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

1、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是什么

(1)、男人像女人一样,每个月也都会有那么几天烦躁期,女人叫大姨妈,男人叫大姨爹。

(2)、约翰娜本来就不喜欢汉堡的商人圈子,和叔本华相处也不融洽,于是就对叔本华说:华子啊,你爸死了我太伤心了,睹物思人,情伤难抑。我打算带你妹子换个城市生活。你自个儿在汉堡好好学习,将来继承乃父遗志。

(3)、哲学学术圈也开始注意叔本华,慢慢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波恩大学和耶拿大学开始开设叔本华哲学课程。法国、意大利也开始发表对他的评论。过生日的时候开始收到大量陌生人来信。

(4)、低调的女人,朴实无华中,流露出的才是高贵的气质,给人一种纯洁而高雅的气息。

(5)、亦舒在《圆舞》中写道:“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会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6)、生活中,想要看一个女人是否能够成大事?就看他情商高不高,会不会为人处事?一个人的能力很重要,能力越强,价值就越大,最后得到的也越多,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工作,情商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情商高的人,处事比较圆滑,能够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

(7)、而此时的叔本华还在和会计书本约会。他早已厌烦至极,所以越来越痛苦。从他在这个时期写的诗便能看出来:

(8)、生活中,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学生时代,读书时,只要你的成绩好,就是能力强的标志,但是在职场上,社会上,并不是这样的,或者说你把事情做好还不够,你还得会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因为成年人的能力,是看综合能力,知名演员韩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说的是,“人生的成就与受教育程度并不成正比,不一定是高知识分子,就会有所成就,也不一定是资历平庸的人,就没有作为,很多事情,都没有评判的标准,生而为人,应该放开视野去感受人生,比受教育程度更加重要”。

(9)、其实,男尊女卑是父权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跨越东西方,历经数千载。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在《论女人》中叔本华多次称许古代人、东方人的女性观,还援引亚里士多德、卢梭、拜伦等人的观点。深受叔本华“唯意志论”影响的尼采,曾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写道:“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两人的女性观也是一脉相承。

(10)、哲学家和文学家在这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的精神世界独立于世俗世界之外,两者互不干扰。

(11)、叔本华经常指责自己的母亲不守妇道,并对此大加责骂,但叔本华的母亲对此也是不加理睬,她并不因为自己儿子对自己的不满而停止这些行为,相反的,她对自己的儿子的很多行为也是非常不满的

(12)、叔本华的音乐欣赏能力很高,同时上午习惯长时间写作,所以他对噪声非常敏感,非常需要安静。1821年,叔本华因为抱怨他的租客——裁缝卡罗琳·马桂特太吵闹,二人发生争吵。33岁的叔本华一怒之下,将47岁的马桂特推下楼梯(推下楼梯?祖传艺能?),老裁缝受了重伤,再也无法工作。叔本华一开始还不承认。这个官司打了5年,期间有段时间叔本华的全部财产都被法院扣押。叔本华最终被判有罪,每年需支付60泰勒给马桂特,直至老太太生命终结。这笔钱对叔本华来说是个小数目,对于马桂特来说却相当可观了。1852年,当叔本华听说马桂特去世的消息时,写了这么一句话“老妇死,重负释”(obitanus,abitonus)。

(13)、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来自对别人看法的忧虑。

(14)、凭借厚实的家底和一定的文学才华,约翰娜很快成了魏玛上流社会中最知名的女主人。舒伯特、格林兄弟是她的座上宾,她和歌德也很快成了好朋友,但两人不是情人关系。虽然我们很少在文学史上,甚至很少在叔本华之外的故事中听到约翰娜这个名字,但她也算是当时的知名诗人和小说家,舒伯特甚至给她的诗作过曲。

(15)、1860年春天,他的身体健康开始出现预警信号,呼吸急促和心悸频发。

(16)、父亲是商人比母亲大20岁,晚年一直体弱多病。叔本华的母亲出生于豪门,是一位游记作家,叫做约翰娜·叔本华。她的文字几乎是小情小爱,写的不过是各城市的见闻,算不上有多少影响力

(17)、她们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的价值,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18)、所幸中国历史上,已经有太多优秀女性走在了前面。我们现在吃的苦、遭的难,绝望和无助她们都经历过,并且已经得出了非常好的应对方式。

(19)、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曾说过:“女人和男人仅有身体上的不同,而没有智力和性别品质上的区分。”

(20)、之前叔本华是在书中抨击女人:幼稚、肤浅、愚昧、指望男人为生、好嫉妒,现在有了女雕塑家的陪伴,

2、叔本华对女性的看法

(1)、男人小便的时候从来不会洗手,大部分男人不喜欢马桶,他们喜欢蹲坑。我的一个同学,他就是死活不愿意做马桶上,他如果上大号他都是双脚踩在马桶上的。

(2)、简单类比。类比作为推理方式极不严谨,哲学家却最爱使用。“就像雄狮有尖爪利齿、象与野猪有獠牙、牛有角、乌贼有黑烟样墨汁,自然之神赋予女人防卫的武器就是掩饰的诡术,赋予男人的则是强壮的体魄和理智。”自然界丰富多样,生物千差万别,以动物类比人必然堕入思维的陷阱。乌贼不分雌雄都会喷墨,亚洲象母象没有象牙,非洲象则公象母象都有象牙,叔本华莫非要亲身感受母狮子的尖爪利齿,才懂得自然之神赋予“男女之别”并非他想的那么简单。

(3)、9月,他得了肺炎,虽然不是大病,但身体却愈加虚弱。

(4)、别人对我们的喜爱总是出于私心,虽然个中原因因人而异。此外,我们获得别人喜爱的原因并不会让我们引以为豪。

(5)、所谓通识解读,就是在这个快生活、浮躁的、碎片化、精神无所皈依的时代,提倡稍微慢下来,静下来,陪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对人文社科的不同领域有深入浅出的解读,一起对有关人生和社会的问题有所思考,享受思维的乐趣,过丰盈充实的生活。

(6)、上述思维短板并非叔本华个人独有,这也就是为何历史上他有众多同道,至今依然不乏知音。主张“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或许只是让叔本华贬损女性的“自我意志”更强烈,更直露罢了。

(7)、大赛入围作品03:接于两米之内(外二首/安徽刘坤)

(8)、罗素要么没有认真读过叔本华的作品,或者说脑子里已经有了他那套数理哲学,其他东西装不进去。

(9)、她们渴望通过别人的肯定与点赞,别人的羡慕与嫉妒,而获得存在感,获得满足感。

(10)、我们一般人悲观无非就是感觉活着没多大意思,却不知道根源何在,叔本华却用了一本超过700页厚厚的书来解释这个问题。

(11)、高贵的女人,有谈吐,有内涵,有修养,就犹如一朵娇滴滴的白莲花,默默绽放着自己的优雅。

(12)、此时的叔本华在发奋写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对佛教和印度教产生了兴趣,他的表象和意志理论在阅读《奥义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他说,“在整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研究能像奥义书那样有益和高尚。它是我生命的慰藉,也将是我死亡的慰藉。”

(13)、1814年,叔本华在德累斯顿时,他的画家朋友鲁尔曾给他画了一幅肖像,虽然是优化了叔本华的一些容貌特点,但肯定还是符合真实长相的,类似PS精修了一下。

(14)、读书,可以丰盈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充盈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拥有才情,拥有修养的同时,彰显出更高级的气质。

(15)、吵架的结果有点严重。据说最后约翰娜把叔本华推下楼梯。这次闹得很不愉快,最终,叔本华带着自己继承的那份财产离开了魏玛,搬到德累斯顿,和母亲断绝了关系。从此直到24年后母亲去世,叔本华再也没见过她。一直到母亲晚年,二人才恢复通信。

(16)、高贵,是举止投足间流露出来的高雅不俗的气息,给人的是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神圣,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状态。

(17)、一旦不再担心和指望别人的看法,那奢侈、排场十之八九就马上销声匿迹。

(18)、之后叔本华结识一个黑头发的小演员,小演员长的很漂亮,叔本华说他只是对她有性冲动没有爱情。这女人和叔本华在一起有两个儿子,却不是叔本华的

(19)、如何脱离这种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的命运?连哲学家叔本华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办法,可见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叔本华告诉我们要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放下我执,这一点更像佛家的教诲。

(20)、在母亲的鼓励和劝说下,叔本华1807年5月终于放弃了在汉堡学习了2年多的会计,去了离魏玛不远的文法学校,准备努力考大学。约翰娜尽管将儿子从经商的遗命中解脱了出来,却并没有打算和他一起生活。

3、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和态度

(1)、至于叔本华,他对女性的关注和论述,不像前面几位,情绪那么浓,倒是颇有几分社会学色彩。叔本华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他对一夫一妻制的判断。

(2)、放下我执就是放弃欲念,在当下社会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淡泊名利,降低欲求,过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3)、在叔本华那个年代,所有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民族中,每一个女人的生计都有着落。

(4)、21岁就能定下心志,从此开始大量相关读书学习,这对任何人都是非常幸福的事。

(5)、低调,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更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

(6)、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社交诚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欢愉,带来了特定时刻的归属感,可为什么在形形色色的社交背后,人所发现的反而更多是内心深处隐藏的孤独感以及对人群的疲惫和厌烦呢?

(7)、男人间的自然情感仅仅是漠不关心的冷淡罢了,女人间则往往充满了敌意。

(8)、此后,叔本华开始了开挂式大量阅读——同时阅读7种语言的各种著述——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学习之余,他吹笛子,看戏,听音乐会,和同学聊天并给人留下伶牙俐齿的印象。

(9)、读读,叔本华眼里的世界,看看他如何破解人生的痛苦与无聊的死循环,也许就多一份清凉和自在。

(10)、虚伪和说谎成为女人的天性,女人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这个天性,这“如同遭到袭击的动物使用自卫的方法一样自然。”他认为女人是幼稚的、缺乏远见,她们依靠丈夫传宗接代赖以生存

(11)、黑格尔把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本原归结为“绝对理念”,叔本华给他的长卷毛狗起名为“世界灵魂”,而镇上的人则把小狗叫“小叔本华”。整个世界都对叔本华充满了恶意。三十岁就写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满怀着信心,期待一举成名天下知,结果竟然只卖出可怜的数十本,学界竟然连一个批评的声音都没有。所幸的是家底殷实的他也实在不用看他人脸色就能过得很好。

(12)、女人最卓越的才智,也难以在真正伟大的、天才的、独创性的艺术中创造杰出的成就;难以在任何领域为世界贡献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

(13)、当一个女人,谈吐中满是炫耀的时候,无气质可言,有的只是庸俗与肤浅,有的只是低廉与金钱的味道。

(14)、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在翌年便离开了汉堡市,携着女儿搬往魏玛市,终于能够过她梦寐以求的文人沙龙社交生活,那时叔本华还独自一人留在汉堡读商校。又过了一年,叔本华才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弃商从文,那时他收到母亲的信,内容大约就是叫他遵从自己的本愿,选择自己向往事物。约翰娜虽然鼓励他去追梦,但从不认为自己的儿子会有出头,她认为叔本华自命不凡的性格终会令他在学术圈中被孤立。毕竟,孤僻寡言的叔本华从小就不讨母亲欢喜。

(15)、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因此,我们现实的个人状况——这种状况受到健康、性情、能力、收入、女人、孩子、朋友、居住地点等诸因素的决定性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幸福,其重要性百倍于别人对我们的随心所欲的看法。

(16)、虽然读者少,但叔本华那时开始有了一些追随者。他开玩笑地称他们是“传道者”和“门徒”。其中最活跃的早期追随者之一是弗劳恩施塔特,完全有资格称他是叔本华的弟子,弗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这样声明。他写了许多文章来宣传叔本华的哲学。在《附录与补遗》被拒绝出版之后,弗劳恩施塔特还帮叔本华找另一家出版商。后来叔本华停止和弗通信,声称其“没有足够紧密地坚持我的哲学”。但弗仍然继续宣传叔本华。1859年,两人又重新开始了交流,叔本华任命弗为自己的继承人,继承他的哲学文化遗产。弗劳恩施塔特成为了叔本华第一部作品合集的编辑。

(17)、“表象”对应印度宗教中的概念“摩耶(maya)”,意为“幻想的面纱”。“意志”则和“梵天(Brahma)”对应,“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依赖它而出生,依赖它而生活,伴随它直到死亡”。

(18)、她们足够的自信,无需借助任何事物去佐证自己,不会用大告天下的姿态,张扬自己所拥有,或只是假装拥有的一切。

(19)、与其说女人是美丽的,还不如把她们描述为没有一点美感的性。

(20)、到了叔本华这里,他觉得女人就是垃圾变态:“完全忠实而不玩弄虚饰的诡术的女人或许是不可能找到的”

4、叔本华论女人经典名言

(1)、叔本华学业之余逐渐掌握了多门语言。从后面叔本华管理个人财富的能力来看,在校期间商业知识也学得很好。这无疑是一个天才做题家,万中无一的学霸体质。

(2)、如今赤裸裸地宣扬女性是次等性别,应服从男性的还有,如女德班,但确实越来越少。不过,听听俞敏洪的“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浙江大学冯钢的“女生读研大多在混文凭”,北京师范大学董藩的“鼓吹女性不是用来生儿育女的是反人类的行为”,以叔本华式思维继续歧视、贬低、限制女性的依然大有人在。

(3)、是啊,董卿从未炫耀过自己的一切,但她的气质里,就藏着她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4)、1809年,叔本华考入哥廷根大学,起初学医,后来学哲学。大学期间的叔本华大量阅读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对哲学爱得死去活来,欲罢不能(活该他能成为大哲学家)。

(5)、如何看待性别差异的“事实”(性别平等教育50)

(6)、他还尝试出版这些人作品的翻译,也都失败了。

(7)、叔本华:想象力作为天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其巨大所有有意义的画面价值就在这里。这是因为天才只有依靠想象力,才能够根据头脑中连贯的图画、诗歌或者思想的需要,使每一物件或者事件呈现出活灵活现的样子,并从直观认识这是所有知识的源泉一一中不断汲取养分。具备了想象力天赋就好比可以召请神灵在恰当的时间向他透露真理,而赤裸裸的现实事物则只在少有的情形下,并且通常是在不恰当的时间里,依稀模糊地表现出这一真理。

(8)、低调,其实更是一种自信的体现,不奢求外界认可的自信。

(9)、叔本华:天才创作的作品并不出于某一目的或个人的主观随意,天才创作作品时其实受着一种本能必然性的指引。

(10)、而们经常犯的错就是我们老是把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看得太过于重要,或者说这错误应该是根植在我们本性当中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不管你说怎么样,我们对于这一错误的理解都有会有损害我们的幸福。如果说明明就是外在的良心,良心是内在的名著的话,那么这个说法可能在某些程度上会满足到很多人,因为客观上名誉对他认为我们对于价值的一个看法,主观上说是我们对其他人看法的一种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