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云作品

1、黄碧云小说集

(1)、翻出许久之前向出版社朋友推荐出黄碧云的书信(朋友问我该先谈哪几本?出小说还是随笔)。

(2)、   刘  敏  邵  菲 周  悦 罗祥伟 庄雅玲

(3)、优秀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可能是能歌善舞有所长,可能是足够热爱生活,也有可能是足够勇敢去让自己适应新生活,无论哪一种,都应该是自信和优秀的。

(4)、今年香港书展安排的数十场讲座里,黄碧云显然不可能拥有最多的听众。在她讲座的同时,隔壁一间会议厅正在上演“郭敬明×落落读者见面会”,同一房间次日将迎来大明星级的李敖和林青霞—都是万人空巷的人物。

(5)、  ——仿佛在生命的沃土之上,并没有开出一朵命叫做希望的花。但她及她笔下的人物依旧活着,抱着满满的绝望,以受伤而又酷似坚强的姿势活着。活得那样丰富而不堪,活得那样温柔而暴烈:以万千触目惊心的姿势,活着。

(6)、《温柔与暴烈》(收录有小说《失城》。图片来源:网络)

(7)、第一届于2006年颁出,授予了陕西作家贾平凹的《秦腔》,评委们当时在董启章的《天工开物》与这本书之间抉择良久,最后授予了有三十余年创作经验的贾平凹。

(8)、   方国楚倦了,便枕在书静的床上睡去。书静沐浴干净,在他面前擦头发。一切悉归完满,她便把他的衣服放好,推醒他。

(9)、分享给大家,当年对她的阅读,对我影响很深。

(10)、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我不介意被离弃,本来吧不是你离弃人便是人离弃你,不是那么复杂的一回事。

(11)、念你细如冰裂我只是无法惊动惜你心密如尘隔世岂能对镜相照犹想你静默羞怯我还是听到了你,并且心动而且离开。

(12)、太阳菊在黑暗中静静枯萎,我闭上眼,忽然明白什么叫“身外物”。从今事事都是身外物。——黄碧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13)、(8)黄碧云:《后殖民志》,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0页。

(14)、我只想很微小的,纵使也是微微放任的,但我又不会骚扰任何人的生活着,没有人要逼害我,也没有人要孤立我,我不那么重要,但就这样莫名其妙无法以我愿意的生活方式生存下来。

(15)、汉语新文学的“忧患之书”和“忧患之诗”——以钱钟书夏志清余光中为论述对象 黄维樑 P060

(16)、《血卡门》可以一起推出。西班牙,弗来明歌舞,都是现下的欲望之所。这书确实写得狠,也确实好看又开阔。只是不知道能看得明白的人是不是真的很多。

(17)、我会安静而勇敢地追随真实的直觉,而且以我生命所有,捍卫并保有它的纯粹。 因为直觉最为敏感脆弱,一碰即碎,稍有冒犯,便会逃走,一起贪念,它便会消失。 因此我极为小心,别人看来,已经是偏执狂傲,我只是无从解释。

(1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0iPEIfSbrh0OGtMgxUuDA提取码:ct5q  内容:书静初见方国楚的时候,是一个秋日的下午。不知道是因为微扬的秋色,还是他稍偻的背影,抑或是他办公室书架上过了时的硬皮书,熏出来那种陈旧的气息,她记得那是个秋日的下午,忘不了。

(19)、    这一质地,对其晚近文风产生了可观的影响。其一显示于对语言的把握。对黄氏语言整体风格的审视,很难越过对其早期作品所强调“暴力美学”的关注。作者本人在〈创世纪〉中亦夫子自道,称“生命的本然就是混乱与暴烈”。在这篇小说中,其意图反驳上帝造人七天的美好与光明,以文字的无序与突兀呈现铺展意象“肚皮涨破,绿草枯萎,河水干涸,狮子咆哮徘徊,乌鸦在满月之夜,啄食蓝鲸眼睛:女子将生怪婴” 。字里行间,铿锵有力,触目惊心。

(20)、一无所有来,一无所有走,中间的过程里,说“失去”都是太抬举自己了,借来的,还回去,摊开手心,握紧拳头。

2、黄碧云 pdf

(1)、(14)《字花》编辑室:《从看香港文学的世界定位——给红楼梦奖评审白睿文(MichaelBelly)的十个问题》,《字花》(香港)第52期。

(2)、有人说《鹿鼎记》是一本“厚黑学”,似乎读懂了《鹿鼎记》便能像韦小宝一样,虽然是个混混,却可以通吃黑白两道,享受荣华富贵。其实书中在残忍的权贵之争之余,也可以看到金庸的聪明幽默。这本“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开了历史的玩笑,仿佛一个神奇的魔镜,把虚幻和历史联结在了一起。

(3)、《七宗罪》我以为是最容易打开市场的一本书,切入角度好,容易印象深刻。内容不关政治。我个人犹爱其中《骄傲》一篇。在我最狂妄时,这一篇及时挽住我。

(4)、这些描写并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作者花了相当的功夫研究香港社会史,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小说的焦点于是并不仅仅只是“下层”,更是“地方”,是作者念兹在兹的“香港”。于是我们又回到了《烈女图》,回到了对于香港历史的建构。

(5)、生活经验丰富,曾任香港英文虎报记者、议员助理、开过服饰店等。屡获港台两地各大文学奖,文字风格强烈,极力描写人性阴暗面,令读者触目惊心。2014年凭借《烈佬传》获得红楼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香港作家。

(6)、刊于那本杂志的《末日酒店》便是黄碧云最新的作品了。故事依旧荒凉,文字依旧黑暗,但跳脱得更为轻盈,更为灵动。

(7)、生命是:你期待莲花,长出的却是肥大而香气扑鼻的芒果。我只想很微小的,纵使也是微微放任的,但我又不会骚扰任何人的生活着,没有人要逼害我,也没有人要孤立我,我不那么重要,但就这样莫名其妙无法以我愿意的生活方式生存下来。

(8)、他们都说我是个聪明女子。我后来才明白聪明误的意思。只有自恃聪明灵敏的人才斗牛似的往狂牛的双角冲,还可以力斗几个回合,但毕竟不是斗牛士,终给撞个肚破肠流。聪明人轻率,自取灭亡。只有愚拙人小心翼翼,唯恐害人害己,时常不敢,心存敬惧,因而终得着安稳。

(9)、   原来这是一个一厅一房的小单位,垂着白麻帘,铺着黄绿交织的蒙古毯。方国楚一看,原来书静已把家中书本衣服悉数搬来。方国楚不禁摇头:“从没有见过象你这样的女子。”书静侧着脸,嘴唇还是那样似笑非笑的抿着:“你见识少。”方国楚拉她:“甘拜下风了。”

(10)、特蕾莎与萨比娜代表着“重”与“轻”,同样的,她们还代表着“灵”与“肉”。托马斯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做爱后从不留人过夜。因为他认为:“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对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即便是萨比娜也从不被允许过夜。

(11)、念你细如冰裂我只是无法惊动惜你心密如尘隔世岂能对镜相照犹想你静默羞怯我还是听到了你,并且心动而且离开。——黄碧云《无爱纪》

(12)、一定会有那么一天。记忆与想念,不会比我们的生命更长;但我与那一天之间,到底要隔多长的时候,多远的空间,有几多他人的、我的、你的事情,开了几多班列车,有几多人离开又有几多人回来。那一天是否就掺在众多事情、人、时刻、距离之间,无法记认?那一天来了我都不会知道?我不会说,譬如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在天安门广场,我忘记了你。当时我想起你但我已无法记得事情的感觉。所以说忘记也没有意思,正如用言语去说静默。

(13)、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一个叫人心疼得不知如何去爱护的女子。

(14)、“后殖民主义”下的香港,虽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军事控制,却在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长久受到着殖民统治的影响。抛开了宏观的政治角度,从人细微的所见所感入手,反抗与争论间最终看清,在历史的抉择中,我们只能学会生存。

(15)、★我要再和生活死磕几年。要么我就毁灭,要么我就注定铸就辉煌。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凯鲁亚克 《在路上》

(16)、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追风筝的人》

(17)、欲望闻起来就像夏日桃子的幽香。她的微笑一闪而逝,从来不被占有,永远都是占有者。——尼尔·盖曼

(18)、绛绿是个理解雪的温柔的女子。温柔事物,轻若不存在但想必长久坚定。

(19)、你以为人生存可以怎样怎样,到头来,打回原形。

(20)、近年来香港文学杂志,尤其是青年杂志也都出现文学介入现实的声音。2006年创办的《字花》可谓其中代表,《字花》发刊词主张:“我们也发现这社会比以前更需要文学,因为我们看到,愈来愈多平板虚伪、似是而非、自我重复的话语渗入无数人的生命,同时香港社会的隔膜与割裂愈来愈大,各种无形宰制日趋精微而无所不在。而文学,正是追求反叛与省察、创意与对话的复杂的沟通过程,我们的社会需要文学的介入。”(34)在内地批评家的声音中,强调非虚构写作姿态本身的意义大于其文学性的强调。他们都很谨慎使用“非虚构文学”之一概念。“非虚构强调‘写作’而非‘文学’,意在突破关于此前文学史知识与教育所形成的惯习与陈见,凸显叙述者的介入性力量。写作者不仅仅是由外部进行观察,还要有主体的参与和移情,道德的敏锐性和情感的细致性成为关于‘非虚构’的基本特征——一种既不同于虚构文学又不同于社会科学的准人类学方式。因此,非虚构意味着叙述权力的分散与下移,试图突破权威话语笼罩的书写,暗自包含了反霸权的冲动和通向社会行动的潜能。”35)

3、黄碧云作品集 epub

(1)、比如她最近说,旅行其实是一件非常沉闷的事情。我有时候,确实如此觉得。只是她不说,我还能自欺吧。这种想法,不该来得那么早的。

(2)、如果伸手碰一碰他,多么好。只是碰一碰,圣徒渴望吻一吻圣骨一样,亲近不可碰之物,碰了就会有火烧无花果树,有烈焰焚城,她还是要碰上一碰。

(3)、爱情是什么?玛格丽特·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4)、张爱玲深得红楼滋养,她本人也喜爱张恨水作品,而后世作家,跟风学她的人无数。黄碧云得了张爱玲的凉薄细腻,从骨子里渗出了森冷。她的另一篇我更加喜欢:《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当年还是在《台港文学选刊》上看到的。

(5)、我们行走,四周都是秋天里最后的飞鸟,而岁月看不见的火焰低吟,在我们身体的树林里。——菲利普·雅各泰《夏末的散步》

(6)、    《微喜重行》以作者阅历为基石,纵贯主人公生命里程,清晰可见对时间感的把握。而小说中的时间节点,恰与对于空间转换的认知与重塑迭合。作为熟稔驾驭城市题材的作家,黄碧云对城市空间的关注,自不待言。其著作《我们如此很好》念兹在兹,可理解成有关空间的日志,以个人在不同城市间的游走,来疏理文化体系和人生观的传递。其甚多见解亦在游走过程中不断呈现。书中有一章命名为〈说城〉,其中道:“你喜欢城市,因为城市是集体的创造,所以是完整的,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而在这本新作里,同样存在各种城市的变幻:香港、纽约、台北、槟城、横滨、新宿、增城、西贡,主人公穿梭于城市空间,穿越于历史,呈现一种强烈的飘泊感。而在这一流徒过程中间,人是没有根的。离散(diaspora)感较之前作更为深重。

(7)、爱之所以为爱,或许在乎缺失。——从不可得,因此思念终生。——黄碧云《无爱纪》

(8)、(40)朱宥勲:《编织一种——读黄碧云》,《联合文学》(台湾)2018年9月号。

(9)、没有甚么事情是长久的。我们说爱,但我们自己的命运都不能够把握,细弱的生命独自飘摇,每个人拼尽全力都不过保着自己不致毁灭。我们从来不可能照亮其他人。

(10)、在夜尽之前曾有圆舞、密语、低眉、浅笑、静默、秋凉直至地尽将我们风干……人潮卷没谁也不曾埋葬谁……无所谓杀……然而我们隔土静听犹记得细弱之身有所承诺有所欠缺。

(11)、如果我们的人生一无所获,那是因为我们以为的爱将我们虚耗殆尽。——黄碧云

(12)、如果你推出书的话,想必是要努力宣传的。做些这方面的事情,我会很乐意。

(13)、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轻而易举的吸引他。强烈的欲望使人丧失了爱情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漫不经心,你如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想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我们深爱的人。

(14)、我们守望时间,如同在黑暗里守不明来历的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殊途同归的。

(15)、我想,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多种定义。但米兰·昆德拉又给了一种新的定义,即“轻与重”、“灵与肉”。在这本《不能的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他讲述了一种更哲学的爱情关系。这种爱情打破了我对爱情的传统观念,有时觉得此种观念简直荒谬,有时却觉得颇有道理。此间种种,待读者读读便知。

(16)、不过,热爱黄碧云的,不在少数,但是如果你要出她的书,请务必有足够好的角度和宣传计划。

(17)、楚楚好远还是看到了米记,一阵眼热,也不是甚么只是因为熟悉,毕竟同床共被那么多年了,生影影的时候他也曾不睡不吃的陪着她,在浮动的人影之中楚楚还是认出了他,只有他的影子是实在的。

(18)、真希望你在我假期结束之前可以谈好,这样我就有足够的理由去西班牙了。

(19)、我们在相互的多余之中活着。因此我很大,大如影子,世界也很大,走来走去都走不到尽头。 

(20)、    他对邻居说﹕“你要进来吗﹖没关系﹐他们都死了。”

4、黄碧云经典散文

(1)、湾仔警署以前木台木橙,橙是籐织的,监房木工期造。入去有几张橙,有张写字台,有个当值警员在落簿。经过报案室再入去便是臭格,一边四格,每格有一张石板床,一个黄色桶,用来装大小便,好像我小时,上海用的马桶。

(2)、该句子出自《黄碧云经典语录》:“我爱你,如鲸向海,似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3)、武侠是香港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浓墨重彩之笔,提到金庸,自然不得不想起倪匡。虽然倪匡先生写文章是出了名的快,不免行文间略显粗糙,但文采不可掩盖,各种奇思怪想确实令人佩服。《卫斯理》系列包括了很多的“悬疑灵异”小说,每部篇幅都不长,可以作为茶余饭后不错的消遣。毕竟倪匡真的是个编故事的天才。

(4)、其实你并不比别人更痛些,只是你表达的更精彩。——黄碧云

(5)、★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6)、然而,香港在小说中愈来愈少,在心头却愈逼愈近,黄碧云无法不能不面对香港。她终于决定为香港写史,验明妾身。

(7)、太阳仍然爬上,夜幕一样垂,夜央三时,一样有人熟睡有人清醒。

(8)、「从上海到长春,一样从泥黄的土地而渐见雪,就像生命渐渐走到静默无人之处,必将无所怨怼。」——黄碧云《无爱纪》

(9)、有时觉得“如约而至”是个多么美好的词。等的很苦,却从不辜负。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科恩

(10)、(24)刘平:《长毛·卢麒·黄碧云专访》,《虚词》2018年11月29日。https://p-articles.com/heteroglossia/%E9%95%B7%E6%AF%9B%EF%BC%8E%E7%9B%A7%E9%BA%92%EF%BC%8E%E9%BB%83%E7%A2%A7%E9%9B%B2

(11)、我们需要信心、希望、爱。世上种种却无法给我们这些。所以我总可以在教堂安身立命的,无论俗世有多聪明多复杂。

(12)、黄碧云搜集了大量的香港史料,然而写出来的书却题为“烈女图”。“烈女”并非中国古代守节牺牲之女,而是坚韧苦难之女,与《烈女图》相配合的,是后来的《烈佬传》,这一次写的不再是女性,而是作为“佬”的男性了。如果说《烈女图》写三代女性历史,《烈佬传》则仅仅写了一个下层边缘港人“我”的当代历史。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让“我”自叙自己的历史。这种口述并没有多少故事性,并且汗漫错乱,然而历史的原貌大概就是这样的。

(13)、Obviously,shedidwellindealingwithdifferentobstaclesinherlife.Aslongassheparticipatedinthoseactivities,shewouldtryherbestandenjoyit.Shesaysthisisbecausesheforcesherselftoadaptindifferentsituation,andwillingtobeoutofhercomfortzone.Ithink,thisisnotonlyakindofcourage,butalsoakindofability.

(14)、  记得有网友在网上说,读黄碧云读多了,就会有自杀的冲动。

(15)、(21)黄碧云:《卢麒之死封底语》,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8年版。

(16)、有时我想,爱不过是小恩小惠。我以为我可以独自过一生,我还是被打动了。

(17)、英国人的势力在香港日日衰微,自己的地位也堪堪不保,伊云思失落不已。他发现自己既没有前途,也没有后路,“我很渴望有一顶帽,好好的,保护我自己。来到香港以后,因为热,也因为容易,我已经忘记爱尔兰冷酷而又艰难的冬天了。”

(18)、两个人的事情都半世人了千连万连,不是抛弃不抛弃、有感情没感情可以说得明白。即使像影影着她那么决绝,从此不见不闻过去不想不提,过去的日子还是浅浅的`在她生命里有凹痕,毕竟那就是她所曾经有过的日子,怎样的秘密无人得知,她还是清清楚楚的知道。米记曾经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无法抹平。她对她生命里的痕迹,不一定是伤痕但让她的生命变得粗糙与沉静的,她都有怜惜之心因为她也曾何其细嫩,虽然她已经记不得细嫩的具体内容,只是一种感觉,每一件事情都来得太强:光太光,热太热,难堪的无论她怎样转脸,她还是非常难堪。——黄碧云《无爱纪》

(19)、黄碧云:《末日酒店》里,我想写的是时间与命运怎样相互缠绕。我以直觉去逼近时间与命运,再看在此之中,人是怎样的微小。我并不希望人是处于这样可悲而无助的境地的,现实生活中的我、求知的我、有信仰的我,时常在与这种直觉搏斗。但我还是隐隐觉得,在我的生命中,我是希望和愿意,永远被打败的。我愿意接受人的命运是可悲的,人在时间里是无助的。

(20)、她仍旧写人生的幻灭、命运的动荡、爱情的荒凉、亲情的疏漏,甚至更沉迷于对无望和黑暗的描写……或许可以如此断定:她压根儿就没写过有关美好的事物。又或许她根本连打算都未曾打算过,因她看不到,感受不到。

5、黄碧云mobi

(1)、她写命运,就写不堪,就写强硬,就写沉沦,就写耽溺,就写无奈与奢望。

(2)、与黄碧云写作转向同步的是她的语言转向。她开始厌恶自己过往的小说,原因就在于自恋色彩强烈的情感饱满张扬的文字造成读者的代入感,缺乏理性观照的距离。(15)尽管非虚构强调作者的介入,但对黄碧云而言,介入是一种伦理承担,具体到写作层面,作者却是不能成为独裁者。“小说所写的,很多我都听过或见过:我记下、组织、虚构,并且让我成为‘我’。我成为‘我’是我最困难的工作。”(16)在叙述层面还不识字的口述者——“烈佬”以主体身份与生命的尊严,而不是廉价的同情。然而,底层“烈佬”能说话吗?《烈佬传》要讲一个卑微的吸毒者故事,一个沉静无话的长期出入于各处监狱的他会使用什么语言,“微小艰难的话”如何在文本中呈现?《烈佬传》以第一人称讲述,作者抽离。黄碧云为烈佬创造了一种语言:糅合书面语与广东话,半文不白,口语加监房术语。黄碧云认为,“创作包括重塑语言,不是将广东话写下,便叫做香港文学作品”。(17)《烈佬传》其实是小说体的报道文学:“书用很多广东话,除了因为叙述者不识字,所以我写得愈接近口语愈好,但我也想到香港愈来愈为‘统’与‘一’,我不会叫口号撑乜撑物,但我写香港用口语,有一种身份的肯定,并且赋予尊严。”“纯用广东话,又失去‘传’的味道,所以写得半白话半书面语。”(18)拒绝使用华语世界普遍通行的语言,代之以还人物尊严的语言,“也藉此隐示语言主权”。她甚至坚持不为粤语方言加注。对非中心语言的坚持,必然造成阅读障碍,影响读者数量,但黄碧云不为出版印数写作。

(3)、远远看去优美而神秘的人和事,只要拉近了看,就会明白它们原来既不神秘又不优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而相比之下,内陆正处于文化大繁荣时期,青春文学又刚刚兴起,而读者基数又比香港高出不知多少倍。理所当然地,当一种新兴的文风出现时,便会受到热烈的追捧,且不论这文风是否成熟。

(5)、    而新作《微喜重行》,仍然延续了文本外在层面的节制感,并且作家对叙事语言本身的打磨与演进,已然内化为与小说主题的水乳交融。此作被作者定性为人生“祭文”,整体格调,颇有尘埃落定之感,不瞋不喜。就语言而言,行文用句皆相当朴素,句群之间的亦呈现出张驰有序的节奏。尤值一提的是,作者以语言为表,透射小说中所隐现的情感线索与人生况味。前半部,纪录青涩过往,以记叙白描为长,用笔朴拙简净:

(6)、从而黄碧云这个名字,在近些年,被广大读者提及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7)、★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8)、琦君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成因探析 古丽拜合热姆•卡得尔 P142

(9)、轻轻走,不要吵醒沉睡的诗人   施文英(法) P160

(10)、她心里总是若有所失,或许是因为失的不够多。毕竟这是个不完全的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完全全真真正正的,连破裂都不曾完全。——黄碧云《无爱纪》

(11)、我只是觉得倦,以为睡著了便没事。——黄碧云《沉默.暗哑.微小》

(12)、 ——泰戈尔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不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

(13)、(20)袁兆昌:《黄碧云:湾仔烈佬有话说》,《明报》(世纪版)2012年8月16日。

(14)、由此看,说《烈佬传》是粤语写作是不准确的,真正的粤语写作是外地评委们都看不懂的,也很难流传。当然,《烈佬传》也不像《虾球传》那样浅显易懂。黄碧云所继承的,是高雄的三及第写作传统,不过有所变革。三及第中的文言成份基本没有了,只剩下了二及地,即白话与粤语的结合,这样外地人虽不至于完全看不懂,但较三及第更加困难。如此看来,黄碧云作品中的香港性更高。

(15)、第二届于2008年颁出,授予了山东作家莫言的《生死疲劳》。莫言得知自己获奖时,用“平静”和“高兴”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回答媒体对他的访问。

(16)、“爱”的内容有一大部分是要陪伴你爱的人度过人生的灾难。

(17)、Perhaps unhappiness can stem from having only one perspective to play with. 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阿兰·德波顿

(18)、(22)郑政恒:《一九六黄碧云:香港还有故事未说》,(原题:卢麒与时代的幻灭),《明报》(香港)2018年4月15日。

(19)、   方国楚稍一睁眼,又想睡。书静替他穿上衬衫的袖子,他便醒了,说:“什么?”书静笑说:“这房子就是我的心,此心不留客。”方国楚也不搭腔,默默的穿衣服。他吻了她的额,便走了。午夜四时,书静把全屋的灯都开了,灯火通明,独自一人,坐在客厅里。

(20)、配合的,可以出她的一个《无爱纪》系列,放她的小说(我可以给你一个list),比如《突然我想起你的脸》《桃花红》《捕蝶者》《失城》,都可以归入。好像一年前国内有个青春小说作者用了同样的书名写了个小说,我翻过两页,是我不想翻第三页的小说。不知道这个已经被用过的名字是不是可以做书名。因为比较经典。

(1)、“非虚构”写作近年来在中国内地文坛受到高度关注,作品影响力已经溢出文学界,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主流报纸期刊的访谈、学术专栏的讨论之热已经无需在此处赘述。而世界范围内非虚构写作也受到高度肯定,2015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即为晚近一例,“她的复调作品是对我们时代的磨难与勇气的纪念”(颁奖词)。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新闻记者出身,善于以长期追踪采访当事人来记录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曾获19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蛰伏多年同为新闻记者出身的香港作家黄碧云近年的小说创作也出现明显的非虚构转向。黄碧云的转向当然不是趋新趋热的结果,但以偏居中国/世界“边缘”的香港,一个成名已久已步入理智之年却依然怀有写作理想和文学担当的作家,是如何实践其“有重量的自由”的文学信仰,她的非虚构转向是否有其香港的在地视角以及作家自身内在的写作逻辑呢?这是本文思考的起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