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

1、夷陵之战发生在哪里

(1)、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2)、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荆州之战,关羽和他义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3)、后期, 陆逊看到蜀军傍山扎寨,士气有所低落,采取反攻,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刘备见全线崩溃,仓皇后退,遭到追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4)、战争前,刘备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便出击,而后败于夷陵,损失惨重。本人也因在夷陵之战中落败而耿耿于怀,最终病死在永安城中。蜀汉之军从此一蹶不振。

(5)、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6)、在历史上,他被称为“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刘备建立蜀汉时,东吴已经攻打荆州,杀害关羽等将领。为了报复关羽,夺回荆州,刘备发动了夷陵战役。在这场战斗中,东吴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终于在夷陵击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失败,是关羽失守荆州之后蜀汉力量的又一次大损失。

(7)、东吴的人哪儿肯放过,一步不落(là)地又追上来。刘备急了,让士兵们把铠甲脱掉,堆在道上,放火烧起来,还把锣鼓什么的,都扔到火堆里。这才把山路堵死,挡住了追兵。

(8)、夷陵一把火烧的刘备数万大军一触即溃,而刘备也因此气愤过度而去世。

(9)、首先诸葛亮更理智,诸葛亮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为关羽报仇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夺回荆州,蜀汉失去荆州之后,就失去了出兵中原的一条重要通道,而蜀国想要中原也只有北上一条路可走,而向东的通路会被切断,从而会让蜀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10)、双方打着嘴仗,最终刘备还是没有出兵,一来病体沉重,二来兵力捉襟见肘,内乱将萌无暇他顾,三来如果帮曹丕夺了南郡,对蜀汉更糟,西面也受到强大军事压力。而孙权得知刘备还驻扎在永安,不知内情,以为有所图“甚惧,遣使请和”,刘备也是一代枭雄,拿得起放得下,见形势如此,合则两全,分则两亡,于是同意议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11)、关于700里:是指刘备军对从益州东部(巴郡永安)一直深入吴境三百多公里(宜都郡西陵  *即夷陵-猇亭一带) 这一带地形复杂,高山峻岭,部队只能驻扎在长江两岸的山谷里。  像黄权就安营在长江北岸,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南岸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12)、如此猛将,刘备为什么弃之不用?北防曹魏留下马超即可。

(13)、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14)、关于火攻:这和第三点要联系在一起,陆逊派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切断了蜀军的退路。然后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等于被人包了饺子,前后都有敌军,两边是山谷,所以能跑掉的很少,刘备也是依靠精锐白毦军的拼死护驾才得以逃脱。 而留在江北的黄权就惨了,三面都是吴军,只好投降北面的曹军了。

(15)、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16)、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於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17)、众所周知,赵云和诸葛亮关系特别好,二人都是具有儒将风范。

(18)、此时刘备占据益州,荆州虽然丢失,但荆州集团还是在刘备账下,而川蜀东州集团益州集团也接纳了刘备,因此刘备账下汇聚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支持,故此更为膨胀。

(19)、五虎上将,只剩下赵云一人,蜀国人才匮乏。关羽的失败,蜀国失去了仅有的水军,从而不能水陆两路齐头并进。

(20)、孙权自然也是不愿应战的,六月是刘备的出战时长,七月孙权就派特使求合,但被刘备拒绝了,即然精兵早已开拔,自然不能无功而返,并且孙权对权益划分的难题只口不提,刘备也不会轻易放弃重夺荆州的机会,刘备在秭归等了好多个月,不一定没有继续商谈的心思。

2、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参加

(1)、再次,曹魏与东吴联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夷陵之战之前,蜀汉势大,曹魏并不知道蜀汉会败,而且败得那么彻底,因此曹魏最开始的想法其实是趁乱偷袭东吴,坐山观虎斗的时候去抢蜀汉的胜利果实。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曹魏的目的从来都是要统一全国,所以不存在真心跟东吴联合,而是有便宜就捡,没便宜就看看戏,默默发展才是上策,毕竟曹魏经过连年征战也是民生疲敝,急需修养生息,没有速胜把握的情况下不会轻易的陷入战争的漩涡。

(2)、其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蜀关卡易守难攻。曹魏想进攻蜀汉并不容易,刘备主打夷陵时,想必马超、魏延必然采取守势,而夷陵之战结束得过快,以致于曹魏并没有多少时间。

(3)、夷陵之战发生在221年,也就在刘备称刚好三个月,他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本想求和,可惜刘备在痛失关羽后,心里对东吴怨恨颇深,自然不会答应孙权的求和。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双方的兵力情况是:刘备发兵三万,再加上沙摩柯的蛮夷军队2万,总计五万人,水陆并进,向东吴杀来。孙权向刘备求和不成,令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五万抵抗刘备的进攻!看来,双方的兵力基本相当,陆逊打败刘备并不是以少胜多,而是旗鼓相当!

(4)、诸葛亮虽然此时没有表现出态度,但是刘备征讨孙权时,让诸葛亮辅佐太子留守成都,以及事后诸葛亮感慨若是法正还在,绝不会让刘备到了今天的地步,也说明诸葛亮对于刘备征讨东吴的前景并不乐观。

(5)、根据《三国志》记载的史实来看,如果是诸葛亮来指挥这场战役,起码可以达到两个效果:痛击吴国,替蜀国大将关羽报仇,尽最大能力保存力量。

(6)、刘备也深知此事,因此蜀汉集团文武最为出色的两个人,刘备都没有带上。

(7)、而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尽起蜀军七十万东征伐吴,陆逊以五万大军大胜刘备,创造了以五万大军大胜七十万的奇迹。

(8)、根据《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分析,诸葛亮是不可能拿下荆州的,荆州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荆州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也是蜀国曾经重要的税收来源地,也正是如此,刘备在进入益州前,才会将荆州托付给关羽看管。

(9)、谋士更是数不胜数,诸葛亮、黄权、法正、李严、马良等皆是当世一流名士,蜀汉人才济济。

(10)、但是此时刘备已经膨胀,匡扶大汉的雄心壮志早就被他的野心和霸业所取代,称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11)、他们在刘备伐吴时都争先恐后的为刘备提供支持。

(12)、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13)、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14)、但也有可能是孙权故意拖延时间,被曹丕封吴王后,避免了两线作战,更有胜利的把握。

(15)、夷陵之战,东吴和刘备的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刘备虽然损失了几万人马,而东吴也损失了上万的人马。只有曹魏坐收渔利。它在旁边坐山观虎斗,看刘备和孙权两家争斗,还招降到黄权一支人马,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

(16)、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17)、陆逊放火烧山,火烧四十营,蜀国前军覆灭。猇亭一战中,冯习、张南等人,战死沙场。期间,刘备被张恒追杀,险些命丧当场。傅肜断后,傅肜拒降而死。

(18)、刘备决定最后拚一下,让傅彤断后,自己带人马冲下山去。傅彤使出浑身力气,还真把吴军挡住了一阵。他杀来杀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受了重伤。吴兵大声喊着说:“你一个人拚死也没用,赶快投降吧!”傅彤瞪圆了眼睛骂着说:“瞎了你们的眼了,大汉将军哪儿有投降的?”说完,他一个跟头栽下了马,断了气。刘备他们趁这工夫冲出包围,往西跑了。

(19)、夷陵之战是公元221年七月,此时离赤壁之战已经过去十余年。

(20)、因为刘备此时和诸葛亮已经有缝隙,因为在称帝问题上诸葛亮没有表示支持。

3、夷陵之战死了哪些将领

(1)、第蜀汉面临威眼中的曹魏和孙权的军事威胁,导致征讨吴国时的人才缺失。

(2)、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对手,不可轻视他人。夷陵之战吴的统帅陆逊,当时虽是籍籍无名,但也颇有军略手段,刘备自视一生戎马,轻视陆逊,认为此战将轻易获胜,这种思想是兵家大忌,无论对手是谁,什么水平,都要重视,不可轻敌。

(3)、其次,刘备取西川,大批荆州军吏都被他带走,荆州早就一片荒凉。而剩下的荆州人才又被黄权送给了曹丕。孙权除了得到一片净土,几乎毫无所得。

(4)、夺回荆州,发动了夷陵战役,以失败告终。夷陵战争后,不仅刘备死于永安白帝城,蜀汉南中等地也爆发了叛乱。此时,蜀汉人身陷内忧外患,陷入了最薄弱的阶段。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的?蜀汉(公元221-263年5月15日),三国之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被称为皇帝,他的国家被称为汉。

(5)、一般情况下游牧民族二十万人能出三万人左右的军队,差不多六至七个人养一个兵,这个比例比较高,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加之农耕基础少。

(6)、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 、程畿等战死。刘备退至永安。孙权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

(7)、曹魏方面曹丕接受了孙权的称臣,并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战略,为孙权赢得了喘息,之后刘备军和东吴的陆逊大军对峙在夷陵,趁刘备军懈怠之际,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军队大败,精锐尽适,败退至白帝城。夷陵之战东吴损失颇大看战争格局,刘备只进攻至夷陵地区,夷陵以西地区虽然被刘备占领,但都是山区,没有多大价值,双方作战以对峙为主,最后刘备被火烧连营,大军一溃而散,整个东吴军队损失并不大,甚至可以是毫发无伤。

(8)、汉魏更替之时,魏国有一些动荡不安的感觉了,也有明确提出仅用沛谯人员做为城守这类提议,由此可见曹操的去世给魏国增添了多大的动荡不安。而曹丕仓促上台,要做的就是牢固魏国阵营,要表现自己继承的合理合法,还要靠黄龙这类人工合成瑞祥。

(9)、首先,必须注意一点,之所以叫三国,是因为三国鼎立,相互制约,这才形成了这个格局。所以哪怕蜀国有能力,曹魏也会阻止他们的,更何况当时蜀国的整体国力并不比吴国强。

(10)、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选择夷陵之战的主将的问题上,吴国内部其实存在极大争议的,毕竟陆逊年轻有没有什么实际的军功,只是靠着孙权女婿的身份上位,这点上看出孙权的魄力,敢用新人,大胆放权,这一直是孙权的一大优点。

(11)、陆逊对将军们说:“怎么样?我不叫你们出去,就料到刘备有这一招。”将军们才没说的了。打这儿起,陆逊更拿定了主意,说什么也不准将士们出战。两边的军队从公元222年正月起,相持了半年多,谁也不打谁。眼瞧着天气又热了,刘备叫船上的将士都上岸来,和陆军合在一起,沿着大江扎下营寨。每个营寨都有木栅栏围着。因为怕热,军营差不多都搬到地势低洼、树木茂密的地方,还搭起了凉棚。刘备打算先把热天对付过去,到秋天再动手。万万没想到,他不想动手,东吴那边倒先动起手来了。陆逊知道蜀国的水军都上了岸,又把军营扎在靠近草木的地方,心里有了主意,下令准备进攻。这一回,轮着那些将军们反对他了。他们说:“要打刘备,就该早打。现在都过了七八个月,人家把主要关口都占了,咱们要是打过去,还有个好儿吗?”陆逊摇着头说:“你们说得不对。刘备是打仗的老手。刚来的时候,他人强马壮,考虑得很周到,我们要打也打不过。现在他的将士都疲乏了,我们正该打陆逊笑了笑说:“那你们就把耳朵捂起来吧!”出去。”

(12)、《三国志》中记载,三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致使人口锐减,三分天下后,蜀国人口不过百万,魏国人口也不过四百五十万左右,吴国人口大概在二百万上下。

(13)、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

(14)、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

(15)、东吴水师的强悍迫使刘备不得不选择从长江南面率领主力和东吴进行陆地战争,但是长江南岸的江南夷道又是一处河流纵横的地方,这使得刘备不得不应付东吴的水军。第二长江南岸地区多山岭,而且道路狭窄,使得刘备的大军团无法发挥作用,蜀军的力量就在这群山之间变得逐渐薄弱。这也是陆逊开战的时候所说的话:

(16)、刘备这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诸葛亮虽然反对出兵打东吴,可是不愿意跟刘备当面顶撞,只好不劝了。这么着,刘备留下诸葛亮和太子刘禅守成都,自己约了车骑将军张飞,一起出兵征讨东吴。

(17)、刘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分水、陆两头朝着东边来,从巫峡到夷陵建起了几十个军营。供应军需、军粮的道儿就有七百里长。刘备让大督冯习、前部督张南率领着大部分将士驻在山谷里,派大将吴班带着几千人到平地上扎营,耀武扬威地向东吴军挑战。刘备这么想:只要陆逊带着人过来,蜀军一个大包围,准能把东吴的军队全部消灭。谁知陆逊有他的老主意,凭你蜀军怎么挑战,他就是不出来。蜀兵先是大声嚷嚷,要吴兵出来较量较量;后来就骂街,骂得别提多难听了。有的人干脆脱了衣服,光着脊梁躺在树底下乘凉。

(18)、李服贴:疏通血栓的,不是蚯蚓,不是蚂蟥,是钱!

(19)、东吴的将军挨了骂,气得脸皮发青。大伙儿对陆逊说:“咱们干么这么窝囊?这些骂人的话真要把人气死了!”陆逊笑了笑说:“那你们就把耳朵捂起来吧!蜀军占着山头,地形比咱们有利。他们只派这么一点儿人来挑战,里面一定有鬼。咱们要是出战,非吃亏不可。你们不信就等着瞧。”果然,没过几天,刘备见东吴的军队不上钩,就带兵从山谷里出来了。

(20)、除此之外,荆州多山岭气候湿热,这种条件十分不利于蜀汉的士兵作战,纵使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足智多谋,有过多次像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神奇的策略扭转战局,但书中也委婉暗示了诸葛亮无力扭转历史和命运。

4、夷陵之战简介

(1)、此外诸葛亮在战争指挥和谋略上也具有过人之处,当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之所以失利,主要是由于刘备战略指挥不当,当时蜀国的军队一路直进,东吴陆逊率领军队故意避其锋芒,把许多险要的山岭让给蜀军。蜀军为了把守这些山头分出许多兵力,这导致蜀军整体力量被分散。

(2)、演义中动不动就五十万,八十万大军的,纯属完全虚构,果真那样,只能是全民皆兵了。

(3)、三国时期,蜀汉一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失败,分别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夷陵战败和马谡失街亭。关羽荆州之战和刘备夷陵之战时间上接近,而且有着很深的联系。

(4)、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战略指挥家在一场战争中的重要性,如果诸葛亮亲自指挥这场战争,在战略方面蜀国其实会有很大优势。《三国志》关于诸葛亮的传记中司马懿曾这样描述:诸葛亮是全天下不可多得的奇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更是把诸葛亮当做自己一生的对手。

(5)、引来了不少名士的投奔,因为汉庭在曹魏已经灭亡,许多汉朝元老和名士们心存大汉,而此时刘备恢复汉室大旗,自然引来不少名士的支持和一些旧地主豪强以及汉室宗室和外戚实力的投奔。

(6)、关于营地:我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避开蜀军的锋芒,一直退守。使蜀汉军有了麻痹的思想,认为吴军不敢进攻,加上天气炎热,就扎营在草木茂盛之处;二是当地的地形就是山地为主,四周只有草木,不像中原地区,有开阔的平原。

(7)、总而言之,夷陵之战,并非七十万对五万,也并非以少胜多,双方兵力相等的一场战役。

(8)、而夷陵之战后,孙权和曹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兵戎相见。在这个时候,如果刘备再趁火打劫,孙权的处境依然十分危险。因此孙权才会求和。

(9)、面对汹汹来犯的蜀汉大军,孙权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为了应战,孙权一方面派遣大军到夷陵堵截刘备,另一方面派遣使臣向曹魏称臣,以求得到曹魏的援助,至少是避免蜀汉、曹魏的两面夹击。

(10)、对于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历朝历代的名家学者莫衷一是、众说纷纭。那么,刘备失败的原因在哪儿呢?

(11)、第大量的重臣反对刘备征讨孙权的行为。而孙权方面上下一心,积极准备。

(12)、前期,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陆逊上任后,果断避开蜀军锋芒,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将战线推进至夷陵地区,拉长了蜀国的补给线,形成战略相持阶段;而蜀军看似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但是多为高山峻岭,兵力难以展开。

(13)、关于进退:当时刘备也并为占领荆州多少地区,还没到荆州的腹地-南郡,只占领了巫县到西陵一带的长江两岸地区。

(14)、而再来反观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15)、反观东吴,此时人才凋零,陆逊任大都督引起朝内不少老臣的反对。

(16)、刘备这回出兵不但没报了仇,差点儿弄个全军覆没。他在白帝城住着,越琢磨越觉着窝囊,就这么别别扭扭地得了重病。到了第二年(公元223年)正月,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赶紧派人到成都去请诸葛亮。

(17)、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18)、荆州本是蜀国的重要领地,因为关羽的大意成了吴国嘴中的一块肥肉,荆州本身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何况当时吴国已经集结重兵镇守荆州。

(19)、加上孙权手中的战略机动部队有两万左右,算来算去,当时东吴对抗刘备的兵力确实是有五万,甚至更多一些,因为毕竟是在自己家门口。

(20)、此时虽然汉庭早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天下很多名士们还是心存汉庭,因此刘备又称帝恢复汉室,除贼扶汉,匡扶大汉。

5、夷陵之战谁赢了谁输了

(1)、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2)、因为战线过长沿途需要驻守确保粮草供给,包括三国交界处,依然需要分兵万余。

(3)、军事奇才陆逊指挥,吴将都没看破,刘备让吴班的诱敌之策,唯独陆逊看破。

(4)、孙权在刘备讨伐东吴时,请和不听后便向曹丕称臣,刘晔等建议曹丕不要接受,让刘备攻其西,魏从北向南,一举打残东吴,曹丕不听,接受孙权的臣服,封为吴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陆逊打败刘备后,东吴遣人向魏国报捷,曹丕要求孙权遣子入朝为质,孙权推托儿子年幼不愿送去,二家开始互相提防,222年九月,曹丕发三路军攻打东吴,东路由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须坞,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

(5)、而孙权方面的朱然韩当都是当时闻名的战将。连刘备瞧不上的陆逊在关羽的击败中有大作用。

(6)、做重大决策之前,必须统一思想,夷陵之战本身在刘备集团之内意见就不统加上刘备并没有妥善处理好大臣之间的关系,使得夷陵之战开始就是人心不一旦有挫,军心极易涣散。

(7)、诸葛亮也是被刘备这种匡扶大汉的忠心极为感动,因此才肯辅佐刘备,立志除贼扶汉恢复大汉天下。

(8)、刘备当了皇帝,心里可不怎么高兴。一想起关羽死在孙权手里,他就气得直打哆嗦,和大臣们说一定要报这个仇。翊军将军(翊yì)赵云对刘备说:“咱们主要的敌人是曹丕,不是孙权。现在曹丕刚即位,正是讨伐的好机会。您还得多考虑考虑。”

(9)、那么问题就来了,双方既然兵力相等,加之东吴水军堪称三国最强,刘备水军较弱,那么刘备为何敢在优势不大的情况下出师伐吴呢?

(10)、总之,虽然双方在实力上具有客观的差距,蜀国最终无法赢得全面胜利,但是诸葛亮一定会最大可能减少伤亡,保存力量、收复一些失地。

(11)、经此一战,蜀国不仅元气大伤,就连蜀国的国主刘备也在仓皇逃回白帝城,将国家大事交给诸葛亮后带着遗憾离开了。历史上蜀汉这一战的结局实在让人痛惜和扼腕,但是看其结局也不禁令人反思:如果当时指挥这一场战争的不是刘备而是诸葛亮,这场战争的结局能否会被改写呢?

(12)、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从两国实力上相比,蜀国明显占不上优势。诸葛亮一直反对刘备伐吴,因此在刘备东伐的时候诸葛亮才没有跟随,但如果诸葛亮指挥这场战争,结局必然有所不同。

(13)、夷陵之战都是刘备主动挑起的,其实孙权本就有修好之意,共同抗曹,但刘备此时就显得有些不识大局,毕竟主要队手尚在,不应该主动打击盟友,将自己处于孤立状态,这点孙权就高明得多了,孙权在确定此战不可避免之后,马上就向魏表示称臣,这就是大智慧的体现。

(14)、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四章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汉朝气数休矣。由此可见,无论作者如何希望诸葛亮实现大业,但恶劣的环境决定了诸葛亮即使天纵奇才,可以使结局不那么惨,但终归无法力挽狂澜。诸葛亮能做到的也只是给吴国一个教训,同时尽可能帮蜀国保存有生力量。

(15)、三国之中东吴地处东南,是水网最为密集的地方,江南,淮河,长江等等,东吴的水军实力强大,早就在赤壁之战中就有体现。孙权曾经派卫温等人率领水军万人渡海来到台湾,可想而知东吴的水军的战斗力,蜀汉唯一一只战斗力比较强的水师是荆州的水师,但是在关羽败亡后,已经被消灭,刘备征讨吴国时的水师是临时组建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

(16)、第为了不在夷陵之战中两面受敌,孙权不得不向曹丕投降称臣,政治上损失巨大。

(17)、诸葛亮听了,心里一酸也流了跟泪。他说:“臣下怎么敢不全心全意地报答皇上呐?纵然是死,也没什么可惜的。”刘备又让左右写下诏书给刘禅说:“我死以后,你们兄弟三个要象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丞相,千万千万记住啊!”没有几天,刘备病死在白帝城,他活了六十三岁。

(18)、拒史料记载,蜀汉伐吴时,蜀国的总兵力在8-10万左右。

(19)、这一天晚上,东风刮得“呼呼”的,一阵比一阵猛。东吴的士兵悄悄地穿过树林到了蜀军的军营外面。大伙儿点起火把,顺着风,隔一营烧一营,不一会儿,蜀军营全烧着了。蜀兵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火已经烧到眼前了。东吴的人马杀过来,蜀兵光顾着逃命,谁还能迎战呐?末了儿,冯习、张南被杀,士兵们死得就更多了。刘备由大将傅彤保护着,杀了半天,才逃出火网,连夜上了马鞍山(在湖北省宜昌西北)。

(20)、大慧认为,虽然战争的结局仍然会是失利,但肯定会比原来的惨败要好上许多,其实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接下来我们将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这两本著作展开探讨。

(1)、诸葛亮留下刘禅守成都,自己带了刘备的儿子刘永、刘理到了白帝城。刘备看见了诸葛亮,眼泪象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他强打着精神说:“我当年在隆中初次和您见面的情形,好象还在眼前似的,没想到现在要跟您分别了。真后悔没听您的话,招来了这么大的不幸。现在只好把国家大事全托咐给您了。”他又使劲儿地拉住诸葛亮的手说:“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十倍,一定能完成治国的大业。要是阿斗可以辅导,您就辅导他;要是他不行,您就代替他,自己做主公吧!”

(2)、《三国演义》中,当初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失败后,司马懿带兵乘胜直追,在西城诸葛亮其实已无兵可用,但诸葛亮仍十分镇定的在城头弹琴,硬是把司马懿吓得怀疑城中有大量伏兵而引兵离开。

(3)、再来看孙权这边:要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不可多面受敌。这点就是孙权最大的智慧,孙权所有的施政方针中,从来不会同时与两面开战,一定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多方面的支持。

(4)、第最终,孙权还是和曹丕反目,曹丕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江东的军事行动。虽然孙权抵御住了曹丕的进攻,但是,过去和刘备共同承担的长江防线,现在要由自己一力承担。

(5)、直到第二年夏天,陆逊采用火攻计,火烧蜀军连营,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才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

(6)、战役时间:蜀汉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公元221年—222年)

(7)、战役结果:刘备大败,3路撤回白帝城,黄权降魏。

(8)、刘备当然不能容忍敌人的放肆,很快他就调动几乎所有能调动的精锐部队,讨伐吴国,夷陵之战就此爆发了。这一战蜀国是抱着必胜的心态去打的,所以国内除了一些必须留守的军队之外,所有能调动的部队都派往了前线。可谁能想到原本觉得胜利就在眼前的蜀国,竟在夷陵之战中失败了,而且是惨败。

(9)、通过诸葛亮所作的《隆中对》,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兴复汉室早已有了清晰的规划和蓝图。其中荆州就是一个重要的据点。荆州之战失利后,蜀国不仅失去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根据地,同时和刘备曾经拜过把子的大将关羽,也最终被敌人生擒,最后落得惨死的下场。

(10)、在曹魏稳住的基础上,孙权把都城迁徙到武昌,给予东吴抗击蜀军极大的鼓舞,而且有利于战事的指挥和战事的决议,同时在蜀汉进攻之前,东吴孙权命令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迎战,大都督陆逊镇守夷陵,以为大本营。首先是潘璋守秭归,李异,刘阿守巫山,巴山,兴山;然后是孙桓守夷道,宋谦守枝江,徐盛守当阳;最后是朱然和韩当守江陵,诸葛瑾守公安等等。其他人都是在武昌,准备待命。

(11)、第此时刘备已经称帝,打着汉皇宗室聚齐大汉旗帜,出师有名。

(12)、8月,孙权向曹丕称臣,11月被封为吴王。也就是在11月,孙权命陆逊为督,前往西线迎敌。此时派出陆逊并不是为了决战,而是增加谈判筹码。

(13)、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刘禅投降时两国人口的对比:当时蜀国大约有九十万人,吴国有二百三十万人,如此相比之下,蜀国不占上风。

(14)、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用了六年的时间将蜀汉的国力恢复。待到国力恢复的时候,诸葛亮分兵三路平定南中。诸葛亮亲自统领西路军约5万,攻越嶲郡高定;庲(lái)降都督李恢统领中路军约2000人,沿小路迂回益州郡,占领孟获根据地,断孟获支援高定的退路;门下督马忠统领东路军约2500人,进攻牂(zāng)柯郡、消灭朱褒的叛军。

(15)、而孙权偷袭荆州后,孙刘结怨,夷陵之战更使得孙吴和蜀汉元气大伤,两国的实力损失严重,使得即便结盟也无力抗衡曹魏,这也就直接奠定了东吴、蜀汉被灭亡的国运。三国鼎立图

(16)、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张飞部下杀了张飞投降东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公元221年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张飞在出发前被部下杀害。

(17)、陆逊所督的兵团有四万人,原巫山、秭归一线驻守部队五千人,荆州留守部队诸葛瑾部至少万余人,东线防备曹军的部队不会少于两万人,另外在南方等地的镇守和平叛部队也有万余人。

(18)、张飞正镇守在阆中(在四川省北部。阆làng)。他跟刘备一样,恨不能一下子把东吴给吞下去。张飞是个急脾气的人,心里一不痛快,不是骂这个将军,就是打那个士兵,吓得大伙儿在他面前连大气儿都不敢出。他接到刘备让他出兵的信,立刻下令准备出发。到了这天晚上,他喝醉了酒又打了人。帐下的将士张达、范疆实在气不过,趁张飞睡觉的时候,偷偷地钻进他的屋子,把他杀了。两个人拿着张飞的脑袋,坐船连夜投奔了东吴。

(19)、而反观东吴,刚刚经过荆州大战后整军休整,东吴可用之兵在十万左右。

(20)、事实上,自刘备兴兵,孙权就开始认错了,并指派诸葛瑾写信劝告刘备。二国之间进行谈判,但在赔偿的问题上迟迟没有谈妥。

(1)、刘备军事能力有限,身边缺少优秀的谋士,从未独立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作战。

(2)、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双方结仇。次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关羽被杀2年之后),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而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孙权求和不成,只能派兵迎战。

(3)、夷陵之战后,刘备还有一定的实力。他留下以防万一的赵云部队还完好无损。随后,他驻扎在永安,对局势进行观望。孙权得知后十分恐慌,于是派人求和。刘备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再带兵打仗,只得同意了孙权的建议。

(4)、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但东吴吕蒙以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

(5)、同时还需要分兵万余去防御曹魏进犯,所以能跟刘备去伐吴的,最多也就是六万左右。

(6)、放权彻底,不加干预,这点非常重要,毕竟陆逊年轻,军中资历不够,不免有些将领自持军功,不服调遣,但孙权给了陆逊极大信任,对于流言蜚语一概不理,给了陆逊极大支持。

(7)、蛰伏待机,不露锋芒,陆逊为将的最大特点,就是始终保持一种低姿态,谦逊且隐忍不发,隐藏自身实力。

(8)、刘备把人马整顿了一下,刚走不多远,就听前面“哒哒哒”地传来一阵马蹄声。大伙儿都吓傻了:要是东吴在这儿设下了埋伏,那可就全完了!刘备正楞着,探子来报告说,是翊军将军赵云接应来了。将士们一听,连喊带蹦迎上去,刘备心里也一块石头落了地。赵云见了刘备也顾不上多说什么,带着人马保护着他到了白帝城。

(9)、2月,刘备东进,率大军进犯夷陵,驻守在猇亭。黄权统领北军,作为侧军。

(10)、温馨提示:许昌市三国文化研究会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11)、中期,蜀汉主力从秭归进抵夷陵,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相持至六月,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只好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12)、因为甘宁于219年就已经逝世,程普也是在215年前后逝世。

(13)、孙权见大变又起,便调兵遣将,让吕范等督五军,带水军拒住曹休军,诸葛瑾、潘璋、杨粲前往解救南郡,朱桓到濡须督战以拒曹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吴魏大战,在永安的刘备便写信给陆逊说,曹军已经到了江陵门口,如果我这时带兵东出,你觉得情况会怎么样呢?这是揶揄试探,刘备初出兵时,应该以为魏国也会出兵,两国夹攻,胜算很大,没想到当时曹丕不出,却在这时出兵。陆逊也不甘示弱,回信说,恐怕创伤未愈吧,我们应该交好才对,如果一定要出兵,这次我不会再让一兵一卒逃回去了。

(14)、还有,《三国演义》中说甘宁、程普死于夷陵之战中,这也纯属虚构。

(15)、关羽丧命后,刘备并没有马上发兵,终究遗失荆州所带来的伤疤必须渐渐地舔吸,将兵鼓励、钱粮提前准备也花费时间。221年,这时不但曹丕早已篡汉即位了,刘备还在成都即位,再往下才进兵伐吴,要出师有名打的是报仇的旗号,张飞也在此时被属下张达、范强残害,这两位也投靠了吴国。

(16)、不仅如此,另一方面吴军干脆闭守不出,直接不和蜀军开战,在这种长期的拖延对峙中蜀军内耗巨大,补给很快出现了困难。就这样吴军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积极防御”,最终让蜀军被拖垮在战斗中惨败。

(17)、东州集团是以李严、吴壹、许靖为代表的刘璋旧部,益州集团则是以法正、谯周、彭漾、张翼、柳隐为主。

(18)、赵云强烈反对刘备的一意孤行,他认为蜀汉目前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只要灭掉了曹魏,东吴就会自动投降,应该此时进攻曹操的关中地区,占据陇西,凉州,不应该攻打孙权,蜀汉和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那么战争就不会立刻结束。但是刘备不听,赵云如此态度,也只能够让赵云留守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