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家训子若不如我

1、林则徐家训子若不如我表达

(1)、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3)、当不具备时机呢?便必须学会蛰伏,修炼自己,等待变化。如果耐不住寂寞,其心必是浮躁,其眼必不明时势,其行必是妄动。这样的人,怎堪重任?结果,也不仅会事倍功半,还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灾祸。

(4)、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清代中期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历史治水名人。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5)、讲述家族的发展历史,让孩子对家族产生自豪感;

(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认为,“治国在齐其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教义也昭示了一条“真理”,士大夫必须把治家看作是治国理政的一场演习。《家范》全书十卷,共二十篇,通过对于典籍的论述、以典型的事例告诫人民和睦相处、集中表达了“以礼治家”的思想以及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是第一部有着完整治家理念的家训。

(7)、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予以删除.

(8)、即使不在学校里学习,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9)、作为世家大族,林则徐的家庭已经称得上各中典范。不止先族美名流传青史,后代子孙也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10)、爷爷作为孙子的人生导师,传授智慧和经验(隔代教育);

(11)、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俗语叫做上天有好生之德。爱护生命本来也是人的一个善良的品质。然而这个老人却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天天扫螺蛳,大清早起来去做,无怨无悔。别人来捕杀田螺的时候,认为现在但田中已被杀光了,已经没田螺了,以后就不出来捕杀田螺了。

(12)、清代曾国藩的“为官哲学”,足资借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砧家声。故立定此志,绝不肯以做官发财,绝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13)、香港东区法院审判暴乱人士名单,这三名不肖子不配做林氏子孙

(14)、可是人总有转运的时候,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道光发现自己就这么一个可以宠爱的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都夭折了,这下子奕纬就成了个活宝了!

(15)、《管子》中于是说:“时则动,不时则静。”有静气,沉得住,能等待,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16)、“人事如棋混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谢恩之后,林则徐拖着多病的身躯前往伊犁充军。即便如此,被革职动身之前,他仍没忘记上书道光帝,要求继续禁烟,加强海防。

(17)、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囿于“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直到国家与个人都遭遇了惨败,他才终于明白,自己的朝廷和国家已经生病,而且病得太久……

(18)、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作为惹恼了西方列强的“罪魁祸首”,林则徐受到了惩罚。他被发派至开封修复黄河堤岸,后来召令下发,林则徐流放至新疆伊犁。

(19)、无论是哪一方面,如果与子女的性格不适合,则不要强求;

(20)、到了明穆宗隆庆丁卯年,韩世能梦见金甲神明告诉他说:“你祖父放生,有大功德,从此子孙世代贵显,当先使你荣享一品官位。

2、林则徐家训子若不如我原文

(1)、善与不善,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先贤的那些至理名言,早就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曾子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太上感应篇》云:“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民谚所谓:“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2)、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君国。

(3)、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我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太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就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4)、林则徐传世家训《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集中阐述了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多方面的思想。

(5)、当听说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我的一个同事说:“那他的后代还不得气疯了?”

(6)、犹太人的至尊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7)、1839年6月,广东虎门滩人头攒动,无数民众汇集于此,见证了振奋人心的一刻——道光帝委派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指挥销毁鸦片烟,害人不浅的D品倾倒入海的一刻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8)、官员如何教育子女及亲属,历朝历代都是个问题。汉代名臣刘向给儿子刘歆写《戒子歆书》,既语重心长又措辞严厉,告诫儿子“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要做到“恐惧敬事”,不要忘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宋代黄庭坚曾作《家戒》,“以为吾族之鉴”,因为他曾亲见“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已呈败象,又越数年,已是明日黄花,门庭破落。这大概就是“富不过三代”的民间谚语之意。而宋徽宗时期,更是由于大小官吏腐败无能,各种“高衙内”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成为“靖康耻”的重要原因,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9)、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香港史》:“(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10)、如何护养?结合人在生活中最损元气的那些习性,主要就是几大方面:心态祥和,睡眠充足,不可纵欲,饮食清淡。

(11)、儿嫁娶之礼,人生大事。父母应尊重子女权利,教其择良善之家,礼让之门。勿贪富配愚.嫌贫弃哲,以貌取人。子女亦不可专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当慎重而行。并力求简朴,不可铺张。

(12)、家书,家在前,书在后。它强调的并不是一定要亲笔写下书信,它蕴含的更深的是你对家的眷恋,将“家“放在心中。

(13)、为了炫耀自己生了一堆儿子,道光还大方地把第五子奕誴过继给了惇亲王绵恺做嗣子。最小的一个儿子,居然是道光在64岁的时候生的。世事无常,奕纬的事情自然也就没人再提了。

(14)、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的郑义门就是一个具有廉俭孝义家风的古代家族文化典范。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始终倡导廉洁奉公的为官之道,告诫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郑氏一族,上起于宋,下至于明,经过三朝,历十五世,不仅无一人因贪赃枉法被处置,而且有多人得到褒奖、破格提拔和委以重任。《郑氏规范》共168条,涵盖家政管理、生产经营和冠婚丧嫁等,核心精髓是孝、和、廉。《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15)、好人品带来好心情。中医认为,决定人寿命长短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吃和运动,而是心情。人品好,内能安心,外能收获人间温情,如何不会心情好呢?心情好,自得福寿。

(16)、留给孩子巨额资产,势必阻碍他成为创意性人才;

(17)、拥有如此眼光与思想的林则徐,他的后代也未曾让他失望。人间已换,此刻已然不是过去被列强瓜分欺凌的清王朝,炮火中家破人亡任人宰割的艰难岁月已经过去,帝王宫阙也已经变成了人民的财产静静伫立在北京以供观瞻。

(18)、造价6000万!超漂亮的广东普宁林氏大宗祠!

(19)、(http://www.bjsjw.gov.cn/)举报专区

(20)、也就是说,这话说的不能算错,但也不能说是完全对。

3、林则徐 子若不如我

(1)、朱熹《朱子家训》说,“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告诫人们不取不义之财,要做到廉洁。林则徐告诉家人:“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段廉训,无疑给后人以莫大的警示。

(2)、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3)、这件事似乎不给她商量的余地,她手中拿着药瓶,站在那里发呆。中国医生说到赶快给他服用,她这才拿着药品看看里面的说明跟着老人服用。她忙碌了一阵子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为了照顾这么多的美国老人,她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几次都想跟那个一个中国医生说她要离开,每次话到嘴边都不能说出去,只有看到病人进来,就没看过病人出去,已经是人满为患。那个中国医生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4)、“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教导后世训诫子孙让他们成材从来不需要大筐金银,只需要理念正确的家风。“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之所以存在,无外乎时移世易,艰苦奋斗的作风已经被骄奢淫逸取代,不求上进自然一无所成。

(5)、后来,韩世能官至礼部侍郎,奉命出使朝鲜,蒙皇上赏赐一品朝服,韩家子孙,果然累代贵显。”

(6)、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礼义廉耻,兼修四维,士农工商,各守一业。

(7)、林则徐家训是留给后世子孙修身治家之训,其中许多精警之言和善益之论,简约凝炼,便于践行,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8)、总之,林则徐家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合理开发和积极挖掘其中可资借鉴的精华,让家庭、家教、家风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中得以熏陶和升华。

(9)、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指出,“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开篇先明君臣关系,再论家庭人伦,君爱其民贵在仁,臣爱其君贵在忠,为国尽忠,忠于职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朱子家训》从国家、家族、个人三个层面叙述了个人发展、家族兴旺和国家富强的根本在于家庭的向心力和国家的凝聚力,阐明了忠于国家、维护家庭的重要性。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10)、把心放低,才能成为一个容器,装下书中更多的教导和智慧。

(11)、相比之下,无数钟鸣鼎食之家未经几代就衰败落魄的也不在少数。但凡家风严正,对后世子孙有所约束,也不至于落到繁华尽褪的境地。

(12)、管好自己,富养自己,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自己过得好,全家都有福。

(13)、   小时候,常听母亲念叨一句话,生的儿女不如我,要的东西干什么,生的儿女强过我,要的东西干什么。开始我以为这话是母亲自己说的。后来到福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墙壁上赫然写着他的教子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子孙要是贤德而聪慧,把钱留给他反而堕其斗志;要是愚蠢而懒惰,留的钱越多,越是麻烦过错。

(14)、勤俭不仅是修身齐家的重要内容,亦是传统持家之方。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俭成奢败是一条历史规律。林则徐从小就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耳濡目染,真切地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所以他每天上学,都要先将母亲和姐妹们所剪制的彩花提到店铺寄卖,晚上从书院归来,再到店里收取货款回来交给母亲。成年后的林则徐常举自己父母勤俭持家、乐善好施的事例来教育子孙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林则徐家训中也将勤劳和节俭视为做人的美德。他认为,勤可补拙,俭可养廉。一个人生活中奉行勤俭,则其物质欲望就少,精神生活会变得充实。如果一味地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经济条件不容许时,则有可能做出违法的事情。他告诫儿子“首以戒懒为要”,并要求长子林汝舟给弟弟们做好表率,“尔能勤,二弟皆学勤”。林则徐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家里:“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希望勤奋、自立的家风,能够世代流传。林则徐在《析产阄书》信中写道:“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惟祖父母在时,每岁于俸廉中酌留甘旨之奉,祖父母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他还特别嘱咐诸子:“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凡我子孙,皆当念韩文公‘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之子孙矣。”从中可看出林则徐节俭养德之家风。

(15)、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般,我把钱留给他做什么?如果子孙贤良能干的话,有太多的钱反而损害了他的斗志;如果子孙不如我,我把钱留给他做什么?如果子孙愚蠢无能的话,留有太多的钱给他反而更增使他犯错。

(16)、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17)、身为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典型仕人,林则徐以天下为己任,“平天下”是他的执念,无论成功与否,都已经为之奋斗了一生。

(18)、人非生而能慧,学则可以医愚。学能明理,明理以致用。非学无以广才.非思无以研精。学必尊师。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吾子孙,虚怀若谷,尊师重道,学必有成。

(19)、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20)、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4、林则徐家训子孙若如我

(1)、前不久,有位市委书记被查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儿子和小舅子在其管辖地搞工程、做项目,大搞权钱交易、买官卖官,把好端端的官场和市场都搞乱了,自己最终也把持不住,断送了好端端的前程。儿子在老子眼皮底下胡作非为,父亲岂能不知?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推波助澜,其结果必然是沆瀣一气,父亲成了儿子的坏榜样,儿子成了老子的负资产。

(2)、林则徐一生抱定父亲对他“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的期望,用自己的学问、才能和品德,为国家的兴盛和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誓言,充分体现了林则徐以身许国、不计个人荣辱的崇高境界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样,林则徐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长子林汝舟为翰林院庶吉士时,林则徐特意写信告之:“服官勿贪利禄,勿恋权位……吾儿其牢记之!”他认为,出仕做官不是为了利禄、权位,而是为了报国恤民。后来,当他得知林汝舟在京居官深受官场不良习气影响而过于骄傲圆滑时,便在《训长子汝舟》的信中严厉批评了儿子,并教育他要扎实为政,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而不要贪图官位虚名。甚至在给夫人的信中还反复叮嘱她要管束好儿子,“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严禁家人利用他的权力干预地方事务,为自己谋取好处。

(3)、美国学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4)、积阴德也好积功德也好,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心最好。

(5)、人居社会,关系纷繁,待人接物,处世分明。器量大,操守璃见识远,谋虑长,是非辨.大小分,行事必审其当否。听人说是非.莫轻信,亦莫轻答。诺则必行。处乡邻以敦厚谦和为心,若有缓急,自当量力助之,不可存求报之心。此谓处世如胸中泾渭,自当分明。

(6)、最全高清图片!视频!2018年纪念亘古忠臣比干诞辰3110周年盛典!

(7)、林则徐共育有四双儿女,其中一双儿女早夭,其余的孩子皆有所成。嫡子林汝舟目睹父亲一生波澜坎坷,深知宦海莫测,加之时局危急,自道光十八年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之后,未曾升任他职。

(8)、看了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大家都一起对阴德之事,还是多多少少有点关心,有点在意,这非常好。

(9)、道光为啥这么狠,非要踹自己的儿子呢?父子关系再差,也不至于一脚把自己儿子给踹死。那么这个说法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在《清史稿》中,并没有奕纬去世的原因。

(10)、有些父母,一辈子都只能混饱自己的肚子,他们能把自己的孩子喂饱养大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不是懒,也不是完全无能,很多时候是客观条件所限。比如说,生活在大山沟里的山民,还比如说,生活在极度贫困地区的农民,等等。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你能说他们不负责任吗?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12)、其次,没有任何其他证据,可以证明道光踢了奕纬,更别说踢了奕纬的胯下。教训一下儿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被旁边的太监夸大的可能性非常高。

(13)、也就是说,道光是觉得奕纬不争气,才会踹两脚,而且也是无心之过罢了。所以说这事儿怨不得道光。

(14)、春实:这里的(春)是指秋天,这里的(实)是指的果实,意思是秋天的果实。

(15)、史书上说,自从文字产生以后,家书就出现了,最早的家书可以追溯到战国,那时还是刻在木简上的,是从军出征的兄弟俩给家中的书信。看来,中国人对家的观念以及对家的那种深深依恋的牵挂之情,也是早就有了。

(16)、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虽然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自颜之推写作《颜氏家训》开始,“家训”才开始正式得名,但在这之前,大量的“家诫”“家范”与“诫子书”其实都是标准的家训文献。就算颜之推后“家训”之说盛行于世,但像著名的司马光《家范》、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等,尽管不以“家训”为名,却也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甚至像成册成卷的家书、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内容与意义,在古时也一概被称之为“家训”。这样一来,古代家训典籍中所包含的教育内容一下子变得极其丰富起来。狭义地看,囊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广义地看,则囊括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都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17)、然而非常遗憾,直到曾国藩1872年去世,这部他立志想作的《曾国藩家训》也没写出来。原因有两个:一是曾国藩认为要遍览经史子集,尽可能多地掌握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及学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后,才可以写这本他命名为《曾氏家训》的大成之作:二是即使读尽了经史子集,掌握了那么多的材料,自己也要做到烂熟于心,可以融会贯通后,才可以写这本大成之作,这就叫“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穿,仍当为之。”说起来是两个原因,其实就一个,也就是曾国藩认为火候还不到,要待自己阅历极丰富,知识极丰富,自己的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后,才可以写这本《曾国藩家训》。

(18)、有人称《曾国藩家训》为“千古家训之首”,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的。因为若从狭义的角度看,《曾国藩家训》于家规礼法所涉并不为深,甚至《曾国藩家训》一书的成书也尚存不为人知的悬疑。作为一代大儒、理学传人的曾国藩,被钱穆先生称为“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不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外带兵,总是作有大量教育子弟的书信、文章。在他生前,《曾国藩家书》就已结集出版,并在当时就极受世人瞩目。

(19)、家规家训是培养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的有效方式

(20)、她康复后发现自己的邮箱里有两份文件。一份说是她被录取了。另一份文件说是这次本来不打算录取中国人,即便是她获得了第一也不可能被获取。但是在看到报纸上报道她那个事迹,教授们同意了她被录取了。

5、曾国藩子若不如我原文

(1)、勤俭节约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林则徐在家训中就屡屡提及要勤俭节约。林则徐位极人臣,完全有条件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却常常告诫子孙要“慎守儒风,省啬用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早起、戒懒,勉励子弟勤于学业、勤于劳作,自己动手,自食其力,以勤俭传家。当今社会,不少青少年爱慕虚荣、互相攀比,追求享乐生活,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他们身上已被奢侈炫富的恶习所取代。如果我们能够引用和借鉴林则徐家训对青少年进行“勤俭为本,适度消费”的教育,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有钱的,难道就要整天纸醉金迷挥霍无度、安于现状、不谋求回报社会,做一个只懂享受、金钱至上的“表率”?

(3)、这本书里讲道,道光给奕纬找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博士后级别的人做老师。这事儿本来是好事,可这位博士后语重心长地劝说奕纬要好好读书的时候,奕纬却非常反感地表示:我要做了皇上,第一个宰了你!

(4)、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会甘心每天汗流浃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理去学习、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5)、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

(6)、《好了歌注》中开头就写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7)、一天她所住的这个小区停电了。很多美国老人诚惶诚恐,问是不是又遭到了恐怖袭击?在炎热的夏天,很多美国老人因为没电而中暑,被临时救助中心,抬到一个简易的帐篷进行治疗。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正好悠闲转到了这个新搭的简易救助帐篷。救助中心的一个中国医生看见了这个女孩,就叫他赶快过来帮忙。又因为这个中国医生认识这个女孩,把药瓶塞到她手中。她心想自己又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怎么救人啊?

(8)、意识到与列强诸国的差距之后,还能坚定地推行禁烟联军,加强海防。但奈道光皇帝已然不再听信与他,导致林则徐自禁烟之后,“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

(9)、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

(10)、至于坑子孙的,不愿为子孙着想和付出的,也不可否认,世界之大,肯定也是有的,但客观地讲,这部分父母真的属于少数,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11)、所以林则徐《十无益》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还是那颠扑不破的六个字:远邪道,走正道。

(12)、信息就等于金钱,从小开始重视信息的重要性;

(13)、教育子孙,不止有严厉劝诫,还有殷切叮嘱。林则徐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思虑周全地为后人写下“十无益”:

(14)、其原文是: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5)、士农工商,均为常业,不论何门,都应各安其分,惟勤是务,不起妄想。读勤者智足,艺勤者技良,耕勤者粮丰,商勤者财富。选行,必专一行,当守一行之道德。勤能创业。俭可守家,当量其所入度其所出,未可浪费。俭以养德.清心寡欲则无不足。为吾子孙,勤俭当勉。

(16)、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家训“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俗称“十无益”,乃林则徐修身做人准则、以德存世的范本,字里行间传达出丰富哲思,为后辈确立了崇德尚善的楷模。

(17)、“修身齐家”却是他立身的根基。将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一字一句写下来,躬身垂范,他用一生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真谛,也用他点滴清正廉洁的言行把这些美好品格践行于世,春风化雨,他值得被永远铭记。

(18)、点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惜爱之。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毛泽东又说,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以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惑,则所以制其气者重。如何养气?唯有制欲。色欲、食欲、财欲,人生于世,天下无处不有欲。若纵欲而行,伤身十分,更是有伤元气,虽灵芝妙药,服之无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以养浩然之气,诚哉斯言! 

(19)、他的另一幅对联也传至今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显示了他的胸怀。林则徐是一个家教很严的人,他小时候受到父亲良好的家教。成年后,林则徐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很重视家教。他曾经写过一幅对联: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表达了他对财富的态度。

(20)、林氏盛况,这么震撼的场面,目前也只有林氏宗亲了

(1)、亲手制作孩子的育儿日记与读书记录,然后对此进行彻底检查;

(2)、家有法度,代有设施。为吾子孙,奉亲孝事长悌,和妯娌,爱子孙。叙天伦之理.尽尊卑之分,上行下效,理势必然。更戒嗜酒、戒浮赌、戒争讼、戒窃盗。不以恶凌善,不以强恃弱.勿以大压小.匆以富欺贫,莫以权夺理,莫无理取闹。为正人君子,家规当遵。

(3)、家规家训是家风的凝结。历史上众多杰出人物制定家规家训,将人生哲理、处世德行熔铸其中,传诸和教育子孙,对后人持家治业、立身处世进行规范,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成为滋养今人和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市纪委驻市委办公厅纪检组长 康权兵)

(4)、凡族人共有之物,皆可用之,皆当爱之。村道桥梁、水池路树,常须修茸;祠堂学校、公路电信.应加保护;环境卫生,事关身体健康,更是首要。谁人破坏,赔偿在所难免,惩罚在所必用。凡吾族人.理当互相监督。

(5)、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6)、后来到福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墙壁上赫然写着他的教子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子孙要是贤德而聪慧,把钱留给他反而堕其斗志;要是愚蠢而懒惰,留的钱越多,越是麻烦过错。

(7)、“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8)、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9)、天时,就是最好的时势,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当前那些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佬,无不是在时势中崛起。地利,便是适合你展现才华和抱负的环境和平台。人和,便是你的经验已经积累够,你的定力已经锤炼成,你的才能已经锻造出。

(10)、这事儿发生以后,几乎轰动了全国。为啥?因为道光当时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好不容易培养到了23岁,结果被自己给灭了。对外人狠不算狠,一脚把自己踢绝后,这才是真的狠!

(11)、现如今人们最为熟知的该是《傅雷家书》,这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书里都是平常聊天家常话。他对儿子的书信里从四个方面来写:

(12)、“立人”。《十无益》开篇首讲“立人”:“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善”作为一种道德范畴,颇受古人重视。林则徐要求子弟在待人接物中涵养爱心,做好人、行善举。他认为,心存仁善胜过最好的风水,这是对儒家的“仁者爱人”的精湛诠释。

(13)、大抵有两条,一是管住自己,二是管教子女。林则徐一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严于律己,清正廉明,不敢逾矩。教子更是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有口皆碑。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既管不住自己,骄奢淫逸,任性滥权,又教育不好子女,放任放纵,为其狐假虎威、招摇撞骗站台,成为其贪欲无度、非法敛财的代言人和保护伞。

(14)、或许我们可以转变一下思维,升华一下,谈谈“留什么,怎么留”的问题,亦或引申到“子如何看我,我如何教子”的问题。

(15)、为官清廉为人素朴的林则徐从来没有设想过要为子孙后代留多少钱财。心怀天下的人又怎么只会拘泥于这些鸡零狗碎,林则徐看得极为透彻: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6)、我想,她一定没听说过那个发生在巴菲特和他小儿子身上的故事:

(17)、天安门广场前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雕刻着近百年来戍守家国的革命烈士。

(18)、如果深究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的命运,就会发现在时代的大悲剧之下,个人也不过是岁月洪流的一朵浪花,如何站立潮头又如何被席卷至深渊,已经不是个人奋斗所能改变的了。

(19)、通过与子女一同漫游大自然,从而培养子女的想象力;

(20)、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

(1)、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林则徐在“十无益”中绝口不提忠君之论,而是以孝悌为先,并非是他为人臣而不忠,而是他更加强调子女要先从基础做起。此生能为一家兄弟,可谓非常缘分,何况兄弟血缘之亲浓甚于水,更是从小自大同处一个屋檐、同受父母养育之恩。拥有这样的缘分却还不能做到珍惜,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做到亲爱有加,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人接纳?由于兄弟之间往往存在年龄上的不同与思维的差异,这时候同龄朋友比亲兄弟往来更加密切的现象也属正常,但无论如何,亲兄弟之间最起码都要做到和睦相处。

(3)、“十无益”的反面,就是“十有益”,前者是我们最大的引以为戒,后者是我们最好的效行之法。邪道、正道之分,于此分明。

(4)、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

(5)、林氏公益|2019年第九届广东东莞林氏宗亲高考奖学晚会

(6)、什么是做事乖张?为人偏执极端,喜好标新立异,行事不讲情理、藐视道德。这样的人,往往居心不良,存的是哗众取宠之心,聪明常常用在了邪道上,成为作恶的工具,且容易被人利用。

(7)、被记录下来的还有《了凡四训》,袁黄(袁了凡)最后抉择自己要去行持善法,当然也没想到后来的事情,尽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8)、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9)、当时儿子也很生气的说:“我定个外卖怎么了,你生那么大气,不就是一份外卖吗。我挂了两科怎么了,你知道医学院有多难读吗,你知道我多晚睡觉吗,你知道我学习有多苦吗,我不像其他人,看一遍书就能记个大概,我脑子不行,我记不住,那么厚的书,我看一遍,记不住,我比别人都努力,可我就是考不过人家,我没有不学习,我只是放松几天,你别老因为几块钱生气,不就几块钱吗,至于吗,你老说爱我,你老说家里的钱,都是我的,那你现在就给我呀…………”。

(10)、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是育人的起点。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一两的身教胜过一吨的言教”,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性格、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林则徐非常重视上行下效的表率作用,“欲正影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虽然林则徐家训有许多训诫子孙后代的条规,但作为家长,他躬身自行,以身垂范,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十无益》正是他以身示教的最好诠释。反观当下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长言行不要求孩子要诚实守信,自己却常常说谎、欺骗;一边敦促孩子要勤奋好学,一边自己却耽于麻将,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直线下降,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可以从林则徐家训中汲取智慧,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用自己良好的品德来影响子女,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落地生根收到实效。

(11)、当时道光老爷子已经虚岁50岁了。一共仨儿子,皇次子奕纲和皇三子奕继都夭折了。这回把大儿子奕纬也给灭了,就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全贵妃的肚子里,如果生的是个儿子还好,要是生个女儿,道光得哐哐撞大墙不可!

(12)、林家唯一现任省委书记,六年从正局到正部长级!

(13)、《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围炉夜话》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之人,一定不是个善人,甚至都不能成为人。孝,乃善之根、善之本。很难想象,一个连生养自己、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孝的人,能真心对别人好,能对这世间存有温情和善意。

(14)、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古人迷信风水,是希望借助其达成自己的心愿。但是,古往今来,迷信风水者何可计数,其中却也不乏结局惨淡之人。究其原因,不外乎张扬跋扈、骄奢淫逸、违法乱纪所致。一个人恶行太多,阴德太损,即使风水再好也难于化解凶戾,难免祸及子孙。为人处世当以自身为本,不可依赖风水之类。纪晓岚曾通过《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昭明世人:为人正直,身怀浩然之气,即使遇见鬼神也无所畏惧,鬼神亦不能妨害其身。这与林则徐的存心不善则风水无益一正一反,互相补充,说的都是要以立心于善为本。

(15)、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妄取人财,即是不义。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

(16)、与其给孩子留钱财,不如教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因为高超的生存本领会让孩子一生受用。所以,奉劝天下为人父母者,给孩子“留才不留财”,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有足够的立足于社会的本领,并培养他“长大后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17)、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第一大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还健在,兄弟姐妹平安且互相没有怨恨。孟子这是告诉我们,做得到如此,才是君子。不是君子,则就是小人。

(18)、可是道光却觉得这事儿丢人的很,不光不给这个丫鬟任何封赏,甚至也不愿意多看一眼这个儿子。所以道光登基以后,依旧不喜欢这个孩子,因此奕纬的童年,其实是缺乏父爱的。

(19)、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悟古人为学的真境界。书,不仅是白读了,还读坏了自己的脑子。

(20)、我答:“我信。不过,老辈子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