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句60句

1、论语精选一百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4)、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5)、政者,正也。子帅子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6)、说过的话一定要讲信用,确定的事一定要坚决做下去。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9)、自己想要成功就先帮助别人成功,自己要通达,就也要帮助别人通达。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就是有仁德。

(10)、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1)、孔子在河边说:时光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日日夜夜,片刻也不曾停留。

(12)、君子往往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3)、(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14)、聪明又好学,还喜欢虚心向别人请教,这就是文。

(15)、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16)、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17)、如果他不能举一反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1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路问孔子的志向,孔子回答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19)、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20)、(译文)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论语精典句

(1)、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三军可以失去主帅,但一个人不能丧失他的志向。

(4)、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5)、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会感到气愤,这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度吗?

(6)、(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

(7)、有了过失主动承担责任,对别人多谅解和宽容,这样就不会产生怨恨。

(8)、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0)、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三个人在一块儿,就一定有人在某方面是我的老师,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6)、当然,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1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0)、(译文)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3、论语精选50句

(1)、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注释)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有志向的人,身上的担子很重并且路途遥远,所以一定要意志坚强。

(6)、(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9)、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译文)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1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这些富贵也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得到了又能如何?

(1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9)、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判断君子小人其实很简单,君子普遍厚待人们,但是小人却心存私念,有所偏袒。

4、《论语》经典10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路问孔子的志向,孔子回答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6)、此外若得不是必得,所谓平等的众生,因果里的圆通,也是信之则有,不信则无的诳语,有人得就有人不得,这残酷的偶然性往往使不得者有了对彼岸的向往,这也是不得其情之后的癫狂与痴慢,和彼岸无关。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1)、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12)、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1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好事,不会唯恐天下不乱,对别人的错误推波助澜。小人刚好相反,喜欢“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7)、《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19)、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20)、知道的人不如爱好求知的人,爱好求知的人不如以求知为快乐的人。

5、论语精要60句

(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我每天多次省察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相交有没有足够真诚,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验证过。

(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10)、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孔子《论语》

(1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2)、(注释)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注释)君子有九件事要思考: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听清,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办事要谨慎,产生疑惑要询问,生气时要避免惹祸,得到利益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远走高飞,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告知方向。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君子说话迟钝,不会花言巧语,但是做事勤勉牢靠。

(18)、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4)、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6)、(注释)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7)、(译文)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我每天多次省察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相交有没有足够真诚,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验证过。

(11)、(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3)、聪明而且好学,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认为是可耻的事,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