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简介和主要作品

1、朱熹简介和主要作品有哪些

(1)、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朱熹是儒家哲学的宗师,书法的字裏行间洋溢著文人的书卷气,崇尚传统法度是可以想见的。他主张“字字有法度,方是字”,但又要能“纵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也就是说,书法必要入法而又能出法,笔墨才能表现出自然的意态。

(2)、韩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八大散文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试、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3)、这首诗虽然是《偶题》,其实却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并非任何人随意写几句话,就能流传久远,所以只有细细品读,才能感悟其中的道理。

(4)、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5)、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韩胄排挤被罢相位,韩势盛极一时。韩因朱熹曾参与赵汝愚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庆元二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6)、选择本期推荐书目中的篇章进行朗读,并上传到朗读亭“闽师荐书,好书同行”活动栏目。

(7)、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8)、释文:集古跋尾。以真蹟校印本。有不同者。韓公論之詳矣。然平泉草木記跋後。印本尚有六七十字。深誚文饒。處富貴。招權利。而好奇貪得。以取禍敗。語尤警切。足為世戒。且其文勢亦必至此。乃有歸宿。又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之下。印本亦無也字。凡此疑皆當以印本為正云。十二年(1185)四月既望。朱熹記。華山碑仲宗字。洪丞相隸釋辨之。乃石刻本文假借用字。非歐公筆誤也。

(9)、朱熹在书法创作、书学思想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思想文化上的博大精深具有绝对密切的关联。虽然,他的书艺不像他的学术成就那样影响巨大,但也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南宋四家”之一;同时,他的书学见解与成就也不能忽视。研究朱子书法创作及书学思想,不但能全面了解这位文化巨匠,也有助于了解南宋书法的基本内容与精神特征。朱熹的理学世界

(10)、ZhuXihaswrittenmanyworks,suchastheAnnotationofFourChaptersofBooks,theAnnotationofTaijiDiagram,theAnnotationofGeneralBooks.

(11)、朱熹(1130-1200),字元晦,改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朱氏婺源大族,其父朱松(?-1143),字乔年,号韦斋,政和八年(1118)上舍出身,官至左承议郎、守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母祝氏,亦出新安望族。绍兴七年(1137),全家迁居建州(福建建瓯)。朱熹长期生活在武夷山,晚年定居建阳考亭(今福建建阳市)。朱熹5岁入学,18岁贡于乡,次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第。在朱熹71年的生涯中,为官9年,其他时间大都是著书立说、讲学论道,其著作有70余部460多卷,主要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通监纲目》等;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数千人。

(12)、本次点校整理,以影印自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二十卷本的《四部丛刊三编》所收为底本,残缺部分,选取源于同一刻版的宋刊明印本配补,又对校了元明几种有价值的早期刻本。不同于坊间八卷本,全书保留了朱熹叶韵说原貌。为便读者,又附录了朱熹三篇重要著作《诗集传序》《诗传纲领》《诗序辨说》,以及历代重要的著录、序跋文字。

(13)、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14)、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15)、朱熹《大桂驿中帖》纵4cm,横3cm行草书17行 240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6)、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17)、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18)、陈休斋,即陈知柔,字体仁,自号休斋居士,福建晋江人。朱熹年轻时,曾跟从他学习。登高之作,大多写眼前的开阔景象,而这首诗更上一层,突出了诗人的阔大胸襟,气概不凡,比同类作品要高出一筹。

(19)、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注本繁多,其中“楚辞集注”是研究楚辞的最佳善本。

(20)、朱熹尺牍书法作品《与彦修少府帖》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朱熹简介和主要作品

(1)、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县(原属徽州地区)人。

(2)、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又称《向往帖》,是以行草书成。由内容中有“长沙新命,力不能堪,恳免未俞”的句子来看,可以推知这应是绍熙五年(1194),朱熹六十五岁时,辞知潭州(今湖南长沙)任的时候所写。这幅尺牍中,朱熹的起笔多侧峰斜出,行笔迅速,转折自然,虽无意于求工,但点划波磔,无一不合传统书法的法度。

(3)、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发生了巨大影响。

(4)、此外,朱熹为训导子弟还曾编订一本《童蒙须知》(又名《训学斋规》),从穿衣饮食、说话走路、读书写字等方面教育子弟从小就要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养成良好习惯。此书后来成为重要的蒙学课本之一。

(5)、封建社会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各种思想理论层出不穷。儒家学派虽然在后来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随着北宋后期政权的瓦解,人们也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估,儒家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③渠:他,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这样。④蒙冲:战船。一毛轻:

(7)、开篇以清康熙年间,朱熹被康熙帝列入孔庙大成殿十二哲人的史实作为切入点。朱熹是十二哲人中,唯一一位与孔子处于不同时代的,但被列入十二哲人的后人。通过讲述康熙帝将朱熹奉为高位背后的原因,以及朱熹在元明清的史料记载中享有极高评价背后的原因,讲述朱熹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学生工作处联合图书馆共同举办的“闽师荐书,好书同行”系列活动第七期继续如约而至。

(9)、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10)、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转自:www.binzz.com

(11)、《四书章句集注》以“理”为中心,展现了“理”与儒家经典中的范畴体系的联系,并以此界定了这个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如天、人、性、道、心等。

(12)、其次,朱熹在游历和出仕中,在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题榜、碑版与摩崖题名书迹。关于这些书迹的传世部分,高令印在《朱熹事迹考》一书中曾有过比较详细的记载。当然其中也存在大量的后世翻刻者,乃至后世伪托者,这是需要进一步考察甄别的。

(13)、青玉案雪消春水东风猛。帘半卷犹嫌冷。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14)、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15)、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16)、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17)、正是朱熹,将一直居于庙堂之上的形而上的儒家理论转向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正是他对儒学民间化和世俗化的改造,让儒学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石。

(18)、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19)、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20)、擘,指用手将物体分开。作者在此采用拟人手法,那些溪流和瀑布一时间具有了无穷的力量,而且还产生了一种电闪雷鸣般的神奇声响。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想象,令人赞赏不已。

3、朱熹简介和主要作品是什么

(1)、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赠送了一套《楚辞集注》给田中角荣。

(3)、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4)、朱熹的一生志在树立理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但因理学初出,影响不深。同时,朱熹在官场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

(5)、朱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13世纪以来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他为代表的理学思想在中国社会、东亚各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华人社会有着相当的影响及作用。朱熹的哲学、思想以及对朱熹著作的考证、朱熹历史地位的评价等问题都有待展开了充分、深入的研究。

(6)、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国家偏居一隅,不断受到金的侵扰,内忧外患。朱熹自幼学习理学,内心深植了理学者所特有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取向。但是,他的这种固执的追求却经常与现实发生碰撞,提倡对金主战的朱熹经常受到朝廷主和派的谄媚之臣的排挤;性格固执坦率的他,经常直言上谏,因此仕途坎坷。最后,朱熹的学问被定为伪学,他也是落魄而终,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家国情怀坚守,和对世事的抗争。

(7)、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8)、《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全文短短三百余字,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家训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

(9)、郭齐.论朱熹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83-

(10)、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11)、本集立足中国的四大书院之中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讲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展现其对于中国书院文化,乃至中国教育中“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12)、《论语集注》是儒家理学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

(13)、朱熹是理学大家,对后世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过他的学术观点在南宋时期并非处于统治地位。淳熙二年,朱熹、吕祖谦和陆九龄、陆九渊等,在江西鹅湖寺相会,讨论学术异同。

(14)、《诗集传》是南宋朱熹为《诗经》所做的一部注释疏解之作。朱熹专从《诗经》文本入手,探求诗篇本意,以此融会各家传注,择善而从,间下己意,明白易晓。他认为《国风》乃“民俗歌谣之诗”,是自汉代以来疏解《诗经》的一大突破,主张从音乐和创作群体方面来划分“风”“雅”“颂”,认为“赋”“比”“兴”为创作方法,开辟了从文学角度理解《诗经》的新途径。

(15)、个中,即其中,这里指登高者的心中。云梦,先秦两汉称其为云梦泽,大致包括今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武汉以西地区,此处借喻其极其宽广。

(16)、阅读本期推荐的图书,记录下阅读感悟或心得体会,体现自己独到的阅读思考或体会:

(17)、“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18)、史和关于朱熹的历史记载,以朱熹的四次被贬为架构,讲述朱熹的坎坷一生。突出他为国为民的执着追求和精神取向。

(19)、ItwasanotherpersonafterConfuciusinthehistoryofChineseeducation.

(20)、朱熹去世后,他的名号被平反,他的学说被奉为元明清的统治思想。结尾处点出,朱熹一生沉浮,离不开他人生极致追求——为国家、为社会坚守的精神。

4、

(1)、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油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发展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

(2)、纵观中国学术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两宋时代是继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个崇尚学术争鸣与重视文化建设的高峰,而“程朱理学”恰恰又是这一高峰的主峰之一。朱熹崛起于南宋中前期,他在思想、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近七八百余年的封建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提出的:儒家在汉朝获得统治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儒家成功地将精深的思想与渊博的学识结合起来。朱熹就是儒家这两个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渊博的学识,使他成为著名的学者;他的精深的思想,使他成为第一流哲学家。尔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决不是偶然的。

(3)、 (释文)熹顿首拜覆:窃闻卜筑锺山,以便亲养,去嚣尘而就淸旷,使前日之所暂游而寄赏者,今遂得以爲耳目朝夕之玩,窃计雅怀亦非独爲避衰计也,甚善甚感!所恨未获一登新堂,少快心目耳。蒙喩鄙文,此深所不忘者。但向来不度,妄欲编辑一二文字,至今未就,见此整顿,秋冬间恐可录净。向后稍间,当得具稿求敎也。所编乃通鑑纲目,此年前草例,今夏再修,义例方定,详略可观。亦恨未得拜呈,须异时携归,请数日之间,庶可就得失耳。末由承晤,伏纸驰情!熹顿首上覆。(大桂驿中帖)

(4)、由此在诠释实践中弱化了“本体”与“方法”的紧张,强化了“原意”与“用心”的统发展了中国特异于西方的诠释传统。在中国的经学诠释史上,朱熹的《孟子集注》以注重义理阐发的创新性哲学诠释而作为“宋学”的代表,受到追求经典本义的后代“汉学”诠释家的批评与指责。

(5)、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软输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6)、朱熹诗歌在内容上比较积极的有两类,一类是爱国忧时之诗,一类是同情人民之诗。 

(7)、集撰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晚号晦翁、遯翁、沧州病叟等,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8)、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9)、平时阅读诗歌作品时,大家一般会认真琢磨其平仄、音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但是如果人们愿意花时间了解其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世经历,就会从作品中挖掘出更多的内涵。下面介绍朱熹的两首绝句,耳熟能详,饱含哲理,值得收藏和欣赏。

(10)、本集立足于祠堂、婚礼、祭礼等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传统习俗,讲述朱熹儒家理论民间化和世俗化的成果——朱子《家礼》,及其对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1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语录

(12)、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李约瑟文集》):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

(13)、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翬、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曹孟德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輟,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瞻,超逸绝伦。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虽然历史上其书法艺术为人推崇备至,而一生曾写下的书迹也不少,遗憾的是失传居多。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兴圭壁。”书法初学汉魏崇尚晋唐,主张复古而不泥古,独出已意,萧散简远,古澹和平,非流俗所敢望,大有晋人风致。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却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现今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為主,大字墨跡很少。

(14)、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5)、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多,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他退居崇安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有鉴于此,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俾愿贷者出息什……岁或不幸小饥,则驰半息,大俊则尽”。设立社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无疑是有惠于民的。此后,朱熹并在多处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上任不久发生灾荒,朱熹上疏要求减免租税。同时,请求政府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饥民,解决他们缺食问题,饥民称善。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

(16)、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紫阳学派。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17)、朱熹《秋深帖》(致会之知郡朝议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8)、“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19)、朱熹的学术思想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主要观点如: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且理在先,为主;气在后,为客。强调“天理”与“人欲”对立,“人欲”要服从“天理”。“朱子学”作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自南宋晚期立于官学后,在元、明、清三代一直作为官方哲学,进而作为科场程式。同时,朱熹的学说也影响到日本等东亚、南亚各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20)、朱熹是南宋时期的大儒,他阅历丰富、勤于思考,更是海纳百川、学识渊博。他集北宋理学、以及孔子学术思想之大成,并对南宋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