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绝命诗真伪

1、

(1)、但理想主义者就这么做了,因为“义”当如此,“义”无反顾。

(2)、爱国是高尚的,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却应该是平凡的。对于一个普通公民来说真正的爱国,就是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儿,努力做一个更优秀的人。

(3)、历史上的屈膝文人、磕头名士多了去了,阴曹地府来相会,谁也不许笑话谁,倒是个别不识时务不合群的异类反遭千年蔑笑。

(4)、我说:"文化革命破四旧的时候,我就发现,出身不好的人的处境,跟德国犹太人的处境如出一辙。"

(5)、在西方人眼里,李鸿章素有“东方俾斯麦”之称,在德国为他准备的行馆里,就并列挂着他和俾斯麦的照片。俾斯麦协助威廉国王统一了德意志各郡,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是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李鸿章本人也十分钦佩这位“铁血宰相”,让他没想到的是,当自己从车上走下来时,胸佩红鹰大十字宝星、头戴御赐王冠的俾斯麦,早已在门口迎候。但以梁启超的观点,李鸿章与俾斯麦,无论是在军事、内政还是在外交上,都无法相提并论。

(6)、奸d刊章谤告天,事成糜烂岂徒然。圣朝反坐无冤狱,纵死深恩荷保全。

(7)、李鸿章离开德国时,场面就有些冷清了,他没有能像德国人所希望的那样,订购大量的军火,德国人很不满意。这以后他访问了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和加拿大,所到之处,均受到各国政府热情的欢迎。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还陪同他检阅了一年一度的英国海军大演习,看着近百艘英国军舰驰骋于碧海蓝波之上,想起自己那支葬身海底的北洋舰队,李鸿章暗自神伤。

(8)、李鸿章是1868年在湖广总督任上,被授予协办大学士的,1872年曾国藩去世后,他又接任了他武英殿大学士的位子。1875年1月9日,他极为引人瞩目地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成为有清一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大臣。而这一令人吃惊的决定,是出自于两宫皇太后的旨意,其时同治皇帝正在病中。同治皇帝御名载淳,是慈禧太后的独子,大婚不久就受太监勾引,出宫去“八大胡同”冶游,结果得了花柳病。李鸿章是在皇帝大崩的前三天,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的,而且排名在两位满族军机大臣之前,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他在晚清政治格局中的举足轻重。

(9)、他说:"这些年来我们的声音没有人能听得见,出身不好的人在这个时代都有先天性的软骨病,没办法。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机会,发出了最强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为此我很满足。就为这个,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值得。"

(10)、《宋史》:哲宗立,始得归。苏轼、孙觉表言之,以为泉州教授。元符七年,再窜于英。徽宗立,赦之,仍还故官,又为蔡京所夺,自是不复出。布衣粝食,屏处田野,然一言一话,未尝忘君。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里人揭其闾为郑公坊,州县皆祀之于学。绍熙初,诏赠朝奉郎。

(11)、《侍儿小名录》云:“钱思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邓王旧曲,亦尝有‘帝乡烟雨销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

(12)、地铁里的空调都是日本大金的,赶紧把地铁通道给拆了

(13)、此词起兴用典,慷慨激昂,“猛虎山中行就缚,妖星天末看将灭”一句,豪气冲天,惜乎“趁秋波挽袖涴罗袍,沙场血”却尽显悲凉。

(14)、维新派寄希望于当时的工部右侍郎袁世凯,在局势紧迫时,光绪帝发出“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诏。

(15)、孔融笑了,哪有什么书籍出处,瞧你父子干的那些个丑事,借今喻古而已。孔融不用一个脏字,把曹操贬骂成“无知且无耻”,打嘴炮的本事堪称一绝。

(16)、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需要仰仗他人鼻息才能好好地活下去,实在是个很憋屈的事。

(17)、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或许谭继洵的不作为才是当时最明智的做法。

(18)、此时朝中明显分为两个派系,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大力推广新法,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进行了强烈的抵制和反对。

(19)、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20)、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挽长子谭嗣同

2、

(1)、曾农髯作胡小石先生鬻书直例云:“初为书师阿梅,于大小篆隶分,六朝今隶、草隶无不学。既而曰:山阴父子且各立门户。遂取流沙坠简及汉以来断碣荒碑,举世所弃者,穷竟其未发之蕴,而皆以孤峻横逸之气行之。髯尝语阿梅曰:小石书有万马突陈之势,犹能据辔从容,盖六朝之宋董也。或者曰:小石隘,其书矫。髯曰:其隘也,不可及也;其矫也,此其所以卓然能自立也。愿以告世之乞小石书者。”今论小石书法,早年篆隶悉用清道人颤涩之法,所作少有可观者,中岁参用伊汀州、何道州笔意,更复留心隋董美人志与常丑奴志等淳厚之作,结体用黄山谷法,稍有进境。晚年纵笔作草,取精用弘,自成面目,此期书法虽仍渊源李叟,而矫健开张,已非李所能范围者。

(2)、有一天,他跟我谈起电影,他问我,你看过《马门教授》那个电影吗?那是东德拍的电影,主题是反法西斯的。马门教授是一个犹太医生,当时犹太人在德国柏林受到迫害,学校里也发生了对犹太学生的孤立、围斗、驱赶。我说:"我看过这个电影,这些情况跟我国六六年夏天发生的情况没有什么区别。"

(3)、而变法对于守旧派的精神层面,更是直接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4)、当时,他的上司张之洞为自己的学生杨锐求情,军机大臣荣禄为自己的心腹林旭奔走,都以失败告终,更不要说身份地位低于他们的谭继洵了。

(5)、《中学文革报》发表的《出身论》文章的部分截图

(6)、《玄品录》:王道坚,龙虎山道士。政和问征赴阙,馆于太一宫。徽宗问以修炼延年之卫,奏曰:清静无为,轩黄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汉武所以罔功。未修炼,非天子事也。时方校定《道藏》经,制授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同校定道经。徽宗豫知国当有厄,命道坚禳之,奏曰:修德可以回天,桧禳之事,不敢误国。力请还山。绍兴初高宗复遣使召,先一日道坚呜鼓集大众举颂,有为报长安使,休寻海上山,比使至,已化去矣。

(7)、战死事小,失节事大。名节操守在有的人,哦不,是大多数人的眼里轻于鸿毛,但在有的人心中却重于泰山。

(8)、不过对于孔融的一再寻衅滋事,曹操实在忍无可忍了。

(9)、他看到这种情况,就有些不高兴,直接了当地说:"不行,你差远了。你得下点功夫好好学。学哲学可以深化你的思想,使你思考问题更加科学化、条理化。形式逻辑尤其重要!"我说:"我不是个纯理性的人,而且我嫌古典哲学太晦涩、太复杂,我宁愿看那些当代哲学。清晰明了。萨特和黑格尔完全是两回事儿。"

(10)、这支黄巾农民军的首领管亥向孔融发出了通牒:“借”粮一万石,否则就屠城。

(11)、结果清政府以3000万两“赎辽银”,赎回了辽东半岛,这使深谙春秋“合纵连横”策略的李鸿章,看见了一条“以夷制夷”的出路。不仅是李鸿章,当时就连翁同和、孙毓汶、张之洞、刘坤一这些中央和方面大员,也都高唱“联俄抗日”的论调。李鸿章在圣彼得堡,受到了空前盛大的接待,当他到达下榻的俄国商人巴舍夫的私邸时,他惊奇地发现,门前耸立的一座高大中式牌楼上插满了龙旗,而中间镶嵌着的,是他本人的大幅照片。

(12)、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13)、《杜拾遗补遗》:甫往耒阳,聂令不礼。一日,过江上州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唐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

(14)、这也是江淮间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新建石坊,暗示了一个时代的风向。

(15)、慈禧太后这样做,就是为了杀鸡儆猴,警告其他人。

(16)、武进谢仁湛二子皆有艺术天分,长觐虞字玉岑,次稚字稚柳。玉岑书法最有名,稚柳作《先兄行状》,称其书法如有宿慧,幼时涉笔即茂密恣肆。篆书气局闳博,不名一家,行草则俊朗如其人。苏仲翔出玉岑门下,《钵水斋谈丛》云:“词人谢玉岑名觐虞,风神秀朗,今之六朝人也。工倚声,出入玉田、白石。尤善钟鼎文字,识者谓不在缶翁下。偶临甲骨坠简,下及晋帖,亦复清隽可善。砚余作画,格致奇绝,在石涛、八大之间。张大千谓:外行画海内推玉岑第一。”

(17)、章草之得名,其说有三:后汉章帝好之,故名章草;前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又称急就章,遂呼章草;章奏赴急,乃谓章草。三说莫衷一是。今证以简牍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已见草率纵逸之笔,至于波磔分明之草书,则初见于西汉中后期之居延简。许叔重云“汉兴有草书”,斯言得之矣。章草既是解散隶体而来,起讫仍是隶法,出锋则生波磔。晋以后行楷新体既出,篇章古法浸废,虽仍称章草,区别今草只在字间不连续,捺笔出锋芒而已。阁帖中传章帝书千字文残幅、皇象文武将队帖、张芝秋凉平善帖、王大令江东帖,乃至盛称之松江本急就篇,尽是夹杂正书、行草笔意之新体章草,纯由隶书省变之古章草不复窥矣。礼失而求诸野。二十世纪初简牍文书出土,始揭章草古今流变之秘,乃有沈子培、王鲁生、王瑗仲诸公重光古学。羊欣所言“沉著痛快”,当是形容古体章草,然新体流传既久,近世亦有摹习者。顺德二罗昆季、富顺郑诵先,所作虽是新体,尚不失古法,故仍入此条。

(18)、但是,在孔融的眼里这并不是算一笔衡量利弊得失的经济账那么简单,此事关乎于“节”。

(19)、事实上,历史上人品差、却写得一笔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写出上佳诗作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20)、在他为儿子谭嗣同写的挽联中,“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想必他虽然不认可新思想,却对儿子的气节和慷慨赴死也是敬佩有加的。

3、

(1)、星期天,我们利用法定缝补时间的机会——这时候政府才发给我们针线,于是就把这集子装订出来两本,我们一人存留了一本。

(2)、不、不、不!抬回会馆之后,他坚决不让取出子弹,他甚至不愿包扎,要让洞穿的面颊和血衣,成为谈判桌上的筹码!刺杀李鸿章的是一个名叫小山丰太郎的日本浪人,他的行刺,完全打乱了日本政府的计划。李鸿章被刺后,国际舆论大哗,日本方面害怕列强趁机干涉,只得宣布无条件休战。日本天皇亲派御医前去治疗,伊藤博文也于夜间青衣小帽,亲往李鸿章下榻的寓所探望。合肥乡间流传一句话:“挨了一子弹,少了一万万”,是说由于李鸿章挨了一枪,使得日本政府被迫把赔款从三万万两白银,降到了两万万两。

(3)、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网络作协主席,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著有《季风来临》《北方驿站》《翁同龢》等。广泛参与电视策划与创作,担任多部近200集文化专题片和纪录片撰稿。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专题奖、中国优秀纪录片奖、安徽“五个一”工程奖等。

(4)、曹操的野心和手段足以令董卓心惊胆颤,因此必欲除之而后快。相形之下,孔融出于对汉室的忠心而在朝堂上奋力开展的言辞顶撞,对董卓而言则犹如隔靴搔痒。

(5)、哥哥为弟弟不务“实”的“义”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

(6)、1920年代中研院史语所成立,安阳小屯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彦堂董理其事,所撰《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殷历谱》最称殷墟研究扛鼎之作。董彦堂贡献甲文书法者有二:分盘庚至帝辛为五期,书风分别冠以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年代分期不仅为甲骨学研究之创获,亦令摹习者有章可循。甲骨字可识者不足二千,临摹较易,集字成文则难。彦堂作《甲骨文与中国文字》,主张“书法只是美术品之不能用学术立场加以限制”,强调“以古文字,作新篇章”。凡初文、假借,乃至释读者一家之言,皆可从权使用。此论诚有利于甲文书法之推广。

(7)、潘凫公性格虽然狷狂,作字却一笔不肯苟且。其专意书法乃在三十岁后,潜心帖学之真行草三体,绝无旁鹜。真书专守褚登善伊阙碑、孟法师碑;草书出入十七帖及书谱;行书自兰亭而下,直至松雪、伯机尽皆取法。著《中国书法简论》,颇多精辟之见。如谓明代书家不论声名之大小,写字皆能有趣味,而明人好名,人人皆欲作大师,往往在字形上出奇,以求与众不同,遂堕野狐,虽正人君子亦不免此弊,故明代缺乏能提挈时代之大师。移此论形容当今书坛,亦堪发人深省。

(8)、他似乎脑瓜里有个电脑储存系统,还装了一脑子棋谱。别说"橘中秘""梅花谱"那些名谱,就连一些不大有人知道的书,他都能头头是道讲给你听。

(9)、曹操依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切的欢乐只不过是“精神胜利法”的迷幻而已,殊不知吐口水者自个儿的小命都是攥在人家被吐者的手里,随时可能被捏爆。

(10)、凤子笔下天真之气乃本性使然。其毕生心血更于在艺术教育。创办正则艺专,抗战中辗转巴蜀,备极艰辛,因不善钻营,晚来声名寂寞。徐悲鸿云:“凤先生精于艺事,不被贫困所缚,其艺品与人品共存。”可以称为盖棺之论。

(11)、胡适之与陈仲甫之争,源于问题与主义,历八十余年风雨,是非曲直已渐分明。适之鼓吹新文化固然不遗余力,而倡导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为青年开列最低限度国学书目等,已令诸虚无论者瞠目,至于毕生崇尚思想自由,尤其不能见容于独夫。若干年来此岸以适之学术为讳言,诸弟子纷纷倒戈批判,良有已也。

(12)、后来,谭嗣同在家中被捕。王五在谭嗣同入狱后,仍设法打点狱卒,好让谭嗣同少受点苦。在狱中,谭嗣同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皆被判斩首之刑。

(13)、在捐官之前,谭嗣同曾四处游历,足迹遍布十余个省,十余年间,他行路八万余里,“引而长之,堪绕地球一周”,这些阅历难免使他的灵魂脱颖于当世;他观察风土人情,结交八方名士,开拓了眼界,也看清了当时的政局给黎民百姓带来的痛苦,也认清了列强干涉国体下的清政府种种之不堪,于是他奋而自励,决意为政体的改革献身。

(14)、李鸿章曾有言“局外论事易,局内处事难”,疆臣和词臣的分野,看出来了吧?而实际上,除了放弃越南这一番属国外,《中法新约》是晚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对外战争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没有赔款、没有割地的条约。但面对汹汹清议,李鸿章百口莫辩。更可怕的是,慈禧太后也开始对他不信任了。对清流和清议,李鸿章一向并不在意,一帮书蠹虫,还能翻了天啊?他怕的是慈禧太后,但也只能耐下心来等待,而不久机会就来了。北京有一座蚕池口教堂,靠近中南海,是康熙年间法国人所建,因为高高耸立,俯视宫廷内苑,成为慈禧太后一大心病。很多人出面,都没能把这座教堂请走。《中法新约》签订后,李鸿章进京陛见,慈禧太后当面交代,希望他能把这件事情办好。

(15)、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槩而相量。夫惟d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16)、钱瘦铁识郑大鹤在吴苦铁之先。十二岁学徒苏州汉贞阁碑帖铺,以好学精思,郑大鹤目为可造之才,遂引为弟子,督课书刻少有虚日。大鹤是真名士,天姿卓越,才学富赡,于书画印艺,评骘多于创作,识见之高,缶翁亦当避舍。瘦铁既从大鹤处饱餐法味,也如纳子悟得祖师西来意,宜其不为皮相所迷惑。受大鹤影响,瘦铁书法只在平实处用工夫,自谓“取其意,不重其形,撷其精,不袭其貌”。篆隶书不过石鼓、石门、张迁、衡方数种,略参新出简牍,萧疏奇宕,不受绳墨;真行草体则取法宣示、季直、曹娥、十七帖、书谱,少有旁骛。行笔拙重,不失洒脱。于孙过庭“初学布白,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数语最有会心,身体力行,书法成就转在缶门诸同学之上。晚来论书,动辄以金石气相标榜,吴缶翁书作固然是个中之尤者,而金石气息又岂止于斑驳鼎彝、断烂摩崖之间。缶翁尝以“食金石力,养草木心”八字赠王贤,个簃或不克当,移评瘦铁书法,庶几近之。

(17)、然而今天,当年淮军大营驻守的上海城南一带,所有的遗迹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鸿章踌躇满志的背影,隐覆在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场景之后。这一年的年底,清政府实授李鸿章为江苏巡抚,他从一介书生,一跃而为手握兵符的封疆大吏,而他这一年,才刚刚四十岁。

(18)、遇罗克和我的确不一样,他是一个斗士。生活一直把他放在逆流中,一直放在斗争的环境中。他必须成为战士。况且,他长期生活在底层,他也交了许多肝胆相照的朋友,友谊在当时的含意是:疾风劲草,两肋插刀。

(19)、耽乐艺事,有害修行,此佛所深诫。书法亦在游艺之例,上人以弘扬南山律学为己任,其所以不废书翰,乃是籍此传布法音,推广佛教。故披剃后作字不复龂龂于点画使转、布白安排,用笔锋芒悉敛,但求横竖平直而已。司空表圣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已道尽冲淡境界,移评上人书法最是颠扑不破者。上人书法本无法,今亦有摹习者。以灵台未能臻空明净寂之境,不免执世间俗谛以求之,此如《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0)、花钱捐官,这在清代官场上是常见现象,即使是那被历代看不起的商人都有了红顶子,但毕竟对由科举而仕的众举子来说,怎么也是看不起这买官之人的,这也是后人对谭嗣同的诟病之我至今也没弄清楚,一直高傲的他,以他的大才,为何要行这等被人看不起之事。

4、

(1)、没有人知道那一刻,他都想了些什么,历史将很多细节抹杀了,历史没有温情。骨瘦如柴的李鸿章,静静地躺在西跨院,感觉自己的生命,正一步步走向尽头。淮系的重要人物周馥,在保定直隶藩司衙门接到“相国病危,嘱速入京”的急电,匆忙赶往贤良寺,他见到的李鸿章,已是“鼻塞声重,精神困顿”。最让他悲愤的是,李鸿章逝世前一个小时,俄国公使竟然来到他的病榻前,逼迫他在中俄交收条约上签字。李鸿章一言不发,瞑目如死,俄国人竟然强迫他的助手,强夺李鸿章的印信,面对此情此景,周馥不由得放声大哭。

(2)、它现在的名字叫“李府”,是目前合肥最拿得出手的一张文化名片。临近岁末,李府所在的合肥步行街人头攒动,张灯结彩。一些衣着光鲜的外地游客鱼贯而入,是慕名而来的旅游团。李氏故居建于19世纪末期,李鸿章一跃而为疆臣领袖之后,其兄李翰章此时也已身居高位。据李家后人,“老三房”的李国衡夫人高氏说,这座房子是属于“老二房”的,他们“老三房”的宅子,在今天合肥怡和锦江饭店一带。李国衡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之孙,清朝举人,在合肥小有名气,曾出资修建“廉泉井亭”,并撰文记载贪官因喝“廉泉”水而头痛的传说,今天,在包公祠的亭壁上,还能看到他的这篇奇文。

(3)、第二次,晋灵公觉得人不靠谱,还得用狗,于是乘着请赵盾喝酒,准备猛犬和甲士准备动手。

(4)、与他一同英勇就义的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5)、阮大铖不但在诗歌作上文采斐然,在戏曲创作上更是个中高手,现在有许多古戏曲研究的学者直言其戏剧创作水平远超“临川四梦”,文学成就超过了关汉卿。查《中国大百科全书》之《中国文学分卷》,阮大铖的名字赫然位列“清传奇杂剧作家”之中。

(6)、‍注:沙鸣山,相传有次征战,一队将士被该沙丘吞没,沙鸣之声乃是征魂们在地下的呐喊。

(7)、李鸿章就这样带着他的屈辱使命,开始了他屈辱的日本之行。这时他还不知道,在日本等待他的,还有一场血光之灾。他已经到了人生暮年,须发皆白了,二月的寒风里,愈加伶仃。马关的春帆楼,是当地一家著名的河豚馆,主人名叫藤野美智子,是一个美艳的寡妇。春帆楼的地势很好,面对关门海峡,伊藤博文经常光顾这里。这一天他凭楼远眺,看到万顷碧波之上,往来着点点渔帆,联想到自号“春亩”,于是灵机一动,给这家河豚馆起名为“春帆楼”。

(8)、"别废话!不和你耽误时间了。你想想吧,还有什么话想和你家里说,5分钟以后再告诉我们。"

(9)、谭继洵的性格循规蹈矩,在他中举人后,太平天国起义大军红轰轰烈烈,闹得整个天下沸沸扬扬。当时许多湘籍士大夫,都弃文从武,另辟奇径去建功立业。而他继续循规蹈矩,奔走在科举的路上。

(10)、甲午战败,天朝大国被历代没拿正眼看过的蕞尔小国日本给胖揍倒地,这对国人是极大之刺激,于是发生了“公车上书”事件,当时在北京参与科举考试的儒生们上书要求维新变法。

(11)、评判一个人的孝与不孝难道不以其父母亲人的切身感受为准?孔融十三岁丧父痛哭到不能站立,十六岁争着为母亲、哥哥扛罪赴死,家人亲族中没人举告他不孝,岂能因为毫不相关之人提供两句既没有录音、又没有笔迹,无法辨别真伪的言语就以不孝定死罪?

(12)、缅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逆势而行,缅怀他那不务“实”之“节”。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侈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15)、余学习书法在1982年,于时参考资料甚少,偶得成都古籍书店重印《书法史》、《书学格言》,如获至宝。自首至尾翻阅一过,虽多数内容懵然未解,而编著者海南文昌祝乙秋先生姓字深入脑海矣。其后未久,《书法报》、《书谱》先后刊载祝翁书学介绍。翁有论著七十种,三百余万言;临摹碑帖百廿品,皆百余回,多者乃至数百通。用力勤,见解精,时论推为包康以后第一人云云。于是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丁丑首夏,自吴中祝嘉书学院邮获《逆耳集》、《书法管窥》、《书法罪言》三种合册,则翁绝笔之作,勒口文字介绍祝翁学术,持论甚平。其略云:祝乙秋论书崇尚周秦汉魏六朝风骨,力倡悬臂中锋、全身力到,阐扬蔡邕疾涩之说,傅山宁拙毋巧之旨,大声疾呼,不遗余力。以矫正时病,丕振书风为己任。书法喜秦汉之质朴,六朝之丑拙,曾精临一百二十多种碑帖,其书真草隶篆俱善,雄强老辣,高古拙厚,举笔横扫,直开胸意,无雕琢之习,无酸腐之气,一如其人。

(16)、傅青主论书有“四宁四毋”之论,沈乙庵则身体力行之。王瑗仲云:“先生晚年自行变法,冶碑帖于一炉,又取明人黄道周、倪鸿宝两家笔法,参分隶而加以变化。”倪、黄结字正以拙丑奇崛为特点,乙庵更益以流沙坠简、魏齐造像而夸张之。方笔转指,翻覆盘旋,如游龙戏凤,奇趣横生。此如曾农髯所评:“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翁方纲一生之误在稳,刘墉八十岁以后能到不稳,何子贞七十以后更不稳。惟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愈不稳则愈妙。”今观乙庵晚年书作,字字险绝,无一字能稳,而通篇气度,又复无一字不安稳者。

(17)、朱复戡生有夙慧,髫龄写石鼓文见知于吴缶翁,缶翁以小畏友呼之,后与沙孟海同师张让获益甚多。十七岁入海上题襟馆,周旋诸老辈间,颇邀奖掖,弱冠即有印谱、字帖出版。其后游学法兰西,旋受聘教授上海美专,一时令名满天下。时议以为“使冬心、叔未诸老见之,亦当畏此后生”。五十岁以后移家山左,声名渐晦。至老复出,以半生蹭蹬,锐气消磨殆尽,作诗念念不忘称颂天恩浩荡,令人厌,亦复令人怜。唯著作均自检署,坚拒所谓名家手笔,稍存旧时风骨。出版《修补草诀歌》、《草书千字文》,首页皆冠以自作诗云:“扉页签条都自写,毋庸鸿博任涂鸦。忍将敝帚置高阁,留与后人扫落花。”

(18)、王五力劝谭嗣同逃离京城,但被谭嗣同谢绝了。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

(19)、萧蜕阁十三岁时为广州大兴国货公司题额,更书写丈二匹联:“大好河山,四有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乃得有粤海神童之誉。康南海在简琴斋处获观所临散氏盘,诧为奇才,赠诗云:“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蜕阁作联报之:“大哉南海;撮尔须弥。”南海爱其才思便给,遂引为入室弟子。蜕阁毕生周旋三石一盘,林散之题其石门颂临本有句云:“能从笔法追刀法,圆转自如出性灵。我亦喜临汉隶字,未能如此见精神。”高二适诗:“忆昔周遭独石桥,闻将大字郁岧峣。卅年老笔纷披在,真见摩崖汉隶超。”“临本堪称夺雪霜,扫除虵蛭稼苗良。高亭未比褒斜道,不得同君榜蜀冈。”萧蜕阁尤喜作榜书,排奡雄放,愈大愈佳,虽稍悖乃师“作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简穆为上,雄浑雅健次之,若有意作气势,便是伧父”之旨趣,而襟怀气魄,须眉亦当束手。江苏美术出版社曾影印其书法集,多耄耋以后之作,如非专门说明,孰能看出竟出九十老妪腕底。萧蜕阁亦能操铁笔,常用之“萧娴”白文、“枕琴室主”朱文皆其手镌,深稳厚朴,直入汉人堂奥,惜不多作,故姓字未得列入《点将录》中。

(20)、狷介匪易,狷介有品尤难,梅赧翁早年以书法不中程式见黜,不得与省试,遂终身不谋仕进,不交权贵,以布衣终老。尝应甬上阿育王寺之请题写抱柱楹帖,纯用篆笔,虽字大径尺,而含蓄停匀,见者称善。寺主又请题天王殿额,赧翁知天童寺旧有密云圆悟禅师书此三字,遂日夕观摩,然自书数十纸,皆不能过密云之作,乃辞谢,请寺主遣人钩摹刻匾,其服善如此。

5、

(1)、仁和高邕之早年酷好李北海书,劬学致病,病起号苦李,别署李盦,用功更勤。中年后复取瘗鹤铭,酝酿风骨。鬻书海上,除吴缶翁外,一时书家无有能与之抗衡者。邕之于己书亦深自负,有十二字白文印云“高聋公留真迹与人间垂千古”。辛亥鼎革,清道人亦来沪渎,以掣颤哗众,惊世骇俗,求字者趋之若鹜,邕之书名遂为梅庵所掩。张冷僧本是帖学正宗,论高邕之有诗云:“少法平原后师李,暮年致力在隋碑。近时海上谈书艺,只有聋公守旧规。”自注文字扬高而抑李,倾向甚明:“邕之三十左右尚法鲁公,予见临争座一通,极得笔意,暮年化北海倾侧之习为整齐,实得力于隋碑,转折分明,起讫斩截,故自合法。以视汪渊若之砌字,唐驼之涂字,李梅庵、曾农髯之画字,不可同日语矣。清道人写唐碑,工力极深,盖源于徐季海,独在海上鬻书,变此恶劣之体。”

(2)、一夜小床前,灯花雨中结。我欲照浮生,一笑浮生灭。

(3)、福厂传世书迹虽以册页居多,最佳妙者实为屏条楹帖,正文或篆或分,疏散错落;款字必用正书,秀逸清淡;钤印必数枚,皆手自镌刻,或朱或白,印文必能与正文相谐恰。通篇看来,便是一轴倪高士平远山水,雅不可及。惜《品藻录》囿于习惯,冲淡条不取篆隶名家,而福厂所臻境界,又岂止洗练所能局限哉。

(4)、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岩。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悉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莺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5)、一年前的3月14日,他也是从这里登船,去往日本的马关。不堪回首啊,那蚀骨锥心一般的屈辱。他面颊上的枪伤隐隐作痛,子弹硬硬的,仍然嵌在骨缝中。他想就让它永远待在这里吧,也许这样,能够减轻一点自身的悔恨和痛苦。

(6)、论书法功力,邓粪翁与马公愚相当,皆是胸罗百家而鼎鼐尚欠调和者。但粪翁毕竟治印高手,故篆隶金石韵味浓郁,成就居公愚之上。隶书初学伊墨卿,能乱真。既列萧蜕庵门墙,改习汉碑,浸淫史晨、衡方、白石神君等规整一格分书。篆书亦恪守师法,肆力石鼓、峄山。散木中年所作篆隶,皆未能脱出虞山范围。晚年潦倒京华,又以病刖去一足,书风大变,遂改旧日之宁静典雅为沉郁深厚。所作篆分,杂糅甲金简帛,分布参治印法度,纵横捭阖。自评云:“非篆非籀,非古非今,是自己家数,不自门入。”款字行草亦脱出二王窠臼,古拙苍润,如是方显名士本色,是真所谓穷而后工者。此体为粪翁所创,无以名之,呼作草篆草隶可也。结字虽然草草,而章法谨严,不悖六书,绝非明赵凡夫之以草作篆可比拟。体格新创,翁以病殁,未及发扬光大,高弟单琴宰晚年始学此体,亦未克成就,惜哉。

(7)、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约卒于公元858年)

(8)、谭嗣同死时只有33岁,他是父亲谭继洵42岁才生下的长子,他的死带给父亲的悲痛不言而喻。悲痛之下,谭继洵为儿子写了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9)、我是不知道这康有为曾说过谭嗣同“无将相之相”一语,也不了解康有为说这话的语境,即使有也不应该是忌妒,应该理解为是为了提高自己,将自己树为保皇复兴领袖之目的,其中也有为其可惜,不应该作此无谓牺牲之意,只有如他这样,忍一时之忿,图来日之兴之人,方为领袖,因为,康有为贬低谭嗣同对自己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10)、另一个要论知名度倒也不逊于曹操,却是个死守理想主义教条,顽固不化,偏要与竞争潮流大势逆向而行的迂腐文人。其除了让个梨子给兄弟吃的儿童启蒙故事之外,好像就没什么特别值得在意的了,他的名字叫孔融。

(11)、编者按:遇罗克先生离开世界已经45年了(当时为2015年),我们请当年跟他同一个牢房的张郎郎先生写了一段回忆,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