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恍然大悟的成语

1、形容恍然大悟的成语四个字

(1)、(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3)、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白话文:我听到管仲的话,如同梦中醒来。)

(4)、(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5)、● 安徽贪官的手表,起拍价720万元!数万人围观

(6)、(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7)、衣冠楚楚  膀大腰圆 披头散发 相貌堂堂  

(8)、顿开茅塞(dùnkāimáosè):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9)、★采用《米小圈上学记》中备受小学生喜爱的人物形象

(10)、(爱的礼物)作为王老师的粉丝,能有什么享受?

(11)、示例:这在曹雪芹自不免奇怪,再从头想一想,他刚才守口如瓶的那种诡秘神态,憬然有悟。 

(12)、豁然贯通(huòránguàntōng):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13)、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黑社会的性质。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14)、张口结舌  口若悬河  强词夺理 道听途说

(15)、(释义):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16)、(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7)、新意:形容某人前后的体重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

(18)、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19)、因为道是先于天地生的,且恒常存在于任何时间与空间,所以不可能有具体的形状,比如方有方之道,圆有圆之道,长有长之道,短有短之道,火有之火道,水有水之道,天道、地道、人道,等等,各有其道。只有各循其道,才能无为而无不为,逍遥自在。

(20)、(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2、形容恍然大悟的名句

(1)、我大彻大悟。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其实那本是他们二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我不过一个路人,模模糊糊被牵扯进来,是命中的劫数。唐七公子

(2)、(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突然醒悟

(3)、旧意:“宅心仁厚”,形容人忠心而厚道,待人宽容。

(4)、(释义)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5)、老子为什么把“无”作为“道”的别称呢?因为“道“是抽象的,既没有方圆长短粗细大小的具体形象,也没有特定方位、颜色、性质,没办法用自身的感官去感触体验,故以“无”的概念来代替它,以便说明它的客观存在与作用。

(6)、其实,《道德经》一切玄之又玄的法门就在一个成语里,叫做“无中生有”,就是说,宇宙万物,虚实主客等等一切存在,都源于一个字:无。这是老子的最伟大发现,不光给中国本土文化奠定了哲学基础和基本原则,也给佛教在中国的立足,提供了一个“虚空”的顺风车。

(7)、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白话文:为了空着不使用,那茅草堵住了。现在茅草阻塞你的心了。)

(8)、释义: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9)、(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10)、(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1)、就是说这个“无”是“先天地生”的客观存在,只是人类的认知范围有限,永远没法感知苍茫宇宙间的一切,而人类所能感知到的,只是我们看得到的那一部分,比如当代科技发现的暗物质就占宇宙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不能因为看不见它,就认定它是“无”的,而这个“无”恰恰影响着宇宙的运行和人类的生活。即便是暗物质,它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也是从“无”处而来。

(12)、(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13)、这是老子的基本哲学观,他认为“无”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与母体。因为有了“无中生有”,才有了然后二生三生万物,才有的宇宙万物。

(14)、释义: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15)、如梦初醒(rú mèng chū xǐng):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16)、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大腹便便 虎背熊腰  

(17)、这是对老子的的不理解造成的历史冤案,根源就在于,没有领会老子“无”的概念,上边已经说了,无,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似有还无的客观存在,它能产生万有。正因为此,才不能轻举妄动,所有的轻率行动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这个“有”。人们常说,言多必失;又说常在河边走一定会湿鞋。这些都是说,人不要过于张扬,要学会和光同尘,韬光养晦。只有安于道,寓作为于“无为”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才是“无为而治”的本来面目。

(18)、◐◑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类型习题专项练习,精选训练题!

(19)、(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20)、新意:聪明的人一般都用脑过度,到最后谢顶。

3、形容恍然大悟的俗语

(1)、(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2)、帮助孩子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提升文采。大家可以收藏。

(3)、成语解释: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4)、示例: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醍醐灌顶,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

(5)、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6)、这个道理引用在人类上,就是为人处世,也要顺应事物本性,因之、顺之,而非逆之、强之,不非分、不妄为,即“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像道那样顺其自然地作为,但不是不妄为。

(7)、HI,我是哈哈老爸,这里是我为你们开辟的一个新专栏,叫做《哈哈老爸说成语》。以后每周二推出,周六复播。让我们一起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了解每一个成语的来龙去脉,历史典故。更可以孩子学习中文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8)、● 高学历夫妇隐居偏僻乡村,过着“野人”生活:只为追求简单快乐

(9)、茅塞顿开(máosèdùnkāi):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0)、但是,因为绝大不分成语是从古代文化中传承下来,一些名人在使用成语时不够规范,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这个成语的曲解、误读,给人们正确理解古代文化带来不少麻烦。

(11)、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12)、(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13)、《道德经》一书通篇不离帝王、圣人之术,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老子的初衷是一部讽喻之书,写的就是政治理论。但是他谈天说地,森罗万象,因此被法家、纵横、阴阳、兵家等诸子百家从不同角度诠释弘扬。如此恢弘博大的《道德经》,它的精髓是什么呢,为什么历千年而永辉?

(14)、小觉小悟,久而久之,自能大彻大悟;小因小缘,日积月累,自成大因大缘。

(15)、(释义):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16)、(释义):难道不知道用纯酥油浇到头上,能让人头脑清醒不发热。

(17)、(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18)、示例:虽始行不端,而能翻然悔悟,改弦易辙,以善其修,斯其意固可嘉,而其功诚不可泯。

(19)、新意:形容任何事物在手机面前都没有吸引力。

(20)、“无”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那么“无”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没有任何情感倾向与欲望,那么人法地、法天、法道,最终效法什么呢?就是效法“自然”,自然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自)本来那个样子(然)‘’,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就是天地万物的生长、发育、运行自然而然地顺应其本性。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是这个道理。一顺百顺无不顺,一通百通无不通。

4、形容恍然大悟的段落

(1)、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2)、◐◑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4套,含答案!

(3)、(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4)、如梦初醒: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5)、出处:《景德传灯录》卷五:“(薛)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6)、新意:形容“键盘英雄”,在网络上什么都敢说,在现实中遇到问题却畏畏缩缩。

(7)、今天就说一个成语,本来是《道德经》的精髓,说的是一种规则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但我们在阅读《道德经》时候,怎么也不会把它与《道德经》挂起钩来,其实这个成语正是打开《道德经》的金钥匙!

(8)、旧意:“年轻有为”,年纪轻轻,就有所作为。

(9)、◐◑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框架导图,帮助孩子理清思路!

(10)、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1)、大梦初醒——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12)、号啕大哭  抱头痛哭 点头微笑  抿着嘴笑

(13)、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五回:大家此时恍然大悟。(白话文:大家这时候都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14)、(活动汇报)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会终于来啦!

(15)、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16)、● “屡败屡战”的曾国藩,为何备受后世推崇?

(17)、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8)、翻译:行走了数十步;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19)、旧意:“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击打。

(20)、我大彻大悟:生命走到尽头时,后悔的不是在一起了,而且,没有好好地在一起。

5、形容恍然大悟的词

(1)、(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2)、★图文延续北猫一贯的爆笑风格,轻松快乐地学成语

(3)、义愤填膺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4)、白话释义:形容受到启发,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5)、释义:意思是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6)、成语出处:元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7)、第42期-点击收听“望梅止渴”第43期-点击收听“喋喋不休“

(8)、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白话文:先生的话,让人立刻懂得了某种道理,使刘备如拨开云雾而看到青天。)

(9)、(出自):元·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10)、恍然:一下子清醒的样子。悟:清醒,明白。指一下子明白过来。

(11)、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12)、出处:唐·韩愈《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13)、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感知它呢?《道德经》第14章有明确开示:

(14)、这是王浩在瞬间明白过来的道理,虽然算不上大彻大悟,但足以让他明白了怎样去做一个痞子。

(15)、● 知青是怎样回城的,什么原因才回城的....

(16)、听完郝静的解释,铁头恍然大悟,原来零是不能当除数的。

(17)、● 中国5400万人得抑郁症,“正能量”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18)、豁然大悟(huò rán dà wù):形容彻底晓悟。

(19)、大澈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20)、(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2套,给孩子练习!

(2)、(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3)、豁然开朗(huòránkāilǎng):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4)、在老子的思想中,“无”是一个“祖”字辈的概念,因为“无”是道的别称,而《道德经》的核心就是道。《道德经》第40章说:

(5)、出处:《诗经·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朱熹:“憬,觉悟也。” 

(6)、● 任法融:这两个字是一切文化的根基灵魂,是自然界的运化能量!

(7)、(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8)、凤凰涅槃,永世长存!你身为玄帝继承人,理应拥有大彻大悟之心。

(9)、(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10)、七嘴八舌 赞不绝口  对答如流 理屈词穷  

(11)、拨云见日:拨开云雾,看见了太阳。比喻冲破黑暗,看见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12)、(释义)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13)、解释: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14)、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15)、假如“宇宙是大爆炸的产物“这个理论能够成立的话,那么137亿年前,我们所说的这个宇宙,不同样产生于“无”吗?

(16)、(例句)就在这茫茫无际的黑暗里,他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17)、出处:《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18)、(译文):山路的小路上,介绍才能成为路;为间不用,那茅草堵塞了。

(19)、导师一席话如暮鼓晨钟,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

(20)、释义: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1)、释义:比喻立刻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

(2)、(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3)、(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4)、翻然改悟——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

(5)、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6)、翻译:简蒙指教;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7)、讲述小镇上的天才从巅峰堕落凡尘,后大彻大悟,一步一步站在了这个星辰中的巅峰。

(8)、● 南怀瑾说老子的“执大象”讲的是因果,疾患即是因果在身体的显现

(9)、(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