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特点和精神

1、梅花的特点和精神品质写一段话

(1)、梅花的品格: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象征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2)、傲骨梅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花是岁寒三友之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所以,她象征高洁、坚强的人。

(3)、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分干部转移上山。

(4)、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梅花精神表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5)、粉红色的梅花如情窦初开的少女的面颊,带着十二分的羞涩,如描似画,柔情似水。置身其中赏心悦目,遐思无限,流连忘返。

(6)、每当梅花盛开的季节,我都会留连于梅林之中,见那繁花似锦的壮景,如春潮澎湃,令人欢欣鼓舞,精神振奋。尤其看到野生古梅群万花飞泄气势磅礴的景象,为梅花写照的创作冲动油然而生。

(7)、梅树是蔷薇科杏属乔木植物,树木高度在4~10米之间,树皮较为光滑,颜色为灰绿色。叶片多呈卵状或长圆状,颜色为暗绿色,边缘呈锯齿状。果实呈球状,颜色为黄色或绿白色,覆有柔毛,味道较酸,果期在5~6月之间,果核扁圆。

(8)、“一种表现共同心理的共同文化之所以为一个民族所必需,是因为它有民族认同的巨大价值”。

(9)、唐建的梅缘似乎是注定的,好运接踵而来。2016年初春,他首次来到澜沧江边废弃了的山村———梅子里,发现了一棵没有著录的约三人围的古梅,由于当地古梅保护意识淡薄,梅花主人欲售古梅谋利,老梅已岌岌可危!唐建心急如焚,经多方努力后得以挂牌保护。今古梅保护修缮完毕,濒临澜沧江高高的围墙筑成,且经专家鉴定,此梅为宋梅。“手抚老柯辞老友,吾心护佑似钢坚。”唐建欣喜感怀,由此开启了他的漫漫护梅之旅。

(10)、从“骨气”“生气”“清气”几方面来理解梅花的精神气质,对我们的创作会有很多帮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整体。“骨气”里蕴积着“生气”和“清气”,“生气”里同样透露着“清气”和“骨气”,只是根据作者构思立意的不同,画面境界的不同,有所侧重而已。

(11)、于是梅之品格,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崇仰,梅之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2)、本期讲堂就和大家聊一聊梅花精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3)、现代社会对梅花精神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人对梅花精神的认识表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14)、唐建的创作既遵循文人画的路径,坚持笔墨传统,又融合西画的造型方法,吸收其它姊妹艺术的技巧。他在中外艺术传统氛围内熏陶受益,但又不愿简单地承继中西画的艺术传统,而立志有所突破、创新。他认为,只能通过对既有模式重新加以提炼与组合,并在此过程中大胆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进行新的创造,中国画才能在新时代有所作为。显然,唐建的艺术观念有突破性,不过他的这种突破性是建立在对传统尊崇、热爱和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要把新旧传统向前推进的、带有建设性的突破。他对中外艺术有冷静、理性的分析,他深知传统文人画的优长与不足以及“五四”之后中国画发展的艰辛曲折。在他的画作面前,我们为他准确、生动地把握对象的形、神,为他挥洒自如地运用线、墨、彩,为他塑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而心生赞叹。唐建笔下的物象具体、丰满而生动,意境沉静而淡远,中国画写意手法反映现实的写实能力,在他这里得以鲜明的彰显。

(15)、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什么花,或许很多人都会有争议,但是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最冷艳最高洁最骄傲的花朵,那很多人都会说是梅花了。

(16)、在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领域,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思想敏锐、富于开拓精神的中青年画家,由于他们的努力,中国画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得以在较高的文化层面上展开,从而在整个社会文化活动中,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唐建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与活跃的艺术创作,从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两方面不断深入探索,不断互为阐释并生发新意,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17)、陶冷月尤其擅长在画中将中西合璧的月夜景色描绘出来,同时擅长多种绘画题材,他也是画梅的最佳高手。

(18)、梅原产中国,我国植梅的历史大约始于商代。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有与“梅”有关的诗文,如《尚书·说命下》中“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诗经中的《摽有梅》诗篇:“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自魏晋至唐时期吟梅之风盛行,梅花也逐渐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文学上有关梅花的吟诵带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宋元时期咏梅文化繁盛,画梅群体逐渐壮大,梅花高洁、清冷、孤傲的精神品质成为文人画家热衷表现的题材。至近代,更是以梅花来象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仅诗人、文人画家、已至革命者都爱梅、画梅、咏梅、推崇着梅花精神,梅花精神逐渐成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9)、梅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凭着耐寒的特性成为代表冬季的花。

(20)、《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系列文章链接:

2、梅花的特点和精神作文150字

(1)、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梅花的科学栽植及其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陈俊愉先生成功地领导了全国梅花事业的发展,在“南梅北移”理论指导下,实现了“梅花万树,南北齐开”的梦想。

(2)、梅(学名:Armeniacamume 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

(3)、梅花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名花,分布广泛,应用与栽培历史久远。梅花,亦是武汉与南京的市花。今年的梅花盛开之际,明孝陵博物馆策划《乾坤清气——南京梅花山与梅花文化专题展》,意在从文化视角入手,解读梅花的独特魅力,揭示明孝陵梅花山的前世今生,弘扬傲霜凌雪、坚贞刚强、清芬高雅的梅花精神。现推出线上展览,带领大家“云游”梅花山,游出品质和深度!(小编偷偷告诉你:文末设置有奖问答,答案都在展览中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梅花的科学栽植及其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整体看,这是一个接续历史并由科学技术研究为发端,在梅花引种驯化、园林景观形成、文化彰显发扬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的集成时代。

(5)、董寿平是非常著名的写意画家以及书法家了,在晚年的时候尤其著名,他以黄山作为题材来画山水,同时也非常的擅长书法。在他笔下的梅花,被人们认为堪称绝技,可见他的笔墨手法之高超。

(6)、梅花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是由于梅花的生物特性暗合了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取向。本来一般的花卉,通过千百年来与人类的互相认知,人类不断地培育了它,它反过来给人类以无尽的美妙享受与精神砥砺,进而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

(7)、由此可见,对梅之“生气”的表现,关键在于作者对梅花生存状态的深入体察和对梅花精神气质的深刻理解。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它既要有审美经验的不断累积,艺术规律的反复实践,又需要一种执着探求的精神。许多画梅名家都是“梅痴”,乍暖还寒二月天,他们千里赴梅林,从蓓蕾初成到花开花落,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从访梅、观梅、忆梅、惜梅,到恋梅、悟梅、梦梅、寄梅,达到“我是梅花花是我”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同时,学画也要经历一个“师古人”的阶段,在潜心临摹历代名家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归纳技法,提升立意,积累经验,启发文思。“得之目,寓诸心,而形于笔墨”。只有“神具心胸”,方可“生自指腕”。

(8)、梅花为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小枝绿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

(9)、这一时期,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先生在北京成功地领导了全国梅花事业的发展,在提出并实践了55年(1957—2012年)“南梅北移”理论指导下,梅花的栽植分布从传统意识中以长江流域为主快速向中原地区、华北地区扩展,以2005年北京植物园的赏梅会和2008年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群众性梅花文化节成功举办为重要标志,不仅结束了北京无梅、少梅的历史,更进一步在“三北”地区获得成功,实现了“梅花万树,南北齐开”的梦想。

(10)、红色的梅花艳若桃李,灿如云霞,又如燃烧的火焰、舞动的红旗,极为绚丽,颇具感染力。观之使人受到鼓舞,感到振奋,心中腾起异样的激动。

(11)、    梅花精神所代表民族风骨,早已深入人心,不但国人妇孺皆知,国际上对这一点也是看法一致,普遍认为梅花是中国人的标志。

(12)、梅花的精神品质为高雅廉洁,它通常冒着风雪气候孤傲的开放,不与百花争艳,对于生命有着洒脱的态度,就像一位品质高雅的政客,不为自身利益,只为国家的存亡和名族的复兴,大义凛然。

(13)、习近平总书记在率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中引用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用梅花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与价值观做了阐示,也让梅花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又绽放出了绚丽的光芒。

(14)、    近代以来,梅花精神从浩瀚的梅花文化被提炼出来,从清代以前大多以个人情志自许,逐步过渡升华到近、现代对民族风骨和意志的自况,彰显出了梅花精神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必然和重要的文化演进过程。

(15)、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喜空气湿度较大,但忌暴雨。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

(16)、他在《谈梅花,说中道,话统以迎二十一世纪》中称:“梅花自古以来为国人所崇敬的事实,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任何中国人,不论在国内在国外,都以爱梅为荣”、“梅蕴藏着中国人的特性本质,散发着中国人的道统,凝聚着人类的人性文化”。

(17)、近代以来,与其说梅花精神从浩瀚的梅花文化被提炼出来,不如说梅花精神是从几千年梅花文化的沃土中成长发育而来。

(18)、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凌寒独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作为岁寒三友之亦是四君子之它以及其富有张力且明媚的色彩成为冬日一道瑰丽的风景线。因此人们总是用梅花比喻拥有傲骨之风、生性高洁、不畏艰难、顽强不息、不屈不挠、贫寒却有德行的人。

(19)、陈半丁主要是以写意花卉最为知名的,他的作品能够融合古代各家画法之所长,能够以简单的笔墨和沉着的色彩来对花卉和鸟兽进行描绘。

(20)、唐建是六十年代后出生、在艺术创作与理论方面都颇有建树的中国当代中青年画家。多年来,他含辛茹苦而又意气风发地劳作、耕耘,以其厚重的学术功底,勤奋的艺术实践,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成为在中国画创作、教学与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的中青年艺术家。唐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导,曾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十余次个人画展,出版了多部画集和理论著作。他善于将特定文化内涵和学术理念融入创作之中,注重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的这次画展,便可以看作是他对中国艺术传统与当下艺术实践的一种梳理、研究与分析,同时也是他将艺术实践不断思考、提升的成果。在这些作品中,诸如关于“形神”、“意境”、“繁简”、“线”等传统命题,都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作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与见解。

3、梅花的特点和精神作文

(1)、唐建在艺术理论中坚持“传统与创新”并重的艺术观念,并在其艺术实践中坚持体现这种艺术理念。他注重一边从古今中外艺术传统中学习优秀的品质,为我所用;一边坚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他认为:“如果我们像徐悲鸿先生所讲的那样,‘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能够从中国古代儒、道、释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必能创造出了更加辉煌的新时代的中国画来。”这可以看作是他最为执著追求的艺术理念。再比如他曾在《我看八大》的文章中提出,“我们从崇拜中学习伟大的精神,在其中构筑自我风格的大厦。一句话,我们在对大师的崇拜中接近大师。”由此可见,他对传统的艺术态度:“有承有破”、“法自我立”。

(2)、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萼筒宽钟形,萼片卵形或近圆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3)、为了解梅花的相关文化历史,我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中国绘画史,撰写下了《梅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梅花的审美欣赏和精神象征》等论文;为学习借鉴古人先贤们的梅画,我将历代名家的梅花作品一一加以分析研究和对比解析,从中汲取艺术养分;为探索形成个人的风格画貌,创作中大胆实验,融合西方画理和其他画类的技法,为我所用以求新意;为掌握梅花的特征,我遍访国内外古梅,通过采风写生收集到大量第一手的梅花信息资料,为梅花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4)、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梅花文化发展的标志是1929年国民政府将梅花作为国花。早在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5)、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诗人,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写出了《卜算子·咏梅》和《七律·冬云》。结合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气候和国内自然灾害,他用梅花精神来表达民族气概无疑是成功的。毛泽东在一生中虽然只写过这两首梅花诗词,但均以思想高迈闻名于世。

(6)、支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文汇、香港商报、中国文化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走向世界》杂志社、山东画报出版社、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中国山东网、今日头条、抖音、天下收藏发布

(7)、红色的梅花艳若桃李,灿如云霞,又如燃烧的火焰、舞动的红旗,极为绚丽,颇具感染力。观之使人受到鼓舞,感到振奋,心中腾起异样的激动。

(8)、董怀勇 1968年生,江苏兴化人,师从著名花鸟画家范石甫、李自强、何水法等先生。2013年结业于杭州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中国花鸟画写生创作班。                             

(9)、于是梅之品格,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崇仰,梅之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11)、    似乎不需要专门教育就能够让任何人心领神会,不需要专门学习就可以知道什么是梅花精神,知道梅花精神的特殊指向。

(12)、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梅花具有耐寒的特性,成为了许多文人之士非常喜欢的一种花卉,因为梅花正是代表着他们心中不屈不挠的象征。

(13)、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14)、唐建对永平古梅情有独钟。永平县野生梅为中国古梅及古梅文化较集中的代表区域。2007年当他初次来到花桥村普照寺时,这里还是一个小学,普照寺内的元梅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棵元梅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林则徐、李根源、赵藩等对其均有记载,这也是永平县唯一有历史记载的古梅,唐建称它为“天下第一奇梅”,并赋诗云:“何人十载博南客?踏遍苍山觅玉葩。霜结千年香彻骨,半生相识是梅花。”此后每年他都会随着花期的到来带学生、朋友来到花桥,成为最早关注元梅的画家之一。

(15)、此时,联想到古人画梅以宜少宜瘦之说,顿觉不足以表达此景此情。笔墨当随时代,写梅意表胸襟。如元代名家王冕的《墨梅图》,明代陈宪章的《万玉图》,清代金农的《梅花》都以枝繁花茂,气势袭人的艺术魅力而传世,为人称道。我认为,在如今这样一个大时代,新时代,美术作品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也是“百花齐放”的要义所在。 

(16)、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

(17)、《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系列文章链接:

(18)、于是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元朝廷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

(19)、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独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

(20)、宋元时期,栽培梅花的新品种大量涌现,栽培技艺不断提高,和梅花有关的诗文书画作品纷纷问世,作品之多堪为历代之最,梅花于此时确定了百花独尊、群芳之首的地位。

4、梅花的特点和精神300字

(1)、1929年国民政府提议将梅花作为国花,认为梅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这一历史时期对梅花文化最为突出的贡献。

(2)、唐建一路寻梅的背后,充满着艰辛和奇缘。他爱梅、痴梅、寻梅,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是锲而不舍的梅花精神。当时交通不便,古梅都生长在深山幽谷、江水湍急、山路崎岖之地,加之高原反应,一路颠簸起伏,至古梅时往往已是疲惫不堪,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唐建寻梅的步伐。最为新奇的是南大坪访梅,当行进到大山深处,大家都想放弃时,只有唐建仍在坚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远远地嗅到了梅香。南大坪是一个漫山遍野开满了梅花的世外桃源,说来也奇,在村子里见到的第一人,正是梅花的主人。洱源县南大坪村有数十棵古梅,其中一棵500多年的古梅,树高7—8米,树冠10多米,这棵古梅如仰慕已久的朋友,在万朵梅花怒放的冬季,得睹芳容。回龙古梅植于剑川甸南乡回龙村东山脚下,树龄为600年以上。当唐建辗转来到这里时,村子寂静得空无一人,终于看到了一位背筐的大嫂,向前询问,或许语言不通,大嫂示意跟她走,才知她竟是梅花的主人!但见老梅,早在三年前被大火烧掉,只残留下树根,唐建不禁潸然泪下,暗下护梅决心。

(3)、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干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5)、众所周知,梅是先花而后叶,因此,在梅花开放的时节,并无绿叶相衬,这倒愈发显得清闲。尤其是夜闲云静,月下水边,雪中这些环境的营造,则更显得玉洁冰清,心旷神怡。宋代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咏唱,就因为它道出了梅花的清新韵致,并把这种美典型化、理想化。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更将梅花那卓然不群的气质引入了千百年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6)、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7)、梅花以它的坚贞不渝、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因此人们总是用梅花比喻拥有傲骨之风、生性高洁、不畏艰难、顽强不息、不屈不挠、贫寒却有德行的人。

(8)、梅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印记与符号,从来没有因为政治见解、民族习俗、历史更替而受损或削弱,反而是经历了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淬炼,变得愈加深厚与纯粹,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而为全民族所珍视。

(9)、以古梅入画更能表现其铁骨沧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范。因为大自然和岁月年轮是最好的雕塑师,只要留心观察,就会被古梅树那极其丰富,天然雕饰的形象所感动,为之写照笔墨即成最好的诠释语言。 

(10)、唐建以爱梅、访梅、画梅、护梅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梅花精神的真谛,同时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由各界爱梅、护梅人士组成的“梅友公社”,形成一个保护古梅的民间组织,许多古梅得以发现并妥善得到保护。

(11)、   上海淀山梅园        无锡荣氏梅园

(12)、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

(13)、第出现了以“民族团结,两岸统一”为要义的崭新呼声。20世纪80年代初,海峡对岸的蒋纬国提出梅花十大精神:“先木而春,含苞吐芬,具领袖群伦精神;花先于叶,傲然挺立,具自立自强精神;花不朝天,栉比倾生,具维护道统精神;暗香扑鼻,清幽宜人,具雅逸坚贞精神;傲霜励雪,寒而愈香,具坚忍不拔精神;疏影横斜,错落有致,具互助团结精神;千年不朽,愈久愈发,具老而弥坚精神;枯木能春,生机盎然,具不屈不挠精神;合木人母,表梅哲性,具文化基本精神;我爱梅花,更爱中华,具民族统一精神。”

(14)、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若遇低温,开花期延后,若开花时遇低温,则花期可延长。

(1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元代诗人、画家王冕在《墨梅》上的自作题画诗,表达了中国人所追崇的精神世界:不慕虚名、不惧困苦、自信从容、砥砺前行……正如凌寒开放、芳香高洁的梅花。

(16)、提到梅花,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梅花在很多国人眼里不仅是一种花,更是一种品质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17)、因“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品质,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18)、当时,在南京中山陵,梅花以“纯洁的花朵、芳馨的幽香、严格的质朴”而受人欣赏,“此坚贞纯朴之花为来自各方的热情景仰者提供了聚会的机会”。

(19)、”,所谓梅得其清,实际上就是将“清气”作为理解梅之气质的一种概括。宋代杨补之开创了墨线圈花的画梅新体,疏枝苍劲,清气袭人,以后历代画家多有沿袭,意在表现梅之清韵。“冰其雪掠难损质,素心玉面水晶盘”,将梅花之清气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其香也清,其清也真,朴实其本,铁骨其魂,这实际上是基于画家本人理想与情操的一种特殊感受,不但要画出现实中梅花的物象特征,而且要表达出理想中梅花的精神本质,借梅之景抒已之情。

(20)、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