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壶浆的意思解释

1、箪的意思

(1)、(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2)、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3)、(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4)、(4)箪食壶浆: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筐;食,饭;浆,用米熬成的酸汁,古人用以代酒。

(5)、(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6)、《鱼藻之什》、《马说》和《冯谖客孟尝君》中的“食”读作sì,属于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均作“给他(它)吃”解,如为动物便可直接解作“喂”。

(7)、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齐国军队趁着这有利时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8)、(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9)、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

(10)、(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1)、(出处)《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2)、(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3)、(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4)、(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5)、(逆接):箪瓢之乐箪瓢屡空箪瓢屡罄箪瓢陋室箪瓢陋巷箪豆见色箪醪投川箪食与饿

(16)、(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17)、(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8)、(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9)、而“箪食壶浆”中的“食”读作sì,则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古汉语的异读主要有三类:

(20)、(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2、箪食壶浆的本意是什么

(1)、从上图可以看出,“壺”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均为独体象形字,象一种盛装液体的容器,古文字的“壺”,颈窄腹圆,有耳有盖有底座,样式繁多,大小不一。

(2)、(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3)、(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4)、“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原来是酷政统治下的老百姓为了摆脱水深火热的困境去给解救他们的外国军队送饭送水的情景,就像红色高棉时期的柬埔寨民众迎接越南军队一样,“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5)、箪器,圆形,用竹或用苇编;有盖,容量小,一般只供一人食。《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是它最早的出处。朱熹注:“箪,竹器。食,饭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何休注:“箪,苇器也,圆曰箪。”“脡”,条。《论语·雍也》赞孔子高足颜渊清苦的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容一人食,其积必小。它有盖,故也宜于外行持带。《左传·宣公二年》记晋国大夫赵盾馈翳桑饿人灵辄食曰:“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橐是一种中开口、两端容物、可搭于两肩的囊袋,赵盾给饿人一箪食和肉(肉兼放在箪中)盖紧,再纳入橐中。

(6)、相关组词:食品、食物、食用、食盐、捕食、啄食

(7)、(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8)、(出自):《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9)、(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10)、(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11)、(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2)、(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13)、(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14)、(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解释) 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16)、(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17)、(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18)、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百姓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国君的军队。

(19)、其成语中的“壶”字指盛装液体的容器,例如:成语“扣壶长吟”的意思是敲击着酒壶长声吟咏,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而“壶浆塞道”这个成语则是指以壶盛着酒浆的人们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它是成语“箪食壶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20)、(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3、箪食壶浆读音意思

(1)、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313年,燕王哙退位让贤,把燕国国君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子被、太子平等不服,发动叛乱,想要杀掉子之。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齐国军队趁着这一有利时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2)、(3)文王是也:《论语·泰伯》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仍服事殷商。

(3)、(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4)、与之类似却不同的是笥(si),一般箪无盖圆形,而笥则可能有盖,长方或正方形。

(5)、(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6)、这些日常生活常用的成语,都是出自《孟子》一书!

(7)、箪(本意指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名词作动词,用箪来盛、舀。食,名词,干粮主食。浆,发酵饮料(低度浊酒)。

(8)、(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9)、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齐国军队趁着这有利时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10)、(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1)、(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12)、(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13)、(出自):《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14)、(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5)、(出处)《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6)、(释义):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7)、“箪食壶浆”这一成语及其典故也道出了“壶”的功用,这里的“箪”是用竹篾或苇草编成的圆形的饭箩,是用来装饭食的;“壶”是盛装酒水的容器,是用来装“浆”的,“浆”者酒也,犒劳“王师”(正义的军队)是要献上美酒的。下面我们来讨论“壶”字的形义源流。

(18)、(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19)、(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20)、其因为古代的壶一般制作都比较精美,故有时又可因此比喻为某种美好的环境,例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所云:“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诗如果直译,应该理解为: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但事实上,诗中的“冰”并非冰雪之冰,“壶”也并非容器之壶,不管它是陶土做的,青铜做的,还是美玉做的。这里的“冰心”乃晶莹透剔之心,这里的“玉壶”乃比喻为某种美好的情境。

4、箪食壶浆的意思解释

(1)、这个不是成语,也不是汉语词汇,没有实际意义,单字释义:

(2)、这就明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许多老百姓拿着一只只箪器,里面盛着水泡饭,饭上或有干菜,如脯、脩、菹等,一箪以供一人食。食当有饮,故又有“壶浆”。即是酒或水,《孟子》这一句孙奭疏引《释名》说:“浆,水也,饮也。或云浆,酒也。”壶中既盛酒或水。壶是盛酒器,可供数人共饮。因此,“箪食壶浆”是饮食兼备,表现百姓热烈劳军是很有代表性的,故此语一直用于后世。

(3)、漏壶就是中国古代一种极为重要的计时器具,它不仅出现的年代早,而且应用也很广泛。漏壶的关键在于“漏”。古人大概是在用陶器取水、储水的时候,因陶器质地疏松难免出现漏水现象,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注意到漏水容器水面下降的高低和时间有一定对应关系,从而制成了专门用于计时的漏壶。据梁代《漏刻经》记载:“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漏刻早在公元前四千年的黄帝与炎帝的原始社会末期,中华大地就已经出现了漏刻工具,到了夏商时已普遍使用,然目前尚缺少实物证据。另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已有专门掌管漏壶计时的官员——擎壶氏,这说明至迟在距今3000年的时候,已正式使用和管理漏壶了。

(4)、战国·孟轲、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5)、(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6)、(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7)、(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8)、(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9)、(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10)、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1)、是个简化字,它的正体写法原本作“壺”,下图是它的字形演变源流:

(12)、(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13)、(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14)、(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15)、(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16)、(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7)、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18)、(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19)、(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0)、“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5、箪食瓢饮的意思

(1)、(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3)、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

(4)、(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5)、(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6)、(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7)、(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