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谚语有收无收在于

1、农业谚语有收无收在于什么

(1)、地头地边没有草,庄稼少受虫虫咬。虫害除光,谷米满仓。

(2)、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3)、宁种黑土一窝,不种白土一坡。庄稼百样巧,土是无价宝。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人薄土,土薄人。

(4)、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 

(5)、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6)、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7)、⊙惊呆了...  石榴园里发生的…石榴不能再吃了

(8)、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9)、或者后台回复“谚语”获取更多有趣的农业谚语!

(10)、湿种麦子干种豆,胡麻菜籽泥里透。麦种浅,谷种深,糜子种在垄沟门……麦种种得密,麦头多麦粒。

(11)、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一选二晒三浸种,出苗整齐少病虫。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12)、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3)、男人是搂钱的耙耙,女人是存钱的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就怕匣匣没底。

(14)、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5)、农谚口口相授,代代相传。农谚不仅是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不光担负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农民提高了文化科技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而且,我们从古老的农谚里面,可以发现许多做人、做事的哲理。因为,作为一种智慧,农谚中蕴涵很多精辟、深刻的思想。它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16)、油是精神盐是劲,粮食增产要靠粪。要得庄稼好,须在粪上找。

(17)、孩要奶足,田要水足。关于农谚的谚语2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18)、(2)老天眷顾,想要取得蜂蜜高产,就必须在花期到来之前培育好适龄采集蜂并且蜂群群势要强,使采集蜂的出现正好和流蜜期相吻合,不能“花等蜂”,要做到“蜂等花”,才能避免花开蜂弱,蜂强花过的尴尬,这就是所谓的“收多收少在于蜂”

(19)、伏里三场雨,秋天不用看;不锄打八斗,一锄打一石。

(20)、旧时,龙亢集上各行业多使用隐语(俗称坎子)谈价钱,外人听不懂,便于保守商业秘密。

2、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

(1)、面对极端天气,当地采取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交公粮,留口粮;挖苕菜、挖司马草根根吃;生产队组织打谷子等。

(2)、肥满田,粮满仓,田里无肥仓里无粮。鱼靠水活,苗靠肥长。

(3)、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4)、这句谚语说明:植物生长就需要水和肥(无机盐)。

(5)、收蜂先收王,灭虫先灭“娘”。苗要好,除虫早。

(6)、猫狗猪羊牛十月,马驴怀胎整一年。(怀胎时间)累马不喂草,汗马不饮水。

(7)、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8)、为了防止葡萄大小粒问题,河北地区、河南地区种植巨峰葡萄的大部分果农,在春季树体出土后便采用“三不”原则,即:一不浇水,二不施肥,三不支杆补养,说是树旺不好控制大小粒现象。河北有一老农对我讲“怕处有鬼哩,怕大小粒,越怕越管不住,葡萄花后大量用化肥,葡萄叶子穗子就是不长,刺激生长,变化不大,不断发黄”这位果农的话恰恰说到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是我说的,果农的这种做法是正在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

(9)、1种子贮藏要分家,单贮单放不混杂。保秧如保命,留种如留金。

(10)、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11)、茬口换好,米面吃饱;茬口不换,丰年变歉。种地不倒茬,十年九抓瞎。

(12)、种地选好种,一垄抵两垄o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

(13)、水是一条龙,从上往下流,治下不治上,到底一场空。

(14)、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 

(15)、一是必须从养根做起。树体出土上架后浇透水,先保证土壤水分的均衡供应,修复因上年埋树体造成的断残根,促进新根生长,促使根部发育最大活跃化,保证根部的水分、热量、吸气与吸收功能正常,才能保证养份安全正常输送到树体各所需器官。

(16)、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17)、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8)、二麦上场连夜打,打得迟了莫怨天。栽秧不怕绵绵雨,打谷不怕火烧天。割稻要轻,打稻要稳,翻稻要勤。谷子打三遍,每顿吃干饭。

(19)、头道草,扯得勤;二道草,不劳神。锄草不除根,来春又发青。

(20)、三月有粪挑,谷子压弯腰;三月无粪挑,收谷不用刀。马无夜草不肥,苗无粪水不长。

3、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要想果树好,刷白、培土、除草、浇水不可少。

(2)、解释: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有大丰收之年。

(3)、解释: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4)、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5)、豁豁(兔子),一年十二窝,热死一窝,冻死一窝。

(6)、正月有粪挑,麦子压弯腰;正月无粪挑,麦子如牛毛。田里缺肥料,扁担两头翘。

(7)、好田不种成草窝,庄稼不锄成草坡。想要杂草锄得净,必须起早爬五更。雨水多了斜根大,锄得迟了死庄稼。

(8)、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9)、肥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庄稼的营养,使其能够长得更好;促进土壤肥力增加,使土质疏松等。

(10)、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11)、解读:干低旱地不能下种子,插秧的话就得需要水里面补充一些营养肥料才行。

(12)、◇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13)、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指驴,比喻脾气犟的人)牛喂盐,每天一两或八钱。

(14)、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15)、这两句谚语是指天降雨比用河水井水灌溉效果好。“十水根”指地面灌溉,水只能浇到根部。“一水心”指天上降雨,能浇到庄稼的生长点。天降雨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不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能。地面灌溉土壤易板结,土壤表面紧密,通透性差。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喷灌,滴灌、小地龙软袋微喷等灌溉模式。据试验大水漫灌每亩需水60吨,小白龙每亩需水40吨,软袋微喷和喷灌每亩需水30吨,滴灌和中心支柱喷灌每亩需水20-25吨。先进的灌溉方式比大水漫灌每浇一遍可节约用水60%左右,还能节省时间和人力,增产10-20%。

(16)、项目支持: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蓉城智碳”项目。

(17)、2021年,开展“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项目,邀请来自四川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的专家指导,组织市民、学生等人士,与郫都区水源地社区村民一起,完成关于林盘的低碳价值主题报告,助力传统农耕价值的多向发掘和公园城市建设规划。

(18)、要想吃蔬菜,浇水要勤快。菜苗个性娇,时常要洗澡。不怕头水晚,全怕二水赶。水田饿肥,干田饿水。

(19)、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霜降种河滩,早晚不差三五天。

(20)、针对此问题,我们应该先看一看葡萄大小粒是怎样形成的?葡萄春季出土后,首先是长枝、展叶、出穗、开花、成粒,这时主要靠树体内上年的养分积累,此时供养往往出现新旧转换断层、连接不上的问题,这也直接使供给养分不平衡,从而造成了大小粒,这是其一;其也因根系恢复暂时缓慢,不能正常吸收养分,造成生殖与营养的养分失调。

4、请你说说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1)、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雨)。(闪指闪电)

(2)、其他的肥料主要来源于城里,但是需要购买,一般由生产队到成都市里拉粪肥回来

(3)、解释: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4)、江湖道上隐语:一流(水),二月,三汪,四泽,五中(间),六神(无主),七西,八(分)析,九万,十居。

(5)、可以通过种植油苕(龙须菜、苕菜)、芋藤胡豆、牛皮菜、莲花白等作物进行增肥。

(6)、正月有粪挑,麦子压弯腰;正月无粪挑,麦子如牛毛。田里缺肥料,扁担两头翘。

(7)、年里施肥施根线,抵过年外施三遍。庄稼要好,底肥要饱。

(8)、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9)、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10)、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11)、    会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气,如果在雨水节气下了雨,那么之后的天气都会是阴阴沉沉的,将会持续到谷雨节气。

(12)、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在传统农耕中,施肥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影响着作物是否能够正常生长、产量好不好等。围绕着上面几个引导问题,村民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郭慧老师则在记录中也分享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13)、锄地胜抵三分雨,松土好比下次肥。锄头自带三分水,多锄抗旱苗儿肥。早动手,别偷懒,伏雨落下锄地难。不怕迟种,只怕晚锄。

(14)、长着不买,刨倒不卖。(树木刨倒后看着比长着粗)清明前后,植树插柳。

(15)、不在山涧走。(汛期)青蛙叫,雨来到;蜻蜓低飞,河水漫堤。

(16)、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作物对水的需求,和水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不太全面。

(17)、在大家争先恐后的讨论中,本次茶话会也走到了尾声。在茶话会中,农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探讨,相互之间学习共进;同时河研会成员们也对川西传统农耕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收获,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希望川西平原传统农耕经验为我们的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值得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18)、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19)、解释:意思是春雨很珍贵,对农业生产很有好处。

(20)、◇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5、有收无收在于水

(1)、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2)、解决葡萄大小粒和灾后增产最直接的办法是“固本壮树,全营养供给”!

(3)、农历五月小麦收获后,秋作物在幼苗期,需水量小,此时干旱利于根系下扎,经过蹲苗,能降低株高,防止后期倒伏。到了六月秋庄稼进入拔节大生长期,需水需肥进入高峰,这时若连续降雨,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容易实现高产。

(4)、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5)、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6)、小麦收获后,秋作物要抢时播种,据试验玉米播种每推迟一天减产2%以上。所以有一早三分壮,一晚三分薄,五黄六月争回楼之说。

(7)、早移晚不移,涝移旱不移;小移大不移,壮移瘦不移。

(8)、早移晚不移,涝移旱不移;小移大不移,壮移瘦不移。

(9)、解释:做什么事春天是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年之际在于春。

(10)、在台上,罗大爷与陈大爷分别对自己小组讨论进行了分享,摘录主要内容如下:

(11)、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摔开膀子大步走,七九八九顺河看柳,九九耕牛遍地走。

(12)、两勤夹一懒,想懒不得懒,两懒加一勤,想勤不得勤。

(13)、解释:从立春开始便会经常下雨,不是阴天就是雨天,直到清明时节。

(14)、(1)养蜂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温度低,吹北风,蜜源植物不泌蜜,蜂群不出勤;阴雨天,蜂群难出勤,即使出勤,蜜源植物排出来的蜜被雨水冲刷干净,采不了多少蜜;干旱天气,蜜源植物分泌的花蜜被阳光高温蒸干,蜜蜂没蜜采等等,因此“有收无收在于天”,养蜂想要取得好收成还得老天照顾。

(15)、晴天,天高气爽,气流上升,鸟类易在高空飞翔。阴雨天到来前,气流下沉,天气闷热。鸟儿、昆虫(如蜻蜓、蒙虫等)难以高飞。蚂蚁搬家,蛇出洞、水缸出汗、蛤蟆叫等出现的异常现象都是大雨到来的前兆。

(16)、解释:这是讲雨水对农作物的作用:夏天的雨对稻子有如生命一样重要:春天的雨(下得多)容易使麦子致病(长不好,歉收)。

(17)、在台上,陈大爷分享了小组列出来的当地极端天气与带来的影响,以及当发生极端天气时所采取的一些解决措施。

(18)、小麦,全世界种植面积占谷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居谷类作物之首。全球以小麦为主要粮食的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河南省是全国产粮大省,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七千多万亩,占全国麦播面积的近四分之总产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小麦籽粒营养丰富,是人类赖依生存的主要粮食之一。

(19)、建国后实行明码标价,行业隐语基本无人使用。

(20)、在传统农耕的套种、间种上,一般来说长得高的作物套长得矮的作物,例如:玉米+花生;水果树+南瓜;水稻田边点豆子等。作用在于:①可以节约空间,更多地利用土地,实现同时收获和增收,让效益最大化②可以有效减少杂草③作物之间相互遮荫,半阴半阳,促进更好生长。

(1)、传统农耕增加地肥主要是使用草木灰(农作物秸秆)、猪、鸡粪、杂草(清肥)、院坝渣等

(2)、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3)、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4)、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5)、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6)、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7)、对于这些问题,老一辈村民们当然滔滔不绝,乐于分享。

(8)、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9)、中蜂虽然抵抗蜂病的能力比意蜂强,土法养殖的中蜂因其群势强,蜂密基本上没有蜂病,但是随着活框养殖的推广,贪脾或加脾加础不正当导致蜂群稀疏,烂子,尖头病就随之而来了。因此谚语告诉我们:活框养殖要维持好蜂脾关系,繁殖期早期要保证蜂多于脾,中期后期要保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流蜜前和初期,脾要略多于蜂,大流蜜期,脾多于蜂,后期脾少于蜂。如果不会管理或嫌麻烦,整年保持蜂多于脾是最好的,也是能否养出强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