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程颢

1、程颐程颢是属于哪个朝代

(1)、二程兄弟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的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造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

(2)、伊河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经熊耳山、伏牛山蜿蜒而下,穿伊阙,入洛阳,至偃师与洛水合流,合称伊洛河。伊洛河奔流不息,在不远处汇入黄河。周公曾在此营建洛邑、“制礼作乐”,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礼乐文明,肇始了泽被后代的儒家文化。

(3)、作为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学术成就毋庸置疑。他在《太极图》中阐释天理的根源,探究万物的始终,又作《通书》四十篇,阐述太极的真谛,发挥了“为往圣继绝学”的关键作用。而这些理论和著述,也深刻影响了二程。程颐十八岁时就上书宋仁宗,希望“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后来二程继承和发扬了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共同创立了“天理”学说,又称“洛学”。

(4)、知子莫如母,据《宋名臣言行录》记载,二程小时候,母亲曾在儿子书签上写过两行字,给程颢写的是“殿前及第程延寿(小时曾用名)”,给程颐写的是“处士”,若干年后,两个儿子的身份果然与之相符。神一般的预言啊。

(5)、程颐从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6)、对于自己的贡献,一向谦虚谨慎的程颢曾这样说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7)、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8)、有这样的爱民之心,无论是在山西晋城还是在扶沟,身为知县的程颢都大力推行五户联保,积极兴办乡学、书院,体恤民情、关心民政,所在县域往往得以大治。

(9)、政治上,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10)、跟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一样,程颢、程颐两兄弟也属于自小勤奋好学,博闻强记的神童。熊孩子是难有思考和著述出息的。熊孩子一般是打打杀杀,踢踢球泡泡妞之类。

(11)、子女连连夭折,对父母内心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存活下来的孩子,溺爱当在情理之中。作为父亲的程珦,对两个小儿子就相当溺爱。

(12)、最后,与会领导及各界嘉宾为程颢程颐文化园二期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

(13)、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14)、程门立雪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求学问道的孜孜追求,也从另外一个维度展示了程颐的人格魅力。

(15)、《春日》年代:宋作者: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6)、宋朝学术圈,就出了一对让人难以捉摸的师徒。为师者,乃“独爱莲”的理学鼻祖——周敦颐;为徒者,乃“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令人诧异的是,这对千古流芳的名师高徒,居然互!不!承!认!

(17)、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18)、但据《伊洛渊源录》载,程颐与司马光常常是谈上一天,“无一句相合”。

(19)、程之本:春秋末年晋国人。以博学善论、聚徒讲学而名闻诸侯。程邈,秦代书法家。隶书的开创者。他是秦朝的一个小官,曾当过县狱吏,负责文书一类的差事。因他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狱中。他在狱中度日如年,无事可做,白白浪费时光觉得实在可惜,程邈把流传在民间的各种书体搜集在一起。

(20)、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2、程颐程颢谁是哥哥

(1)、二程构建“封建伦理道德”体系,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君臣般的严格关系,在现代人看来,真的不太好玩。跟今天的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是有冲突的。

(2)、因而,程颢突出宣扬“良知良能”说,认为“良知良能,皆天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3)、程蕙英:江苏常州人, 清代著名女作家。程颐、程颢:北宋时期 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世有“二 程”之称。

(4)、朱熹说:“夫以二先生倡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

(5)、“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

(6)、程郑:春秋时期晋国(今属山西)人,为荀氏改程姓的后裔,他先任晋公的乘马御,深受晋公垂爱,后竟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程婴:春秋时期晋国著名义士。

(7)、离双凤亭约一里远,有一个“流矢湖”。为什么叫流矢湖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8)、在我看来,侯氏的这种“等贵贱、爱众生”的思想,实在难能可贵!“身教”给孩子的,则是一种长期的悲天悯人的情感和“仁恕宽厚,不异诸庶”的道德发展及完善。难怪程颢后来总结母亲的“身教”之功,说:“颢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恶言骂人,非天性也,教之使然也。”母亲确实在关心他人和淡泊物质方面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9)、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10)、如她在孩子用的书本上亲笔写上“我爱惜勤读书儿”,就是用母爱激励两个儿子读书,谁爱读书、勤读书,妈妈就爱谁、疼谁。结果是,程颢和程颐之间为了获得母亲更多的疼爱,形成了积极的竞学之风。这样的做法,比起现在的母亲们动辄拿零食、玩具哄孩子读书的办法,不知要高多少倍。

(11)、程颢小时候,读书很用功,把孔子、孟子的《诗经》、《尚书》、《中庸》、《大学》、《论语》等都背得烂熟,还研究天文、地理、世俗、人情。他一进学馆,读上好书,便着了迷,几天不出学馆门。

(12)、程颢和程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

(13)、程颢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儒学气氛浓厚,因此程颢、程颐两兄弟从小就对儒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也是他们两人在日后成为第二次儒学复兴重要人物的原因之一。程颢出生在北宋年间,除了理学之外,他还是一个诗人和教育家。在北宋神宗年间,得势的是王安石,主张变法,但是从小受到传统儒学熏陶的程颢不同意王安石变法的意见,因此不被当时的皇帝神宗重用。政途失意的程颢便潜心研究学问,将自己放空在儒学经典中。

(14)、按理说,像周敦颐和二程这样的名师高徒,应该会留下不少佳话吧?

(15)、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生于黄陂县,今属(黄冈市红安县二程镇),并在此地生活学习了十五六年。二程创立的理学后来成为官方哲学,影响了中国七个世纪。自宋代始,黄陂修建双凤亭、二程书院纪念一代思想家。二程在陂留下的“鲁台望道”至今传为美谈。

(16)、二程兄弟的基本哲学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把“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或称之为“天理”“道”。

(17)、传说,程颢为官时曾巧妙地处理过一件民事纠纷。有一次,一个人借居在他哥哥的宅院中。他挖地窖时,挖到了很多埋葬在地下的钱,并把这些钱据为已有。他的侄子到他家索取,叔叔说是自己近年所存。于是他的侄子到程颢处告状说:“叔叔近日在地下所挖的钱,都是我父亲早年所埋葬的。”程颢问:“你父亲埋葬这笔钱财有多长时间?”回答说:“已经四十年了。”程颢问:“你叔叔借居在这所宅院多长时间了?”回答说:“已经二十年了。”程颢随即派官员去取来一些在地下挖出的铜钱,查看以后,程颢就传唤此人前来官府,并对他说:“现在朝廷所铸铜钱,不到五年就流通全国各地,但你挖出的这些钱都是你借居宅院之前几十年所铸,这是什么原因呢?”借居的人只好承认,这些钱并非自己所藏。程颢随即判令他将这些钱退还,并按律法将他责打十杖。

(18)、所以,如何维系和经营师徒关系,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19)、就这样,程颢、程颐将九思立德的家训推而广之,以明德为目标,以成德成圣为目的,为唤回世道人心,建立了新的道德理想。

(20)、这天,兄弟二人又来到习射的地方,对准湖心的一棵野草,嗖嗖嗖,连发数箭,支支射中,湖水溅起千层波浪。箭都射完了,便叫家人去打捞,准备明日再用。家人来到湖边,只见一个巨浪,把竹箭托起老高,接着又甩入水底,翻了一个滚,不见了。家人觉得奇怪,忙告诉程家兄弟。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冇得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

3、程颐程颢

(1)、流矢变鱼离双凤亭约一里远,有一个“流矢湖”。为什么叫流矢湖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程颢、程颐勤奋好学,信奉孔子。孔子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在他们看来,不会射箭算不得六艺齐全,就决心学习射箭。射啊射啊,早射日头,晚射月亮,风里雨里,从不间断。这天,兄弟二人又来到习射的地方,对准湖心的一棵野草,嗖嗖嗖,连发数箭,支支射中,湖水溅起千层波浪。箭都射完了,便叫家人去打捞,准备明日再用。家人来到湖边,只见一个巨浪,把竹箭托起老高,接着又甩入水底,翻了一个滚,不见了。家人觉得奇怪,忙告诉程家兄弟。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冇得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讲述者:乐章搜集整理:魏云乔流传地区:黄陂城关搜集时间:一九七三年水涨台高有一年,程氏兄弟正在凤凰台读书,长江发了大水,谌家矶溃了口,三丈高的洪峰奔来,凤凰台已成了茫茫大水中的一叶孤舟。这时候游来了十八条红鲤鱼,围着凤凰台四周游动,好像护卫着凤台一样。洪水涨,十八条鲤鱼就抬着凤凰台往上长,洪水落,凤凰台也就往下落,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讲述者:李庆生搜集整理:程伯涛流传地区:黄陂城关搜集时间:一九七三年 

(2)、洛学的形成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和影响,而从根本上说,二程的思想具有相当的独创性,从而别具一格,自成体系。

(3)、开园仪式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全国文联d组书记高占祥,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张文台上将,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广智为“程颢程颐塑像”揭幕。

(4)、程颐认为儒家哲人早已说过,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穷理,“理”是人内心固有的,只是往往被外欲所诱惑,使理、心不能会而为一。这样,人欲和天理就会对立,且人欲会导致天理的丧失,为此,认识天理应“求于体”、“求于内”,应主动地“存天理,灭人欲”,以此化解个体与社会、个体欲望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够真心地去履行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5)、程颢书院主要有四个院落,现今能够看到的只有两个院落,二院和四院,这两个院落呈相对布局,四院在书院的北面,二院则在书院的南面,至于另外两个院落一院和三院早已经被毁于战火。为了重现书院原来的风貌,在2013年开始晋城开始了修缮工程。

(6)、要用孔子做君子的标准来修养自己的道德。不要忘记要多做善事。

(7)、兄弟二人在性格上的如此反差,导致二者的人缘差异也很大。《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三中有如下记载:“二程随侍太中知汉州,宿一僧寺。明道入门而右,从者皆随之;伊川入门而左,独行。至法堂上相会,伊川自谓:‘此是某不及家兄处。’盖明道和易,人皆亲近;伊川严重,人不敢近也。”

(8)、传说,有一年春天,皇宫内苑百花含苞待放,杨柳已吐出绿芽。一天上午,程颐进宫给皇上讲经结束,还没有离开。结束功课的皇帝起身活动,见到窗外垂柳依依,就临窗伸手拉住一柳枝,折断玩耍。程颐一见,就劝皇帝说:“春天时万物刚刚发育生长,皇上不可无故摧残折断柳枝,不然就有失天道正义。”皇帝一听,好心情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把手中的柳枝扔在地上,不高兴地回内宫去了。

(9)、五年后的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情况发生了改变。26岁的程颢一举高中,金榜题名,官鄠县主簿;而25岁的程颐,以布衣之身在京师(今开封)授徒讲学,致“斯文大兴”。程家两兄弟一时间名声大噪于京师,再加上父亲程珦又从兴国县令荣升知龚州,一门三杰,知名朝野。

(10)、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宣读祭文(全文另发)。

(11)、作为伊川程氏的代表人物,“二程”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兄弟二人将“九思立德”推而广之,以明德为目标,为唤回世道人心,建立了新的道德理想。

(12)、由这个故事似乎可以看出,做哥哥的程颢把书读活了,不拘泥小节;弟弟程颐倒似乎把书读死了,处处显出“道学先生”的样子。

(13)、但简单的暴力破坏往往在泼污水的同时,也泼掉了孩子。

(14)、朱熹说,“以二先生昌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之后,可谓盛矣。”冯友兰更是高度赞誉“二程”,“程氏兄弟二人,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亦可谓罕有者矣。”这里所说的“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指的是程颢、程颐被认为是理学开创者的同时,程颢往往还被认为是理学的一个支流——陆王心学的开创者。

(15)、他们也是有源头的。远的是孔孟,因此洛学又被称为新儒学。

(16)、伊川县委书记李新红首先致辞。他说,伊川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莽莽伊原、淙淙伊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无数辉煌,杜康造酒、孔鲋讲学、程门立雪等家喻户晓,范仲淹、姚崇、邵雍、伊尹等圣人先贤,灿若群星、熠熠生辉。程颢、程颐作为宋明理学奠基人,上承孔孟,正传朱熹,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文化精髓一直滋养着伊川这片土地。如今的伊川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景色宜人、民风淳朴,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伊川大地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17)、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

(18)、由此可知,二程也是洛学的创始人,因此卢连章在《程颢程颐评传》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程颢、程颐是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洛学学派的创始人,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19)、韩彬叔拿着黄金药楪,把韩维的意思转达给程颐。

(20)、苏轼气得当场嘲讽程颐“可谓燠糟鄙俚叔孙通”。这是借汉高祖身边叔孙通的故事,讽刺、指责程颐随意曲解古代经典。在场众人听了,纷纷随之嘲笑程颐。

4、程颐程颢理学思想研究

(1)、遇到这样一位优秀青年,侯道济高兴极了,心想:这是上天专门恩赐给我那尚未出阁的爱女做女婿的。于是,赶紧请人说媒,两家联姻,侯氏嫁了程珦。常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当真不假,侯家远在山西,程家籍出河南,两家却在镇江结了亲,冥冥之中,焉无天意?

(2)、二程晒书程氏兄弟带了几箱子书到凤凰台来,有一天,乘着大日头,搬书到外面的一个土台子上晒。突然,天空打了个响雷,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倾盆,要想收书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程颢提笔在纸上挥了一个“一”字,程颐叩头将纸焚化,只见一缕青烟升起,直达上空,把正顶的一朵乌云冲散了,现出了青天。到处都在下雨,唯有晒书的土台子上点滴不落。 讲述者:李庆生搜集整理:程伯涛流传地区:黄陂城关搜集时间:一九七三年 双凤亭黄陂县城关河东岸鲁台山上,有座双凤亭。相传很久以前,省城派来一个县令,姓刘名财。他有两个姑娘,大的叫金凤,小的叫银凤。姐妹俩花容月貌,心地善良,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样样来得。其父刘县令却是一个贪赃枉法、搜刮民财、鱼肉百姓的昏官。一天,县令因公出差赴省城,启程前唤来家人,吩咐说:“我上省城有公事,几天就回,要周全照料女儿。”说着上轿走了。这一年又是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穷人们被官府的税赋、地主的租债逼得走投无路,靠野菜、树皮度日。有的卖儿卖女沿门乞讨,有的背井离乡,流浪漂泊,抛尸异地。整天关在绣楼读经诵古的金凤、银凤,趁家人不妨,偷偷下了绣楼,来到大街上,从成群结队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穷人口中,听说了爹爹鱼肉百姓所带来的悲惨情景,不由恨起爹爹的所作所为。姐妹俩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摘下来,全部送给了穷人,并将自己扮成农家姑娘,淌过县河来到鲁台山颠,对着苍天诉说爹爹的罪恶,发誓不再回家。正在这时。县令和夫人闻讯赶来。哭丧着脸说:“回去吧!我的好女儿。”姐妹俩双目怒视爹爹怎么也不肯回家,县令喝令家人强行拉回去。正在这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两个姑娘忽然变成一对美丽的凤凰,向东海飞去。这天下了一夜大雨,落得满塘满堰,枯萎的庄稼活了,变绿了,结出了沉甸甸的金灿灿的谷子,农民们喜出望外。为了纪念这两姐妹,老百姓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助力,请来名师、巧匠,修建成一座工艺精湛的亭子,耸立在城关县河东岸鲁台山颠,人们取名叫双凤亭。讲述者:黄 文搜集整理:王超群流传地区:黄陂城关                       搜集时间:一九八八年

(3)、姐妹俩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摘下来,全部送给了穷人,并将自己扮成农家姑娘,淌过县河来到鲁台山颠,对着苍天诉说爹爹的罪恶,发誓不再回家。正在这时。县令和夫人闻讯赶来。哭丧着脸说:“回去吧!我的好女儿。”姐妹俩双目怒视爹爹怎么也不肯回家,县令喝令家人强行拉回去。正在这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两个姑娘忽然变成一对美丽的凤凰,向东海飞去。这天下了一夜大雨,落得满塘满堰,枯萎的庄稼活了,变绿了,结出了沉甸甸的金灿灿的谷子,农民们喜

(4)、事实是否如朱子所言,在这里不再做争论。但从历史记载看,周敦颐对二程确实有着不小的影响,比如《言行龟鉴》卷二中录有这样一段小故事:“明道先生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后自谓今无此好。周茂叔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一日萌动,复如前矣。’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乃知果未无也。”

(5)、理心一体,万物皆在我心中,因此人们不需要去认识了解客观世界,而只需要认识自己的心即可。

(6)、这个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伊川书院内,名叫立雪堂的平常建筑,就曾见证了一次儒学的复兴。

(7)、有一年,程氏兄弟正在凤凰台读书,长江发了大水,谌家矶溃了口,三丈高的洪峰奔来,凤凰台已成了茫茫大水中的一叶孤舟。这时候游来了十八条红鲤鱼,围着凤凰台四周游动,好像护卫着凤台一样。洪水涨,十八条鲤鱼就抬着凤凰台往上长,洪水落,凤凰台也就往下落,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8)、地开绝境,天留斯文。在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下,程氏后人和弟子中,人才辈出。

(9)、九思,既是使命,又是期勉,让程氏后人找到了方向,也给程氏子弟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10)、说是进士杨时为丰富自己的学问,放弃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先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得病早死,他又跑到洛阳拜程颐为师。

(11)、程颐活到74岁(1033-1107),在古代算是高寿,一生埋头做学问。程颐的学说被南宋朱熹学习、继承,进一步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史称“程朱理学”。

(12)、程珦的弟弟早死,留下寡母和一个儿子,生活艰难,侯氏就把他们母子接到自己家中,对待小叔子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常均己子”。不但如此,她对家里仆人和仆人的儿女也相当慈爱,从不笞扑奴婢,“视小臧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汝如此大时,能为此事否?’”

(13)、====================================

(14)、程颢书院是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程颢所创办的学堂,创办于公元1065年,程颢出任泽州晋城令的时候。程颢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创办了七十二所乡校、数十所社学。程颢书院就坐落于晋城市的古书院社区,是程颢创办的第一所书院,曾因战火而遭到毁坏,现在看到的书院是明清时期在原来的基础上重修的,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5)、二程,即北宋的程颢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创立的理学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才成为一代理学大家的。

(16)、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程朱理学”中的“程”主要是指程颐,而非程颢。

(17)、1086年,经司马光的举荐,五十三岁的程颐被朝廷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专门为宋哲宗做老师。

(18)、程颢才活了53岁(1032年—1085年),中了进士后当官也浪费了一些做学问的时间。

(19)、兄弟二人上承孔孟儒学,创立以天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命悬一线的儒学开启了汹涌澎湃的思想闸门,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

(20)、侯氏对孩子严苛,父亲程珦看不过去,常常为之发脾气。侯氏却并不妥协,乃循循善诱加以宽解,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用白话解释就是,孩子之所以长大以后不像父母那样贤德,是因为小时候犯了错误,母亲往往出于溺爱而百般遮掩不让父亲知道。言下之意,我绝不做这种对儿子成长不利的事情。关于这一点,程颐后来明显是支持母亲的,他说:“夫人男子六人,所存唯其爱慈可谓至矣,然于教之道,不少假也。”

5、程颐程颢的简介

(1)、总之,基于种种原因,这段师徒关系最终走向了畸形,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遗憾的背影。

(2)、他的弟弟程颐,却和他相反,总认为读书没啥意思,经常逃学,到山上、河边玩耍,对读书之事不甚了了。

(3)、侯氏19岁那年,随父亲在镇江居住。恰好此时,河南洛阳籍青年才俊程珦在镇江做观察支使,与侯道济有了交往。程珦是名臣之后,其曾祖程羽乃太宗朝给事中、兵部侍郎,祖父程希振曾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程珦为人、为官、为学,均很出众,《宋史》评价说:“珦慈恕而刚断,居官临事孜孜不倦,温恭待下,率以清慎。”

(4)、它外表古朴、简陋,却记载着这样一段佳话: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这里,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彼时二人已是年近且早已登进士第,可谓成名已久。他们为什么要到此地呢?

(5)、程氏兄弟带了几箱子书到凤凰台来,有一天,乘着大日头,搬书到外面的一个土台子上晒。突然,天空打了个响雷,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倾盆,要想收书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程颢提笔在纸上挥了一个“一”字,程颐叩头将纸焚化,只见一缕青烟升起,直达上空,把正顶的一朵乌云冲散了,现出了青天。到处都在下雨,唯有晒书的土台子上点滴不落。

(6)、周敦颐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其学混合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其《太极图说》为理学初期的代表作。二程(颢、颐)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建立了系统的以精神性的“理”为核心的学说体系。

(7)、程普,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

(8)、自此以后,程颢治理的境域内,再也没有发生过勒索焚舟的事件。

(9)、王安石变法期间,程颐到王家与荆公论事,谈到新法不易推行时,王安石的独生子王雱衣衫不整地从外面闯进来,恶狠狠地插了一句:“把反对新法的韩琦、富弼等人的头砍下来,挂到街上,看谁还敢阻拦新法!”

(10)、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11)、程颢认为,理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趋势,“理者,天也”;认为“器亦道,道亦器”,将道视为无始无终的万物主宰。

(12)、自此之后,道学才被称为了理学,因此,陈来先生在《宋明理学》一书中称:“程颢和程颐是‘道学’(即理学)的创始人,他们认为他们的学说把孟子以后中断了一千四百年之久的儒学道统真正承接起来了。他们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强调道德原则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注重内心生活和精神修养,形成了一个代表新的风气的学派。”

(13)、几年前,郭德纲和曹云金这对相声界师徒的开撕,让很多人看到了传统师徒关系的脆弱。郭德纲抱怨说,翅膀长硬了都要单飞,谁都不愿意跟着师父一起玩,甚至自嘲道:“我那儿是专业出叛徒的”。对此,专栏作家雷晓宇表达了一种观点:“传统的师徒关系是一种在新的社会结构里面临被淘汰命运的关系,无论师父或徒弟,面临这种崩坏的危机,不安全感和活络的心思都是必定陡增,又哪来的心胸、气魄和器量。除非师父垂老,徒弟年幼,那又不一样。郭曹二人,没差出岁数来,就更难相与了。”

(14)、哲宗把柳枝扔在地上,面露不悦。太后听说后,无奈地感叹:“怎么遇到程颐这么个怪鬼!”

(15)、兄弟二人上承孔孟儒学,创立以天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命悬一线的儒学开启了汹涌澎湃的思想闸门,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

(16)、二程儒学后来由朱熹发扬光大,在明朝成为官学,称为程朱理学。明代徐必达刊行有《二程全书》。清代涂宗瀛校有《二程全书》。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孝鱼《二程集》校本,包括《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共计5万字。

(17)、这个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伊川书院内,名叫立雪堂的平常建筑,就曾见证了一次儒学的复兴。

(18)、相传很久以前,省城派来一个县令,姓刘名财。他有两个姑娘,大的叫金凤,小的叫银凤。姐妹俩花容月貌,心地善良,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样样来得。其父刘县令却是一个贪赃枉法、搜刮民财、鱼肉百姓的昏官。一天,县令因公出差赴省城,启程前唤来家人,吩咐说:“我上省城有公事,几天就回,要周全照料女儿。”说着上轿走了。

(19)、周敦颐具体教授过二程什么,史料大多语焉不详。后人推测,周敦颐所传授的,应是其代表作《太极图》。这是周敦颐流传至今的极少数作品之历来被认为是周敦颐著述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开篇的“无极而太极”更是周敦颐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思考心得的核心阐释。

(20)、王安石跟程颢说:你所主张的观念,有如徒手爬墙那样,太不容易让人学了。而程颢反驳王说:你的学问更像是捕风捉影,让人抓不实。当时的王安石主持着朝政,驱逐不依附自己的人,而程颢也不依附于他。尽管如此,王并不恼恨程颢,他觉得程颢这个人虽然思想有些死性,但还算忠厚可靠。

(1)、对于这件事,二程兄弟本身就没有首肯,虽然《二程集》中有这样一段话:“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

(2)、在此以前,虽然也有人提出过“理”,但只是被作为事物的规律提出的,而把它当成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则从程颢开始。

(3)、传说有一天,西京洛阳的一个名士请二程赴家宴,这位名士不像二程那样是道学先生,他按照款待其他文人学士那样,请歌妓到场为二位程先生陪酒,席间不免有打情骂俏之举。老二程颐心中很不高兴,很快就起身离席,告辞而去。老大程颢却一直安坐于席,与主人把酒临风,尽欢而回。

(4)、周敦颐的教学,绝非照本宣科。比如,他曾经让程颢程颐兄弟“探寻孔颜乐处。”《论语》中,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生活清贫,颜回仍然不改其乐,于是周敦颐引导两个少年思考:孔子和颜回都在乐什么?用今天的话讲,这叫“探究式学习”。

(5)、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

(6)、三是亦教亦乐,在功能发挥上实现新拓展。中国二程文化园的建成,不仅为海内外程氏子孙提供了一个追念先祖的精神家园,也为世人打造了一个寓教于乐的理想场所。希望园区管理部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本着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进一步挖掘园区潜力,拓宽园区功能,多安排一些教乐兼备、健康向上的活动,让人们既能受到“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义”的人格洗礼,又能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愉悦心情的理想效果。

(7)、《道德经》里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吕氏春秋》里强调,“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荀子甚至将“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师徒关系的理想模型。

(8)、事实是周敦颐做二程授业恩师仅有一年,二程当时正处在五的年龄阶段。至于周敦颐当时传授二程什么内容不得而知,但是周敦颐的代表作《太极图说》从不见于二程提及,朱熹给出的解释是,二程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继承者,只能‘秘而不示’,但是显得那么牵强。对此日本学者土田健次郎给的评判是,二程完全不觉得有必要表彰周敦颐的这些著作。

(9)、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

(10)、王安石一向娇惯自己的儿子,赶忙纠正说:“儿这么说不对。”

(11)、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属陕西)人,唐代宦官,因拥立代宗,得其宠信,官至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总率禁兵。程邈:秦代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隶书的创造者,曾任狱吏、御史等职。

(12)、李新红说,为弘扬优秀国学,坚定民族自信,2004年伊川县无偿划拨土地300余亩,由二程第31世孙、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兴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程道兴先生,先后捐资2亿元对程园进行高规格升级扩建,建成了集纪念、教育、休闲等功能于一身,融书院、程林、程庙为一体的文化园,这是造福乡梓的功德之举。下一步,要把万亩西山植物园整体纳入文化园,按照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定位,丰富文化内涵,升品位档次,发扬享誉海内外的理学精神,汇聚程氏后裔的巨大力量,着力将伊川打造成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