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写过哪些诗

1、巴金写过的诗有哪些

(1)、全套纪念文存按不同体裁编纂,共计29卷。12部长篇,150部中短篇,120篇散文。

(2)、“多面手”巴金懂十几种语言,这在中国当代作家里很少见

(3)、2017-5《收获》60周年纪念特刊,9月15日出版

(4)、冰:中国太乱,好不容易有了人出来治理,我们很高兴。要不是崇拜,我们还不从外国回来呢!我从日本回来,是回到我自己的祖国,我自己的人民,而不是别的什么。谁知回来后遇到那么多事。我看中国还得反封建。

(5)、《无题》、《龙·虎·狗》、《废园外》、《旅途杂记》

(6)、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船上有不少的工人,据朋友告诉说在这船上作工的人数目在一百以上。我似乎没有看见这么多。有些工人在抬铁绳,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

(8)、《赞歌集》、《倾吐不尽的感情》、《贤良桥畔》、《大寨行》

(9)、《海行》、《旅途随笔》、《巴金自传》、《点滴》

(10)、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11)、恰逢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全新汇编的《巴金译文集》(共十册)上市,由巴金故居策划、草鹭文化与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这套书精选巴金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包括屠格涅夫《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红花集》,赫尔岑《家庭的戏剧》等作品。译文集根据巴金生前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排印,并以“附录”形式在部分作品正文之后汇集巴金与译文相关的注述,每本书内配有巴金珍藏的原版书影、插图以及作家手稿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12)、装帧典雅精致,烫银,浮雕凸版,三面辘银,工艺考究,限量发行。

(13)、《家庭的戏剧》是亚历山大·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的一部分。赫尔岑出身俄国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就发誓要为社会的平等和正义奉献一生,后遭遇流放,又流亡欧洲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英国学者以塞亚·伯林认为赫尔岑也许是当时“最伟大的欧洲政论家”,他在欧洲创立的第一家自由出版社,为后来的俄国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在小说《谁之罪》《克鲁波夫医生》《偷东西的喜鹊》以及大量政论文之外,赫尔岑的这部回忆录《往事与随想》“是一部深刻而且生动的杰作,是赫尔岑赖以不朽的最大凭据”。(伯林语)

(14)、1994年在北京举办巴金研讨会,我前去请冰心题签

(15)、这只花瓶代表我向你祝寿!她将时刻站立在你的座旁,你将从她所供奉的时时不断地繁花密叶中,看到我的微笑!

(16)、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我和三个朋友一路从会城到公益,我们在火车上大约坐了三个钟头。时间长,天气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17)、《夜未央》的作者廖·抗夫(1881-1913),是波兰并不知名的作家,也是波兰社会d的一分子,25岁时他在柏林用德文写成这部剧。在1907年年底,该剧在巴黎公演,立即轰动,此后两年连演百余场。《夜未央》不仅忠实地写出了俄国虚无主义者的精神面貌,最重要的还是写出了感情与义务之斗争,爱与死之角逐,以及为了信仰献出一切的殉道精神。《告青年》原为克鲁泡特金《一个反抗者的话》的第六章。作者克鲁泡特金(1842-1921),是俄国革命家、思想家、地理学家,他是巴金服膺的前贤,巴金曾引用他人的话赞美他是“在人类中是最优美的精神,在革命家中有最伟大的良心”。《告青年》是作者对于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告诫和劝说,在书中,他表明:只有万人获得安乐,才有个人的幸福。

(18)、我经常翻阅她写给我的信、手稿,整理旧时笔记,我又想起每次去看望她、听她闲谈的情景。一个亲切、慈祥的老人,仿佛又微笑着坐在我的面前。

(19)、我看着这一切,在我的心里开始发生了对于这些工人的羡慕。我感到了一种诗情。我仿佛读了一首真正的诗。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我的心颤抖的感情压倒了我。这机械的诗的动人的力量,比任何诗人的产物都大得多。

(20)、李:处在他当时的年纪,还有他在大家庭中的生活经历,你的诗一定给他带来过许多安慰。其实,在买到你的诗集之前,他在成都时想必早就读过你的诗了。他不满于他的家庭,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当然也会喜欢你的诗。我曾见过他在一九二三年前后发表的小诗,和你的诗相似。他特别强调母爱,这与他很小就失去母亲,在家庭感受不到温暖有关。

2、巴金写过什么

(1)、已开的——凋残了; 花儿静悄悄地过了她的一生。

(2)、《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文学绝唱,有人说,“他这些散文诗乃是俄罗斯文学中这一困难而独特的体裁的最完美的典范”。这组作品作者最初所拟的总题是“一个老年人的手记”,它的写作,最初并非为了发表,而是只想读给身边的朋友听一听,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才拿出去发表,编者征得他同意后,改为现名。写作它们时,作者已经进入暮年,身受病痛折磨;远离故土,心含悲伤情绪,这些都化作忧郁的文字散布在每一篇散文诗中。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歌唱,虽然它们都是短章,然而,真诚、自然、饱含深情。

(3)、《梦与醉》、《旅途通讯》、《感想》、《黑土》

(4)、冰:这个问题也不复杂,你心里有主见就不复杂。世界上的问题并不复杂,心里简单就行了。

(5)、巴金在少年时代就喜欢斯托姆的小说,学习世界语时曾背诵过世界语译本,外出旅行时常带着斯托姆的书,“有空就拿出来念几段,我还可以背出一些”。在抗战期间,他翻译了这些作品,并表明:“我不会写斯托姆的文章,不过我喜欢他的文笔。”

(6)、《梦与醉》、《旅途通讯》、《感想》、《黑土》

(7)、冰:我把他当做亲兄弟。我们认识快六十年了,从来没有中断过友谊。

(8)、最新译文集出版后,周立民寄给了95岁高龄的作家黄永玉,“他女儿不久发条短信说,刚到家就看到爸爸捧着一本书头也不抬地看,就是你寄来的译文集中的《秋天里的春天》。”周立民感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一代作家不少都是现代文学浇灌培养出来的,“但现代主义作品读多了以后,再重温巴金译笔下的古典著作,觉得有一种特别正的声音,这种正的声音带给我们生命境界的开阔和提升是不一样的。”

(9)、诗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我不是诗人,但是我却相信真正的诗人一定认识机器的力量,机器工作的巧妙,机器运动的优雅,机器制造的完备。机器是创造的,生产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机器的诗才能够给人以一种创造的喜悦。

(10)、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机械指挥轮船把千百个人把许多辆火车载过潭江的工人,当他们站在铁板上面,机械旁边,一面管理着机械,一面望着白茫茫的江面,看见轮船慢慢地逼近岸边,那时候他们的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

(11)、因此,巴金翻译的作品与他的思想情感是相通的,很多时候他是从“信仰”角度选择作品,“巴金有时借译作传达情感和信念,这是他另外一种形式的作品,也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特色。”在周立民看来,那些深深影响过巴金的作品,他必须自己把它译出来,“喜欢的东西要长成自己肌体的肉,到了这样的地步。就像巴老曾说过,喜欢读一些别人不肯读或不愿意读的书,他的翻译也是这样——既有大众熟悉的屠格涅夫、高尔基,也有柏克曼、尤里·巴基、赫尔岑、廖·抗夫等别人不大会特别关注的作家。这是巴金特别的视角,也是今天看来他的译作具有特殊价值的地方。”

(12)、四周是平静的白水,远处有树,有屋。江面很宽。在这样的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器的工人的雄姿。机器有规律地响着。火车趴在那里,像一条被人制服了的毒蛇。

(13)、冰:我就是这个样子。在爱情婚姻方面,朋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巴金。除了巴金以外,我的朋友中没人对婚姻看得那么严肃,那么慎重。所以,萧珊死后有人说他要结婚,我就不相信。

(14)、冰:对。巴金出的书每本都送我。他的信我还另外专门用一个蓝盒子装着。可惜“文革”前给我的信抄家时都抄走了。还我的东西时,该还的没有还我,我不要的倒是还给我了。茅盾给我的一幅字,还是他和我打赌输给我的,也没有还给我。

(1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第一单元《藤野先生》

(16)、李:我想一个原因可能是他身体一直不太好,另外更重要的可能是,他经历过“文革”后,心里老想到一些事情,总觉得应该反复强调他所独立思考的问题。我读的时候好像不觉得啰嗦。

(17)、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18)、我看着这一切,我感到了一种诗情。我仿佛读了一首真正的诗。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我的心颤抖的感情抓住了我。这机器的诗的动人的力量,比任何诗人的作品都大得多。

(19)、《爝火集》、《创作回忆录》《序跋集》、《怀念集》、《家书—— 巴金萧珊书信集》

(20)、巴金(1904年—2005),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中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3、巴金写过哪首诗

(1)、她承认,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写过一些今天看来不太有保留价值的文章。在六十年代,她和许多作家一样,真诚地相信一切,把复杂的生活看得单纯而透明。她说她有些文章是人云亦云,并没有自己真正的独立思考。她正是带着这种清醒的反思,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走进她的晚年,从而,晚年的创作风格与过去相比,仿佛发生了突变。“我的文章人家说烫手。”她不止一次这样对我说。

(2)、“我和巴金先生的儿子李小棠是一个班级的,当时我问他,你爸爸到底懂多少种语言?他说十五六种。”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透露的这个细节,令在场不少读者露出又惊讶又钦佩的神情。在“用精神的炬火照亮人生的寒夜”——《巴金译文集》新书分享对谈会上,学者陈思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围谈,分享这位文学巨匠创作之外的翻译生涯。

(3)、真正理解她的是萧乾。“可以向冰心大姐学习的很多很多,但我认为最应学习的是她那植根于爱的恨。那些满足于现状、维护现状、利用现状自己发旺的人,就生怕有人对现状有所指摘。其实,这样的人心里所爱的,只是他自己:他的地位、权势和既得利益,因而对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那么处之泰然,那么熟视无睹。不能恨的,根本也不能爱。”一九八八年在“冰心文学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览”的开幕式上萧乾这样说。

(4)、冰:巴金说“文革”可怕。他没有经过反右,其实那时也可怕。我们开始有偶像。

(5)、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6)、1990年举办冰心文学创作七十年展览,赵朴初题签。  

(7)、四周是平静的白水,远处有树有屋。江面很宽。在这样的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机械有规律地响着。火车爬在那里像一条被人制服了的猛蛇。

(8)、李:你和巴金的这种情况,说明不同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年轻人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途径来寻找母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是不是能这样说?

(9)、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地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轮船,就停留在船上,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

(10)、冰心校订谈巴金,后面建议我只谈巴金,删除梁实秋、徐志摩等人故事

(11)、2017《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

(12)、克鲁泡特金的一生就证明出来他的确是一个懂得诗的人。 

(13)、《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14)、陈思和甚至觉得,有时读巴金的小说,相当于是看巴金用中文写了一遍屠格涅夫的故事。比如,屠格涅夫小说里男人通常是不行的,女人一个个非常勇敢健壮,追求爱情也是勇敢扑上去的,热情似火,“男人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屠格涅夫《贵族之家》、《前夜》里,差不多都是一个男人跑到贵族家在客厅里跟女孩子讲革命,讲到后来女孩要跟他革命了,男人就逃走了。男人往往教别人的时候很厉害,但是你让他自己上,他就逃走了。”

(15)、冰心在纸条上题写: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6)、艾青:九年级下册课文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

(17)、《大欢乐的日子》、《谈契诃夫》、《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友谊集》

(18)、到了潭江火车停住了。车轮没有动,而外面的景物却开始在慢慢地移动。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中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火轮就在那上面,让小火轮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

(19)、高中语文第四册 《祝福》《药》

(20)、《百年巨匠》再度入选“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

4、巴金写过哪些诗?

(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2)、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3)、唐弢先生在他那本很有名的《晦庵书话》中曾两次谈到巴金的译作。一次是说巴金翻译的高尔基早期短篇集《草原故事》有四种版本,他认为,论译笔,后出的文化生活出版社版“最佳”,“因为这末一次重印,经过了大大的修改,译文和前三种差得很多”。巴金是从英文转译的,唐弢曾就其中一篇对照过其他人的译文,他认为,巴金的译文“有几处比从俄文译过来的还好,更接近于高尔基的原意”(《草原故事》,《晦庵书话》第46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9月版)。其实,《草原故事》(后改名《草原集》)不止四个版本,在这之后,巴金还是根据俄文重译和改译了该书。多个版本,反复翻译,能够看出巴金对这些小说的偏爱。唐弢在另外一则书话里,则说“屡印屡改”简直就是巴金翻译的特点:

(4)、艾青是爱国主义,人民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中国,大地,母親,太阳和斗争.以“大堰河”,“树”,“鱼化石”,等等一些作品让他成名,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和对近代文学作出了贡献.

(5)、斯托姆(1817-1888)是德国诗人、小说家,1849年发表《茵梦湖》(巴金译作《蜂湖》)之后,更是名声大噪。这部作品,在作者生前即印刷30多版次。作者自认为,它是“德语诗文之明珠”,并希望在他身后,“还将长久地以其诗与青春的魔法抓住老少读者的心灵”。“诗与青春”是作者吟咏的主题,怀念往昔是作品忧郁的情调,这些在本书各篇作品中回旋,让读者读后也千回百转。译者巴金说,“对一些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笔,简单的结构,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吧”。

(6)、宣扬大师巨匠推动文化传承企业家奉献“工匠精神”

(7)、李:看过。它前些日子发表在《新民晚报》上。其实,你也有东西可写。

(8)、“有的作家的翻译跟他的创作文字是对抗的,巴金恰恰相反,他的翻译跟创作不是对抗,而是融合的,这非常有意思。”陈子善印象较深的是巴金译过的《秋天里的春天》,“巴金自己写过《春天里的秋天》,我经常容易搞混。这两本书,一个他自己写,一个是他翻译的,书名就像绕口令一样。”他认为,学界对巴金的认识如果仅限于创作,是远远不够的;不提巴老的翻译,对他的研究就意味着严重缺漏。

(9)、八十年代,在北京晚报期间,请冰心看读者来信。

(10)、李:我有位朋友正在准备写巴金的传,你看巴金有什么特点?

(11)、《海行》、《旅途随笔》、《巴金自传》、《点滴》

(12)、1989年配合展览印制的首日封,冰心题签。

(13)、巴金说:“我平常最爱看一般人不看的书,因此我也爱译一般人不愿译的书。”《狱中记》应当属于此类。作者亚历山大·柏克曼是著名的安那其主义者,巴金早年曾与他有过交往,他的重要经历在这本《狱中记》中有详细的描述。翻译这样的书,对于巴金来说,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原因,而且,还能让他感受到一个纯洁的心灵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养成,能够感受到人类的基本精神价值的护持。巴金曾赞扬道:“14年的监狱生活都不能改变他的信仰,却反而使他写出叫远在英国的老加本特也惊叹赞扬的《人类心灵之记录》了。” 《人类心灵之记录》便是这本《狱中记》。

(14)、高中语文第三册《灯下漫笔(节选)》

(15)、冰:当然看。你瞧,上海有人刚刚给我寄来巴金的文章,《二十年前》。你看过这篇吗?是谈“文革”的。

(16)、在陈思和看来,这种题材和情感张力在巴金的小说也有所体现,最典型的就是巴金写《爱情三部曲》里的周如水跟张若兰,“软弱的周如水跳黄浦江自杀了,巴金透露这是根据朋友的遭遇写的,但我觉得更大一部分是从屠格涅夫著作里演变过来的。”

(17)、克莱门公寓74号房间∕福劳德·欧尔森(丹麦)

(1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第二单元《雷电颂》

(19)、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20)、已开的——凋残了; 花儿静悄悄地过了她的一生。

5、巴金写过哪些诗词

(1)、冰:怎么不多?前几天有人从上海来,巴金托他给我带来上海点心。我准备给他写信,不知道最近有没有人到上海去,好给他带点什么。他快过生日了。

(2)、高中语文第一册《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

(3)、《怀念》、《静夜的悲剧》、《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

(4)、李:他们是不是为《文学季刊》约稿?当时巴金从上海来到北京创办《文学季刊》,和靳以、郑振铎一起住在北海附近的三座门大街一个院子里。

(5)、晚年冰心便是以这样的历史反思态度,以犀利、敏锐的目光,表现出一个智者的坚韧与从容。也正因为有了晚年的创作高峰,她才完成了自己完美生命的塑造。冰心从来讨厌各种各样送给她的套话、恭维话,更不愿意成为一种人们的点缀。她永远活在作品中,活在理解她、热爱她的读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