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读书翻译

1、王充读书的译文

(1)、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觉的时候,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小z同学是这样完成自学文言文的流程是这样的:

(2)、《论衡》就是他的有名的著作。以上就是查字典诗词网我整理的《王充求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查字典诗词网,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随时和我交流探讨qq:27579207也可以加入查字典诗词群4861421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参考讨论。

(3)、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招待,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4)、为了写《论衡》,他搜集的资料装满了几间屋子,房间的窗台上、书架上都放着写作的工具。他闭门谢客,拒绝应酬,用了几年的功夫才写成。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科学和无神论,对迷信进行了批驳。比如:当时有些人讲这么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个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酸菜,发现酸菜里有一只水蛭。如果他挑出来这条水蛭,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他怜悯厨师,就不声不响连水蛭一起吞下去了。到了晚上,楚惠王大便时,不但把水蛭排泄了出来,而且原来肚子疼的病也痊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说这是“善有善报”的证明。

(5)、王充讨厌俗人的作为,所以写了《记俗》等;又担心君王处理政务,只是想让老百姓归顺,而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不知道从何下手,尽管苦思冥想,但还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写了《政务》这本书。

(6)、《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7)、     (3)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4)一见辄能诵忆   (     )

(8)、(2)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候,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之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9)、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温故知新,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10)、于是闭门深思,谢绝那些贺喜吊丧的应酬。家中的门上、窗户上、墙壁上都放着刀和笔,撰写了《论衡》八十五篇,共二十多万字,解释了物类的异同,匡正了当时人对某些事物的疑惑。

(11)、王充幼年丧父,家乡人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了京城,在学校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喜欢广泛阅读但不死记硬背。(王充)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就常常到京城洛阳的店铺游览,看卖的书,一遍就能背诵记忆。时间久了,(王充)就广泛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

(12)、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13)、(1)常游洛阳市肆___店铺______(2)一见辄能诵忆______就_________

(14)、后到京师④,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⑤。好博览而不首章句⑥。

(15)、☞人教版初中英语7-9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课文朗读汇总

(16)、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17)、本篇文章选自南朝宋时期范晔的《后汉书·王充传》。《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18)、     (1)乡里称孝   (      )      (2)师事扶风班虎   (     )

(19)、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20)、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2、王充读书的翻译

(1)、☞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可下载)

(2)、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3)、王充小时候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

(4)、(译文)中国的土地辽阔遥远,没有穷极,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象万千。把农业作为治国的根本,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获。

(5)、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甚矣,汝之不惠

(6)、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

(7)、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8)、精力耗损,写了《养性书》十六篇,论述节制嗜欲,保养精神,自守心志的道理。永元年间,他病死于家中。

(9)、忽视文言文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漏译某个与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同形”的词语。其实,它是两个需要翻译的文言实词。这类词语又往往被设定为翻译的得分点。

(10)、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

(11)、(译文)吕尚和伊尹是辅佐贤君有功于当世的名相。夺取曲阜古奄国的地方居住下来,要是没有周公又有谁能经营得起这片鲁国的封地?

(12)、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

(13)、国学经典《弟子规》66故事《孔子和守庙人》

(14)、☞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15)、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16)、 (1)后生家每临事   (   )   (2)辄日:“吾不会做。’’   (   )

(17)、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

(18)、☞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文末可以下载打印版)

(19)、☞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20)、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3、王充求学翻译

(1)、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2)、☞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

(3)、他家里贫穷没有书籍,常常到洛阳书店里翻阅那些出卖的书,看过一遍就能记诵下来。于是他就通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

(4)、东汉的首都是洛阳。⑤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

(5)、☞2020年最新版:7-9年级重点必背古诗文全汇总!(可下载打印版)

(6)、翻译: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7)、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等。范晔的《后汉书》,就是在这些后汉书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有了前人的成就,范晔便参考各家内容,融会贯通,写成《后汉书》。由于范晔的著作叙事简明扼要,内容全面,所以其成就超过了前人,受到后世的重视。

(8)、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草创了《汉书》师事:以师礼相待。

(9)、                                        ——选自《履园丛话》

(10)、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d,恭谨过常。(20全国卷Ⅰ)

(11)、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

(12)、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13)、《王充求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4)、(译文)洛阳北靠邙山,面临洛水;长安北横渭水,远据泾河。宫殿回环曲折,楼台宫阙凌空欲飞,使人心惊。

(15)、国学经典《弟子规》49故事《宋弘拒绝刘秀》

(16)、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师事扶风班彪()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翻译句子。

(17)、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是从魏郡元城迁徙来的。王充少时丧父,乡里都称赞他的孝顺。后来到京师,在太学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他喜好博览群书而不拘守章句。家贫没书,常到洛阳市集中走动,阅读那裹卖的书,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回到乡里,隐居教书。在郡中任功曹,因多次谏静不合而辞职。

(18)、《汉书》是他草创的。⑥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

(19)、徒,迁移。焉,于的合音,在这里,到这里的意思。

(20)、☞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超全汇总,为孩子收藏!

4、王充读书翻译及原文

(1)、王充回答说:不干净的东西就不会有被污染的问题,地位不高就不会受到陷害,面积不宽就不会被减少,装得不满就不会被消耗。有能力的人受到各种设计诽谤,被人所攻击,可能就

(2)、(译文)探求古人古事,读点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限的快乐。

(3)、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4)、☞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206整理)

(5)、(译文)齐桓公扶持周王室,九合诸侯,都打着“帮助弱小”、“拯救危亡”的旗号。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傅说。

(6)、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7)、王充求学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A

(8)、王充对自己的父祖行为也很不耻,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就是王充在他自己所写的一部书《论衡·自纪篇》中记载的。当然他的这种自揭家丑的行为,在“臣为君讳、子为父讳”的封建社会里,肯定是一种不孝之举。实际上,这倒也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读过这篇文章,就会发现,王充一方面贬毁祖辈,另一方面却表扬自己,说父祖就是“宗祖无淑懿之德”,说自己就是“为人清重”、“不贪富贵”,这么对比着写,是否感觉有些数典忘祖之嫌呢?

(9)、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10)、由于范晔的著作叙事简明扼要,内容全面,所以其成就超过了前人,受到后世的重视。人物背景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11)、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论衡》就是他的有名的著作。

(12)、国学经典《弟子规》59故事《除害英雄周处》

(13)、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4)、靠简单的识记,只能拿到最基础的分,而无法真正突破文言文的学习,今天助手来说说,如何利用寒假期间真正攻克文言文尤其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把这30分牢牢拿在手!

(15)、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16)、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

(17)、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1)常游洛阳市肆___店铺______(2)一见辄能诵忆______就_________``解释下列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19)、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20)、据《后汉书》记载,王充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书,他就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各大卖场,去阅读里面所卖的各种书籍。大概是由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缘故,王充渐渐地养成了过目不忘的本领,就这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终于成为一代文化大师。

5、王充读书文言文注释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2)、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师事扶风班彪()

(3)、原文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

(4)、(译文)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亮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

(5)、刺史(官职名)董勤征聘他为从事(官职名),改任治中(官职名),自己辞职回家。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当时年近体力和脑里都衰弱了,于是写作了《养性书》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6)、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7)、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8)、国学经典《弟子规》06故事《李密辞官报恩》

(9)、王充①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②,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④.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⑤,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注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徙焉:迁居到这里.②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③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④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⑤市肆:书铺.翻译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书铺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于是,(不久)就广泛地通晓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王充后来回到乡里,隐居从事教学.。

(10)、原文: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11)、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12)、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13)、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14)、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官职名),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15)、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有好几年都是这样,百姓歌颂。

(16)、过去的时间越久,认为都是以前古代发生的事情,所说的大部分是正确的,对这些东西深信不疑,而无法自拔,因此我写了《论衡》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多,对问题的辩论很直接,对于那些浮夸错误的言论,全部都澄清改正。为的就是要让那些浮华的文字消失,留下朴实无华的本质,改正当时流行的不正之风,恢复远古时代那种纯朴的习俗。

(17)、刺史董勤征召王充为从事,转为治中,他自我免职回家。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引荐王充才学很高,肃宗特韶令公车征召他,但因病没去。年近七十岁时,神志精力衰弱耗尽,于是着《养性书》十六篇,节制嗜好欲念,安神自守。永元中,病逝于家中。

(18)、官场的人开脱罪责。对那些自认为不好的人,也不会曲意逢迎,别人犯了错,即使不帮人脱罪,也不会加害。能宽恕人家大的过错,也惋惜人家小的失误。爱把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他勉励自己把德行操守当作人生的根基,而以恃才傲物为耻。

(19)、但这并不影响王充做学问的高深功力,历史上把他定位为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写了一本很有观点的书《论衡》,分85个篇目,对人生各个方面都有深刻阐述。

(20)、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③徙焉:迁居到这里。④京师:首都。

(1)、⑦市肆:书铺。翻译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乡里孝顺被称赞。

(2)、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3)、现在的你落魄潦倒,做官多次遭到贬斥,你的才能在事业上无法表现出来,你的能力也不能在你担任的职务中充分展现,所以只能费尽心思写文章,可著书的文采再美妙,对你自身又有什么补益呢?文章写得再多又想表达什么含义呢?”

(4)、徙焉(搬迁到这里)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辄(就)遂(于是)

(5)、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

(6)、《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7)、在《论衡》中像这样破除迷信,宣传科学思想的内容是很多的。这部书可以说是公元一世纪时候的一盏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明灯,王充可以说是一位真正出色的思想家。

(8)、译文: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很孝顺。

(9)、5启示:可以围绕“要博览群书’’,“读书不能泥古"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0)、古人曰:今日事,今日毕。这可见古人是多么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可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总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托到后天。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闷闷不乐的,他们不知道,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走向成功。

(11)、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作品赏析《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12)、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