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及作品

1、朱自清简介及作品介绍50字

(1)、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项是(B)

(3)、..................................................................................................................

(4)、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5)、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6)、C.作者认为,能激发人的想象,再加上“我们”的渴慕,总觉得更有滋味。

(7)、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8)、在写作这篇短文之前,朱自清和父亲感情非常不好,他曾怨恨了父亲很多年,还一边流泪,一边恶狠狠的说道:母亲就是你害死的。不要认我这个儿子。

(9)、既失至亲,又失疼爱,一度让朱自清对于父亲厌恶到了极点。

(10)、《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D),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11)、A.作者在邀约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四五运动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

(12)、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B )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

(13)、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构思更见匠心。《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的在月台上爬上爬卜的背影,深深的打动了作者的心灵,顿时使“我’获得了特殊的感觉。

(14)、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15)、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开明

(16)、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17)、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8)、在清华任教时,他曾和学生游行,亲历了“三•一八”惨案,写了《执政府前大屠杀记》一文进行控诉。“九•一八”事变,他思想开始转变,曾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战后期,他拒绝到蒋介石政府中做官。

(19)、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20)、而父亲,在此时变卖了家当,给祖母办了丧事,接着就打算送儿子去外地念书。

2、朱自清简介及作品春介绍

(1)、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2)、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3)、B.前者指两岸妓楼,后者指歌词里陈词滥调。

(4)、1916年,中学毕业的朱自清,终于做了人生的第一次反抗。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擅自作主张报考了北京大学预科招考。

(5)、——那也只好由他了。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6)、书怀抒情,《背影》可以说是怀念亲情的抒怀抒情散文,类似的还有《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而《荷塘月色》则属于即兴抒怀抒情散文,类似的还有《匆匆》《春》《歌声》《择偶记》《飞》等。

(7)、全书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做到了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作品。

(8)、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9)、A.写景散文B.抒情散文C.哲理散文D.记叙散文

(10)、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11)、作者第一次来到白马湖时候,正是哪一个季节?(A)

(12)、    中段:班级合唱《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

(13)、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14)、朱自清整个童年,正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家积贫积弱。读经考科举真的就能治国平天下吗?朱自清暗暗在心底问自己。当然,他也从来没和父亲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15)、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16)、朱自清的作品《比兴》篇对“比”和“兴”的涵义,尤其“兴”的内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推理与探寻,并得出了鲜明的结论,指出“兴”为发端和譬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对“兴”的研究规划了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7)、“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D)

(18)、朱自清,现代诗人、散文家。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19)、A.翠绿欲润B.轻盈飘逸C.舒然展放D.高高耸立

(20)、《荷塘月色》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3、朱自清简介及作品散文集

(1)、综合来看,以主题划分,朱自清的散文可以分为五大类,言志表意;览胜记游;书怀抒情;感悟觉世;指摘时弊。

(2)、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3)、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4)、 《踪迹》(诗与散文集)1924年 亚东图书馆

(5)、这篇文章开篇一段写景。作者对画作进行了一番细描,使之活灵活现地再现于细致而淡雅的文字里。笔法空灵潇洒,层次分明。将画中各部分的景物如“帘子”“软金钩”等,按视觉顺序进行铺叙,生动而灵活。譬如作者对海棠花枝的描写,“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比喻恰切而优美,把海棠花枝的姿态、色泽写得惟妙惟肖。作者对画中各部分景物的传神描摹,使得此画的色、态、情、韵表现得极其到位,而且一气呵成。

(6)、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7)、A.江苏镇江B.江苏徐州C.江苏扬州D.江苏无锡

(8)、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C)”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9)、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10)、A.《论无话可说》B.《正义》C.《沉默》D.《论诚意》

(1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2)、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

(13)、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14)、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B)

(15)、(原载1927年7月10日《小说月报》第18卷第7期)

(16)、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17)、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喻为“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特点是(D)

(18)、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19)、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20)、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朱自清简介及作品

(1)、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2)、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文章,如《荷塘月色》《春》等。

(3)、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4)、年少不知背影意,再看已是事中人。这可能就是朱自清先生写作《背影》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吧。

(5)、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6)、  韩寒称:“我从不觉得《荷塘月色》是哪门子好文章,为什么编教材的置朱自清这么多好文章不选偏选一篇堆砌词藻华丽空洞的《荷塘月色》?”洛夫也认为:“既空洞而又滥情。”

(7)、A.吃到桃子B.去折桃花C.喝一杯茶D.什么也没做

(8)、A.没有其他船了B.航船便宜C.领略先代生活的异趣D.急着赶时间

(9)、《标准与尺度》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动乱时代。一切都在摇荡不定之中,一切都在随时变化之中。人们很难计算他们的将来,即使是最短的将来。这使一般人苦闷,这种苦闷或深或浅的笼罩着全中国,也或厚或薄的弥漫着全世界。在这一回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两年,就有人指出一般人所表示的幻灭感。这种幻灭感到了大战结束后这.年,更显著了;在我们中国尤其如此。

(10)、《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几种船?(B)

(11)、可以说,朱自清先生就是一代文宗,开启了一种抒情安静文风,人们在他的文字中,体验到一种温暖和静谧,一种舒心和惬意,想来这就是先生为我们留下的最大财富了吧。

(12)、与上述绚丽禾农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

(13)、连贯的排比连贯的排比以它的气势给人一种强烈的力量,浸润着人的心灵,让人们在接连不断的排比之中,引起语言的愉快,产生深刻的节奏美感。《匆匆》中第一句经典的排比,第三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都是用一种整齐的句式结构给人以节奏的变化与和谐之感。连绵的反复反复也是一种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同一语句,使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的艺术手段。这种节奏感既反映了强烈、深厚、激动的情绪,又有着连绵不断、起伏不停的音律。因而,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量。

(14)、在工巧而流利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婉曲的抒情之后,一段看似简洁平淡的结语,透着雍容和随意,仿佛是狂风暴雨后的云淡风轻,使文章平添一种学者的儒雅气质。

(15)、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6)、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开明

(17)、整本书之思辨读写——2019年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

(18)、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19)、《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0)、作为一位散文作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脍炙人口,是真正街头巷尾的文学,于细微处见功夫,于平淡中见真情,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朱自清的散文质朴腴厚、清秀隽永、激进深邃,彰显了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5、朱自清简介及作品匆匆

(1)、《给亡妇》中提到在浙江住的时候,妻儿逃过(B)回兵难,朱自清都在北平。

(2)、朱自清先生身为文学家和散文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有方法,有系统,有料,有趣。其实,不只是普通读者,这本小书作为孩子的启蒙书也是非常不错的,跟着大师的脚步,看秦汉风云,唐宋风貌,明清风光,看到古老智慧闪烁的熠熠光芒。

(3)、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苏教育(未出齐) --

(4)、A.《匆匆》B.《给亡妇》C.《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D.《阿河》

(5)、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及文学研究家。其主要著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诗言志辩》、《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语文影与其他》等。

(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出自散文(C)

(7)、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名山书屋

(8)、背影中“我赶紧拭干了泪”的正确含义是(B)

(9)、A.工资低B.因为排课表受诬陷C.被校长辞退D.不擅长这份工作

(10)、C.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D.卧病在床的母亲没人照料

(11)、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这些文字在他辞世之前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清丽风格。

(12)、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13)、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三联

(14)、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文光

(15)、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江苏省东海县人,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16)、    哦!“学科+”主题课程群重在探索一种面向未来的体现儿童自觉超越的课程形态。

(17)、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18)、《精读指导举隅》作者是朱自清,是2009年7月1日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专供各中学国文教师参考用。本书专重精读指导,书中选了五篇文章作例子,举凡叙述、抒情、说明、议论、新诗各种文体皆包含在内。

(19)、回来之后叮咛说:到了那边,给我报个平安。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朱自清才终于释怀了。

(20)、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丏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1)、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2)、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4)、朱自清还给自己改了名字。取“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之意,用名字勉励自己要保持廉洁、正直、清白。

(5)、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6)、荷塘月色中“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因为(C)

(7)、房东太太的女儿,曾与一个(D)人订过婚,但后来解了约。

(8)、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9)、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0)、品读经典,书香育人——梁冬青老师赴融水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11)、七月十四日,北平。 (选自《朱自清精美散文集》)

(12)、秦淮河的灯月交辉,画舫凌波,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而山歌妓卖唱引起的怅惘、矛盾、幻灭等情思,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

(13)、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14)、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15)、   正确答案2:“+”从语文延伸至全学科

(16)、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17)、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18)、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选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19)、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20)、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1)、(2)围绕朱自清作品、作家介绍等进行三分钟演讲

(2)、《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3)、在《一封信》中,作者说这真是“我的南方”的地方是下列哪一座城市(B)?

(4)、原来,朱自清是家中长子,父亲母亲,祖母都非常喜欢他,当时的朱家也算是书香门第。

(5)、背影就是在这个环境下写作的,一开始,朱自清对于父亲也没有完全原谅,但是看到他步履蹒跚的和他道别,还要笨拙爬上月台,就是为了给自己买几个橘子。

(6)、《论别人》文中,作者引用(C)的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恕。

(7)、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8)、荷塘月色中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D)

(9)、散文集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0)、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

(11)、C.前者指六朝金粉的繁华,后者指歌词里因袭的陈词滥调。

(12)、B.作者认为,那调子固然不美,但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

(13)、朱自清生于1898年,1948年在北京病逝。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4)、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

(15)、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6)、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7)、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

(18)、朱自清有著作26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19)、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20)、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1)、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8-9)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2)、从小对文学颇感兴趣的朱自清,国文轻轻松松地就答了满分,他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向他招手。

(3)、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4)、当时已经有很多新式学校传授白话文,朱自清非常想去接受新知的洗礼。

(5)、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专门讨论新诗的著作,收有十五篇论作和一篇译文。对于新诗,作者相信意义的分析是欣赏的基础,故全书多从“解诗”出发,将新诗层层剥开,论及诗之动向、爱国诗、诗素种种、歌谣同译诗、诗声律等诸多方面,范围相当宽泛,并提出许多创见。

(6)、揽胜游记,朱自清《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大多都是这类文章,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曾入选课文的《梅雨潭》就节选自散文名篇《绿》。

(7)、   今年,我们的校董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年;

(8)、指摘时弊,朱自清性格平和,远离政治,但他还是秉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写了很多针砭时弊、指斥时政的犀利散文,如《哀韦杰三君》《执政府大屠杀记》《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阿河》《论不满现状》《论且顾眼前》等。

(9)、在祖母去世的悲伤中,父亲仍亲自送作者上火车。等待中,父亲为作者买橘子。作者看到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挤在人群中的背影,流下了眼泪。后来,父亲来信说他可能不久后就大去,想着他的背影,作者很是伤怀!

(10)、文字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很多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