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书籍

1、南传佛教经典书籍

(1)、瑜伽系:与龙树的中观系并称为印度大乘的两大思潮。无著和世亲两兄弟是创立者。无著菩萨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于弥勒处受《瑜伽师地论》。陈那(世亲弟子)和法称法师都是瑜伽系大学者。

(2)、《心经》260字最短的,很多人可以背诵下来。这是核心的,中心的经典。内容说的是般若空性。鸠摩罗什金刚经《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又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

(3)、《人生佛教》为太虚大师关于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论述的精华汇编,是经由太虚大师亲自审定的人间佛教理论系统化之作,是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成熟之作。1944年秋,太虚大师在汉藏教理院于病中编集《人生佛教》目次,嘱福善、妙钦编辑成书。并于汉藏教理院秋季开学之际,抱病讲出该书代序《人生佛教开题》,及《人生佛教之层次》两篇,提出“人生佛教”的目的及其效果有人生改善、后世增胜、生死解脱、法界圆明四种,主张“于人生改善而直接法界圆明”。

(4)、涅槃的意义是圆寂,即: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

(5)、近代中国著名的佛学研究者,有太虚法师、印顺法师、梁启超、欧阳竟无与吕澄等人。

(6)、‍‍‍‍‍‍第一章佛法僧三宝(即点即读) 

(7)、《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8)、因此,我衷心的建议简体版的读者们,对这三本书,只看一次是不够的,最好是一看再看,多看几遍。借着反复阅读的过程,把长期存在于中国汉传佛教里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与现象,重新予以厘清;同时,对于什么是正信佛教的精神与蕴含,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这是我对简体版读者们最深的致意。

(9)、2)瑜伽宗(法相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玄奘法师翻译),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10)、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二取执着,无而谓由,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依他起性(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圆成实性(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

(11)、法:“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一定轨则,让人看到便可了解是何物。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

(12)、《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13)、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14)、2)无我:“离有情义”——“有情”是“萨埵”,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有情。缘起论认为有情只是物质和精神要素的聚合体。从心理要素分为五蕴。有情是这些要素的聚合体,要素又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因此没有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

(15)、9)名色缘:名色是身心(五蕴)合成的组织,有名色所以有六入。

(16)、楞严经是一部在《法灭尽经》中有所记载,对佛教有着极为深刻影响的重要经典,而这部共十卷的佛经,最早由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所译,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以显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为主的一部佛教修行大全。

(17)、我们佛教的中心思想“缘起性空”即出自《般若经》,整部《般若经》也是在阐发“缘起性空,妙行无著”这一主题,这就是佛所说的“般若波罗蜜”,佛49年说法,22年专谈“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又是佛常说法门,所谓“从初成顿演到垂灭谈常,无时无刻不说般若”所以佛说:“般若波罗蜜是一切诸佛法印”,凡是违于《般若经》的典籍,我们立刻可以判定其非佛教或伪经。

(18)、五教:小教(声闻小乘教)、始教(大乘初期教义)、终教(大乘终极阶段教义)、顿教(大乘中顿超顿悟法门)、圆教(圆满无缺、圆润无碍的理论)

(19)、所有大乘经典中,《般若经》最先结集成文字,时间约在公元前二世纪间,而现在南传《阿含经》,也在同时形成文字。东汉时代,《八千颂般若经》已经由支娄迦谶翻译成汉语。《般若经》在印度佛教史上一直是大乘佛教最显要的经典,直到现在,西藏还有很多从古印度取得的梵文贝叶本《般若经》,比如西藏博物馆的《八千颂般若经》不但完好,而且极精美。很好的证明了《般若经》在古印度佛教史的崇高地位。

(20)、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佛经书籍

(1)、佛经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2)、十善:不犯十恶——杀、盗、淫、妄语、两舌(挑拨离间)、恶口、绮语(邪淫言语)、贪、瞋、邪见(否认因果)

(3)、无动作义:不承认因果之间有来去。缘起论者承认由因生果,反对因变成果。

(4)、以下为笔者的阅读摘记,非读书笔记,无个人评论,所有内容及版权均属于原书。

(5)、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6)、任继愈先生的《中国佛教史》,本套丛书,详尽的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了大的视角和统筹,很适合对历史也感兴趣的书友。

(7)、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8)、季羡林先生的《佛教十五题》。季老的研究十分驳杂,其中他对于佛教的研究却是长时间的,虽然他本人不是佛教徒,但他在本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出发点,运用了辩证的方法,来阐述对于佛教的态度。

(9)、同时,对于那些怎么着都对生死轮回一事将信将疑的小伙伴,如果以下的这些链接文章还不能帮到你,思考熊的确是有些无能为力,只能一切随缘了...

(10)、每个人都希望充实自己的人生,但什么是充实的人生?就是善于应用生命的体力及功能。 

(11)、十玄门:一切事物纯杂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

(12)、读此书,我们会发现真实的禅宗将道理讲得很通透,有案例、有趣事,有细节,直接将佛家的道理和修行方法都讲明白了。这一点上与《心经》、《金刚经》的讲法有很大的区别。《禅林宝训》直接进入了佛法的应用层面,直接讲述怎么做人、怎么修行,而不是纯理论的。

(13)、《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版本。

(14)、最后,就以此序,作为我的书在中国大陆发行的一项纪念吧。

(15)、三观:真空绝相观、事理无碍观、周遍含融观。

(16)、四圣谛:苦集灭道。谛:真理。四谛依据的原理是缘起论。

(17)、佛学(Buddhology),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

(18)、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19)、本书精选唐代钟绍京楷书、唐代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唐代欧阳询楷书、宋代苏轼楷书、元代赵孟頫行书、清代乾隆行书、清代刘墉行书、清代吴昌硕篆书、清代傅山楷书、近代弘一法师行楷书、近代溥儒楷书《心经》作品进行复制还原,集描红、对临、欣赏三大功能。博大精深的佛家经典与精妙绝伦的名家书法于一体,为书法爱好者和佛教信众提供高 品质的学书和抄经范本。套盒中的复制级原迹书法作品不仅是抄写、临摹的理想范本,更是精美珍贵的艺术品,填补了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空白;另外本系列产品还专门为礼佛者附佛经抄经礼仪及抄经回向偈等。整套产品内容丰富,制作精良。

(20)、有些人会坚定地认为,坚持阅读佛经原典最终就能知见纯正,无师自通...

3、佛教经典书籍

(1)、隋唐时,诸宗兴起,极盛。唐武宗灭法,“会昌法难”,除禅宗外,诸宗衰亡。

(2)、他撰写的佛教入门导读书籍《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和《佛学入门》,被称为“学佛三书”系列,内容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思辨清晰、论据充足。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学习阶层的成年人都适合阅读学习。

(3)、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顿见本来面目、本地风光,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4)、如何达到涅槃:属于道谛。戒、定、慧三学,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共称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5)、《中国佛教建筑》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佛教建筑的发展历史,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特色,中国佛教寺院布局,中国佛教建筑的佛殿,中国佛教建筑的佛塔,中国佛教建筑的技术表现,中国佛教建筑的艺术表现,传承创新继往开来。

(6)、4)因果相续:因缘所生的一切法,相续不断。因果关系有井然的法则,因果相符相顺。三世诸佛也无法改变因果法则。“断见”: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佛教是反对的。佛教有六因、四缘、五果。

(7)、《正信的佛教》等三书,能以简体版在内地印行,与读者结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也冀盼这三本书简体版的问世,确实能为内地的读者开疑解惑,安乐身心。

(8)、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揭转男身。

(9)、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是僧宝。

(10)、《大乘起信论考证》,梁启超著,《东方杂志》十九卷十九——二十三号。

(11)、大乘:着重利他,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特点:

(12)、本人学佛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思考“究竟哪部经典是最重要的”,以便重点研究,学习,奉持。最终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比对,终于逐渐明白。大藏经所有经典中无论从教史还是从教理来看,最重要的经典莫过于《般若经》。如果单举一部经典来代表或说明佛教,则首推《般若经》。所以,历代《大藏经》把《般若经》排在天字第一号。

(13)、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通常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考证,梳理式研究。一种是实证佛学所蕴含的深刻义理的领悟式研究。

(14)、还有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15)、有人整天打坐,念佛,磕头,读经,修了好多年,可是烦恼、心态与习气依旧存在,没有得到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16)、此书用雅俗共赏之笔,写下了既有诚挚劝勉,又有严厉训诫的感人文字。对古往今来不淫而获福、犯淫而致祸的诸多事例,原原本本作了详细地记述。作者在书中大声疾呼,不遗余力,宛若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就是想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快乐,健康长寿,各尽天年。

(17)、有些人只是觉得佛经内容让人读了很舒服心里很平静,至于轮回也好,业力也好,其实有没有并不重要....

(18)、1)老死缘:没有生,则没有老死,也没有忧悲苦恼。

(19)、2)生无性:凡夫认为自然而有的事物,只是因缘所生而已

(20)、废话少说,下面就让思考熊分别推荐一些老少咸宜,精彩纷飞又通俗易懂的佛教入门读物及相关音频视频,期望能对有缘之人带来些许帮助~~~

4、佛教经典书籍 通俗

(1)、3)有缘:“有”是存在的意思。身口意所造的善业恶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潜伏着的一种力量。

(2)、《太虚大师新传》以太虚生平传奇为主线,以他遭遇的千古未有的历史变局为衬托,评述了他的天生慧质及其从佛教领袖的立场出发随时对时局变动作出的灵活反应,对深刻的社会文化转型的呼应,及时提出了“人间佛教”理论。全书说寓其思想于生平,寓其超前意识、世俗社会意识于当时历史,参插轶闻趣事。因而,既有文学色彩又不违历史事实,既有通俗化的影子又有相当学术力度,既对历史作一反思又有前瞻意义。

(3)、(登记中)这样可以增福增慧,阖家平安吉祥,幸福安康!

(4)、勇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5)、认为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又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诸法自性有三种:

(6)、鸠摩罗什法师:出生于新疆,有印度血统。得到姚秦政府的大力支持。翻译中观系统典籍:《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维摩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以及大品般若经的解释——《大智度论》。

(7)、内容简介:《药师法门随许法》是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于2011年5月,在武汉灵泉寺最具现实意义的一次讲说,可以说是拯救人们身心灵健康的更全面、更精要、更具实用性的生命宝典。大愿法师说:“我们可以拒绝一切,但是不能够拒绝内心之中对于身体健康无病苦、心灵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得解脱的这种渴望”。我们人类的生活正在不断地破坏大自然的过程中越来越违背规律,越来越紊乱。我们渴望健康,但是它却渐行渐远;我们渴望精神的自由和解脱,但是它却似昙花一现的短暂而瞬间即逝。如果说在有限的生命中徒劳地挣扎是我们的不率,那么在药师法门随许法中得以获益,那就是我们不幸中的万幸。

(8)、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五个不同的时期。

(9)、但在文学共同体中,一些文学作品之能成就经典,主要原因在于它们超越了时代局限,冲破特定语境中的非文学规范,“用一种文化系统的共时性文本”替换“一种独立存在的历时性文本”,从而拥有了特殊的叙事诗学与美学属性,而愈加接近文学本体。

(10)、4《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现实生活里,有一些青年男女在爱情里过于执著,要么非你不嫁,要么分手了,就恨得咬牙切齿,要死要活。这本书从佛法角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方便圆融的面对男女相处,颇有新意。此外不用担心,这本佛学书里并没有劝你禁欲,或者不要你谈恋爱。

(11)、是拥有的太少,还是想要的太多?问题出现在哪里? 

(12)、在山里,在寺庙里,世人通常可以较为顺利地将烦恼转化成菩提。可一旦回到红尘俗世中,就会出现佛法是佛法,烦恼是烦恼的状况,未能在日常工作的历练中得到佛法的受用。

(13)、有条件时焚香一支,传达诚意,供养三宝。无香亦无妨。

(14)、2《禅者的初心》:乔布斯很喜欢这本书。作者为著名的日本禅师,说禅理轻松活泼、诙谐有趣,我以前每每心烦意乱的时候读上几页,内心便静下来,立时觉得自己特别智慧。不过过几天就一切如常,该烦恼还是要烦恼。

(15)、佛家有点不同,因为是翻译过来的,译者将佛教经典直接加上了“经”字,如《四十二章经》《金刚经》《心经》等。而《坛经》则是中国人原创的唯一被冠以《经》字的佛教典籍。

(16)、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後成就。鸠摩罗什维摩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凡3卷14品,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14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旨在于宣传大乘般若空观,批评小乘的片面性,弹偏斥小叹大褒圆。

(17)、4)精进:不懈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

(18)、阿含经音译阿晗、阿含暮、阿笈摩,意为传承的教说或集结教说的经典。由众多小经组成,论述四谛、十二因缘法,兼说生死轮回、善恶报应及营生处事、伦理法则、普度众生等思想。

(19)、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做吉利。

(20)、六根本烦恼:三毒+慢(傲慢)、疑(犹疑)、恶见(不正确的见解,如常见、断见等)

5、佛教经典书籍网址

(1)、圆觉经这本内容以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为主的佛教十三经之在唐宋明期间的天台宗、贤首宗和禅宗等佛教宗派的讲习时均可见到这本十部佛教经典之一。

(2)、3《箭术与禅心》:一个西方人去日本学射箭的故事,他在练习射箭的过程中,感悟到禅的智慧。想看禅的智慧如何运用于日常生活技艺里,可读读这本书。《庄子》里有一个老人捕蝉的故事,其中的智慧与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异曲同工。

(3)、内容简介:本书是由大愿法师讲述。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大愿说药师法门(套装共2册)》内容一方面是令我们学习如何消除身心的病苦,本经的修法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概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药师法门——禅。分别包括了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

(4)、《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是书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5)、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先后顺序)这四部巨著。

(6)、投稿邮箱:2809968556@qq.com

(7)、《禅林宝训》问世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书中载录宋代数十位高僧大德的嘉言懿行以训导后学,不仅立意正大,而且独树一格。故自付梓以来,一直受到佛门丛林的高度重视,流传不绝。明清以降,更是广泛传布,被称为“释门之龟鉴”、“入道之宝筏”。

(8)、毕竟,直接读佛经就能开悟,那是六祖慧能大师和当今那些大多“自以为是”佛学天才们的事情,而我等凡夫可能大多还是需要一些方便前行的正法文章及多媒体书籍才能略微了解一二善恶业报的真相,从而或多或少地激发出我们对佛法的一些兴趣,最终才可能会逐步趣入生死解脱的大门。(熊充分相信有缘阅读到此文的小伙伴的善根至少比季老师多一些吧...)

(9)、《未来救赎:弥勒佛》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印度佛教中的弥勒,弥勒信仰在中土的传播,中国化的弥勒形象,精彩纷呈的弥勒艺苑,神秘绚丽的民俗与旅游文化。喜欢旅游或者是佛教文化的读者可以来看看《未来救赎:弥勒佛》。《未来救赎:弥勒佛》主要内容包括:慈心殊胜——印度佛教中的弥勒;梵净净土信仰的兴衰——弥勒信仰在中土的传播;从庄严到诙谐——中国化的弥勒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