小木匠干活      东一句(锯),西一句(锯)

(20)、老妈妈跳井——尖脚到底。尖脚谐音坚决,形容做事果断勇敢,意志坚强,不管不顾,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在封建社会,妇女以裹脚为美,谁的脚越小,越时髦,即古人津津乐道的“三寸金莲”。

4、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的下一句一窍不通

(1)、十五面锣鼓一齐敲      七想(响)八想(响)

(2)、所以这句歇后语将吹喇叭这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搭配上了飞机,要知道飞机可不是那么普通的意思,飞机能载着人飞到很高的高空中,坐飞机这件事本来在人们的感觉里就是人到空中去了,一种高高在上,很高很不同寻常的事情。

(3)、珠穆朗玛峰上点灯      高招(照);高明

(4)、茶壶里装汤果——一肚货从嘴里倒(道)不出来。

(5)、十两纹银㈠日时称成色最好的银子)      一定(锭)

(6)、时过境迁,有些时代的“宠儿”随着生活的演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乃至永远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请看这些“坎子”的嬗变。

(7)、那时候,女人大脚是一丑,在公众场合,都想法设法遮掩。即使皇帝朱元璋的妻子也会被人耻笑,贵为皇后的马大脚,也为自己的大脚闷闷不乐。其实,裹脚是对中国女人的轻视,裹了脚就能限制她们的活动,使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实在是一种惨无人道的摧残。

(8)、珍珠搀到绿豆里卖      屈才(财);一样价钱两样货

(9)、提着灯笼拾粪      寻死(屎);找死(屎)

(10)、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11)、三两银子放账      稀(息)少(比喻很珍贵、少见)

(12)、(2)不切实际的想法:离开了客观现实的想象就成为~。

(13)、梳头姑娘吃火腿      游(油)手好闲(咸)

(14)、有的“坎子”具有隐语、避讳、调侃的功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必直说,大家心照不宣,显得调皮幽默。如“隔着房箔子摆手——那间里去了。”这个“坎子”隐喻意就是从阳间去了阴间,人死了。

(15)、郭呆子认不得月亮——好大的独(毒)星(心)。

(16)、投稿邮箱:15834182759@qq.com

(17)、猪八戒甩耙子      不干了;不伺侯(猴)

(18)、鸭棚的老汉睡懒觉      不简(拣)单(蛋)

(19)、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      好活(画)儿

(20)、湘绣被面包画册      话(画)里有话(画)

5、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怎么说

(1)、有的“坎子”运用比喻手法,使话语更加生动形象。如“磨棋子压着驴耳朵——嚎得没人腔。”人际交往中大家常常用来比喻叫得难听,唱歌唱得不好。“磨棋子”是圆形的石块,在机械磨出现之前,人们磨面用石磨,它有上下两片圆形的扁石,很笨重。

(2)、无弦的琵琶      谈(弹)不得;一丝不挂

(3)、三个土地堂      妙(庙)妙(庙)妙(庙)

(4)、“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者石做成。可见,用软绵绵的棉条敲是敲不出响声的。在我们的生活里,早已没有人纺棉织布了,就是“磬”,今天还有几个人见过?这样的“坎子”也就走到了尽头。

(5)、猪脑壳做枕头      昏(荤)头昏(荤)脑

(6)、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

(7)、有的“坎子”模拟、解说生活情境,形象地说明一种现象。如“棉卜几敲磬(qìng)——没音。”形容声音小或者没有了下文。其中“棉卜几”是丰县方言,就是一种中间空细长的棉花卷成的条,过去手工织布前用这样的棉条先纺成线。

(8)、盐堆里爬出来的人      闲(咸)话不少

(9)、七月半斋孤--给鬼送钱;八十岁学吹吹--难学会;八字见不到一撇--没有眉目;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没毛的凤凰--不如鸡;白猫钻嘎灶膛里--自己给自己抹黑;白娘子遇到了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马列主义装嘎电简里--照人不照己;白纸上写的黑字--明摆着;败家子回头--金不换;太岁头上动土--惹呀祸;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半斤放嘎四两上--翘啊上嘎天;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半夜里做梦娶新娘子--想得美;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棒打鸳鸯--两分离;包公断案--铁面无私;饱带干粮晴带伞--有备无患;捧着茶壶喝水--嘴对嘴;抱着钱匣子睡觉--财迷心窍;抱着香炉打喷嚏--碰嘎一鼻子灰;痨病鬼开药店--自产自销;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服咋个气;不见棺材不落泪--死心眼;不碰南墙不回头--顽固;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10)、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西乡情韵”,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11)、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猪八戒戴花冠--自夸自美观

(12)、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小碗吃饭--靠天(添)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13)、阎王的参谋      鬼点子多;诡(鬼)计多端

(14)、石磨已经被淘汰,早进了博物馆。没有人再用石磨,这“坎子”就成了无人理解的古董,只能无声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15)、绣花姑娘的手艺      千真(针)万真(针)

(16)、木捅里茶壶——单拉(念他)一张嘴(只说不做)

(17)、唢呐里吹出笛子调      想(响)不到一块;想(响)的不一样

(18)、空想(响):(1)凭空设想:不要闭门~,还是去调查一下情况吧。

(19)、万岁爷掉在井里      不敢劳(捞)你的大驾

(20)、铁匠铺开张      煽(扇)风点火;丁丁当当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都是输(书);巷子里扛木头--直来直去;矮个子放屁--低声下气;矮子里头选将军--实在没办法;驼子跌跟头--两头不凿实;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竹筒倒豆子--干干净净;摁下葫芦泛起瓢--顾啊咋头顾不到啰头;案板上的肉--随人宰割;茅缸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油缸里的西瓜--又圆又滑;两个哑巴碰头--没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十夜打老子,正月初一拜老子--礼归礼,法归法。

(2)、盘点那些让我们产生共鸣的语言,无不是纷繁生活的提炼?无不是时代风云际会的映现?源于生活,又经过参透生活者的提炼与加工的“坎子”,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昭示着生活本来的样子。

(3)、   歇后语,短小、风趣、形象,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部分起"后衬"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我和包瑞祥,是西乡黄市中学的同窗,犹如一母所生的兄弟。我俩退休前,他在民政上从政,我在教育上从教,我俩都对歇后语感兴趣。于是,本着“他收集,我补充,让西乡情韵热烘烘”的想法,秀一秀下列一些西乡的歇后语:

(4)、外婆死了儿      没救(舅);没有救(舅)

(5)、西乡老家的歇后语,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包瑞祥只是抛砖引玉。意欲让“西乡情韵”里的热心作者和忠实读者,在田园里、溪流旁、树荫下、广场上、茶余饭后,也经常秀一秀咱西乡老家的歇后语,从而找找乐子、寻寻开心、舒舒情怀!

(6)、今天,裹脚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有关裹脚的“坎子”,没有了生活的关照,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必然烟消云散。

(7)、如作者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8)、在汉语言的演化过程中,“屙屎屙到鞋叶跟上——不能提。”(现在的鞋已经没有那种老式虎头鞋,供提鞋用的鞋叶跟了);“打绳的摆手——到劲了。”(现在打绳基本上不是手工的了);“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子”(当下秃子少了,虱子基本绝迹了)······这些“坎子”必将渐渐失去。

(9)、冬瓜皮做帽子——霉到顶。酉奄菜煮豆腐——有盐(言)在先。

(10)、寿星老儿练琵琶      老生常谈(弹);老调重弹

(11)、高手在民间,深以为然。那些鲜活生动的语言,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来自底层人的真切体验,绝不是语言学家的凭空杜撰。

(12)、皇帝娘娘戴蓼子花——欢喜这个吊吊(调调)子。

(13)、上鞋(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不用锥子      真(针)好

(14)、石头压咸菜      一言(盐)难尽(进)

(15)、郭呆子认不得麻古篓子(一种小鱼)——花的混。

(16)、山坡上的弯腰树      伸不直腰;难治(直)

(17)、长期招募国学爱好者,携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