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遗言

1、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遗言的句子

(1)、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2)、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

(3)、事情大多因为匆忙着急缺少思考而没能做成,做成了的事都是取决于成熟稳重的想法所致。遇事需冷静是一切的前提。

(4)、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5)、建议收藏起来的曾国藩家训经典优秀名言(篇一)

(6)、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

(7)、曾国藩曾经三顾茅庐重用彭玉麟,史上最痴情的高官,当世唯一的一个完人!不爱官,不爱钱,甚至不爱惜自己的性命,但爱民!爱国!一个重情重义的奇男子、大丈夫!

(8)、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9)、他始终到老都没有结婚。熟习他的人都晓得,他所爱的人的头衔,和他车子的副座一样,任何人都不能碰,永远都是空着的。或者是,早就已经被填满了。

(10)、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以俭持家、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金钱,亲自下厨、纺织。

(11)、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人生有两个关键的作用:一是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个是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立足于社会。   无一日不读书。精神世界强大、现实世界才能强大。唯有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12)、勤能补拙,省能补贫。勤俭之人,定会有所出息。

(13)、他们都说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其实珍惜后的失去最疼。

(14)、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15)、你看他从军数十年,作为水军将领,带兵期间,哪怕身受重伤,也要住在船上,从来不移住到岸上来。

(16)、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17)、希望阳光再暖一点,日子再慢一点,猫的陪伴再久一点。

(18)、只有俭朴之人,才会懂得珍惜;当然,过度的俭朴也会适得其反,成了吝啬,这其中的度也要把持好。

(19)、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20)、时人评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由此可见,这两位晚清人物的身上,必定有过人之处值得大家学习,即向曾国藩学习做官,向胡雪岩学习经商。

2、曾国藩家训8句

(1)、数十年来的教育,一直在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之间兜圈子,以为倡导了能力的培养就逃避了知识灌输的嫌疑。但全社会似乎都忘记了,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关心生命的成长、启发良善的人性、影响有价值的人生。而这一切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

(2)、三戒奢华,方其幼也,阴陟无益;淫恶肆意,虽有笃厚之人,食则同案;妄取人财。不可虚言戏谑。莫呼长上表号。范仲淹,分形连气之人也。林则徐,修身奉主神:奉先思孝。敬长舆怀幼、恒:勤,不能不相爱也,布施无益。刘备。颜之推。苏洵:

(3)、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4)、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5)、曾国藩活了62岁,在今天先进的医疗技术面前,他不算什么长寿,但在一百多年前,却是大大超过了当时的人均寿命。

(6)、一张相片竟能看出国家的不幸,曾国藩别无神仙术,他只是觉得奕亲王“轻佻”,不厚重。

(7)、为人谦卑,待人宽容,从做事的角度讲,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8)、物来顺应是指事情来临时,就要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犹犹豫豫不知所措,你不管是逃避,还是拖延,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9)、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

(10)、首先,读书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增长见识,学到新的知识。郦波老师在书说的很明确,曾国藩对于读书的认识很深刻。他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是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读书,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当然可以改变个人的生活处境,进而改变命运。但曾国藩对读书改变命运的看法显然更加细致。

(1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2)、可见,曾国藩极其重视交友,立志要向古圣先贤看齐。

(13)、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14)、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5)、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的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16)、别人的生活的怎么样,我们不要去嫉妒,因为那是别人的位置,你所拥有的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必去盲目追随别人。

(17)、所以地山谦,山最高,像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顶,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么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顶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处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谦卦。

(18)、0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19)、将每天所做、所想、所讲记录下来,记日记;自省;

(20)、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3、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十句白话文

(1)、人间骄阳刚好,风过林梢,彼时他们正当年少。

(2)、康熙家训:不想养逆子,就一定要让他吃这五种苦

(3)、“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句话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

(4)、前四样可以培养一个家庭的生气;后四样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生气。在他看来,一个人再苦再累都要每天强打精神,自我振作。他还说,精神越打越有,阳气越提越盛。他一生多病,能活到62岁,就是靠自己强打精神。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像霜打的茄子那样,不仅不大可能有成绩,恐怕也不大可能长寿。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或团队,也要有一股生机勃勃向上的活力,不能是暮气沉沉,那样大家都没有好处,没有战斗力。

(5)、全书3册,分《女范》《妇职》《母教》《家政》

(6)、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养不教,父之过”。儒家向来视家庭教育为人生教育之本,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好的学校与老师也无法取代父亲与母亲。

(7)、早起。冬春6点起床,23点前睡觉,午休1小时。

(8)、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9)、《曾国藩家训》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推崇曾国藩,包括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10)、身体健康,日子才有奔头,生活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11)、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12)、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13)、早,就是早起。曾国藩认为,早起能使人强打精神。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早起!古人不是有闻鸡起舞的故事吗?鲁迅还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李鸿章年轻时候喜欢睡懒觉,曾国藩为了改变他,就立下一条规矩:自己要和身边的幕僚一起同时吃饭。因为曾国藩本人是起得很早的,这样就逼迫那些年轻幕僚跟他一同起早。有一天早上,曾国藩和其幕僚们已经坐在餐桌上准备吃饭了,一看,李鸿章没来,就打发人去叫他。这一天早上,李鸿章实在想睡一个懒觉,就跟那人说,你去告诉我老师,就说我生病了,今天早上就不吃早饭了。没有想到,曾国藩一听,放下筷子,对身边人说:少荃不来,我们大家都不吃啊。

(1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曾国藩

(15)、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6)、从一个普通的小孩到一代大儒,曾国藩经历了许多许多,又是什么使得他变得如此成功?我想说是他的那种勤奋和那种坚持反省的心态。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将体会和心得记录,他的一生都这么坚持下来,一直到他连笔都握不住仍在写日记,这是一份宝贵的坚持。他曾说过:“非傲即惰”。人的一生不能太骄傲,同样也不能太懒惰。他的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教育了他自己,更教育了后来者,他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个永垂不朽的学习榜样。

(17)、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18)、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19)、国家强大,不是靠历史赋予的机遇,而是靠人心赋予的力量

(20)、静;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浮躁,根本在于好动不好静,静字上下功夫。

4、曾国藩家训一百句

(1)、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精读,读通读透,沉浸其中,不苦求强记;做杂记:将所感所想记录。

(2)、因为事业的需要,就把家庭闲置在一边,那是得不偿失的。

(3)、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4)、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曾国藩

(5)、最后,曾国藩认为,读书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范围,世界上的知识领域,千千万万,各类书籍琳琅满目,书山书海之广阔,穷尽人的一生,都是读不完的,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粗略的涉猎一番,但还是应该找到属于自己最看重的知识领域和范围,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加强自己的认知和学识,日积月累,才终会在量变的基础上质变,完成华丽的蜕变。

(6)、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7)、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8)、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家训里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9)、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10)、关于曾国藩家训中孝敬父母的哲理句子(篇一)

(11)、你从风尘萧瑟中走来,我在秋意正深处等你。满身风雨,思念成城。——《穿堂惊掠琵琶声》

(12)、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4)、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不要当众点明别人的缺点而隐藏自己的不足,夸奖自己的优点却去嫉妒别人的长处。此所谓浅陋之人,众人皆不愿与之共伍!如汉高祖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士兵而已。”刘邦又问:“那么对于你来说呢?”韩信回答道:“越多越好。”后来韩信被杀,并不是不无道理。

(15)、往简洁了说,就是要遏制自己的贪欲,心灵宁静专保持强健的身体;心存仁义的天性,对百姓心存养护;言语笃实,不欺骗任何人,用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

(16)、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17)、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18)、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19)、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他死时才8岁,而上述两封《诫子书》所言内容,不像是对儿童讲话,因而怀疑其系后人伪造。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嗣子这件事,就不会对上述两封《诫子书》有怀疑。

(20)、“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这便是曾国藩对于读书最直接的认知。进德之事,也就是说读书可以立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养成支撑自己人生的信仰与信念。而“自卫其身”,则是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气质,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侃侃而谈,展露自己胸中的学识时,人的灵魂,真的是会冒香气的。

5、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遗言是什么

(1)、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2)、高傲的人总感觉别人不如自己,那么他太浅陋了,不孝顺老人的人一定是小人。

(3)、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4)、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5)、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6)、首先,读书要读经典的书。读书的初衷是为了学习智慧和思想,若是什么书都读,再从中去精炼出精华,费时耗力。曾国藩便主张,读书就要读经典,例如他当时的《二十三史》,现在来说,加上了清代,也就是《二十四史》了。我的感触则是,所谓经典,就是能让我们学到东西,增长见识的书籍,世界名著,经典电影都可以算进来,而且,就好比曾文正文集等,曾国藩的家训那么多,要我耐着性子去啃半文言文,当然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但若是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把曾国藩经典的思想和理念,以及曾国藩的人生结合起来,用现代人的思维观念呈现在我面前,这不是更好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和看世界,可以事半功倍,可以看得更高,更远。

(7)、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8)、如果一个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与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当,则看到的人会赞同他,鬼神也会加以称许,认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倘若农夫织妇终年勤劳,才能收获数担粮食数尺布,而富贵人家终日安逸享乐,不做一事,却每餐必是美味佳肴,穿必锦衣绣袍,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幸的事,鬼神也是不赞同的。这样怎么能长久呢?古代的圣君贤相,无时无刻不以勤劳自勉,为自己打算,则必须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力前行,殚心竭虑,而后可以增加智慧增长见识。

(9)、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0)、慎独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自己真实的本性,在欲望面前不动摇,在诱惑面前不贪恋。

(11)、民谚云:“跟好人学好人,跟了强盗学偷人。”朋友会影响你的一生,一定要选对朋友。

(12)、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3)、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4)、其实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与你共患难,敢于对你提出批评意见的朋友。

(15)、《曾国藩家书》上说:“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16)、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好父亲,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他们要认真研究学问,要读好书但又不能读死书。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

(17)、他的子女因从小受到良好家训家风的熏陶,长大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18)、对待身体健康问题,曾国藩也极其重视,保养得很是用心。

(19)、听了爸爸妈妈说的话,我想他们其实说的就是“勤”、“俭”二字。再联想到我刚看过的《浙江好家风》读本,里面讲的周氏家训“俭,美德也。俭可养廉,可惜福,可无穷困之忧,可享温饱之乐。故治家以节俭为第一义”。还有周恩来说过“丢掉艰苦奋斗传统才难看”的故事,以及谢杨琳的故事“我来做爸爸的手”。我被深深地触动了。

(20)、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1)、这正是曾国藩家训的智慧精华所在。让我们随着郦波老师的娓娓道来,去切身感受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曾国藩家训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

(2)、未来不迎是指还未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要去管,更不要恐惧和心慌,活在当下,却犹豫将来。

(3)、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可他没有丝毫自得之意,相反,他留给家人的永远都是常思己过、严于律己的模样。

(4)、《易经》曰: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5)、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6)、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7)、0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8)、曾国藩从做人、做事的角度,提出了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这道出了人生的四大福相。

(9)、0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10)、想攻击我?先试试和影子玩拳击吧。——暗夜猎手

(11)、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12)、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13)、曾国藩就是一位极其爱家的人,他虽在京师做官,但始终挂念在湖南的家人老小,每隔几天就要给老家写信,经常在信中关心家人的身体状况,叮嘱他们注意养生之法。

(14)、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5)、而在现如今,很多子女娇生惯养,这也不愿做那也不愿做,十分懒惰,养了一身懒病。之前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学生上了大学,连袜子都不会洗,自理能力十分差,读到一半退学了;经了解,原来孩子在家时十分懒惰,什么都不做,全由父母包办。

(16)、他之所以在官场顺利,“慎独”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他谨慎行事,三省吾身,慎独戒备,自在清净,对欲望很克制。

(17)、东晋名臣陶侃出身贫寒,年轻时做过县吏,曾利用职务之便给母亲湛氏送去一罐腌鱼。湛氏不肯吃,还责备陶侃说:“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18)、曾国藩在京十多年,身体一直很不好,经常得病。

(19)、我对你的爱就如闪电,狂暴而剧烈,飞出的飞镖,是我向你传达的思念。——狂暴之心

(20)、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1)、专敬。一是早起后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存在差距。二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后再做下一件事情。三是保持精神振奋。四是时刻不间断琢磨从事业务工作。五是严以自律,公私分明,时刻与自己的私心作斗争。

(2)、自己有敬畏感的人,往往别人也会敬畏他。得罪的人越少,自然也就远离祸端。端庄厚重不是装出来的,是修身修炼出来的工夫。因此,曾国藩多次申斥儿子力戒轻佻,多多修炼些举止。

(3)、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

(4)、曾国藩家训中还提到性情不能懒与傲: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家训里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释义:告诫孩子们要听话,勤于读书,孝顺友爱,谦恭有礼,有节制。不要说谎贪利,不要任性斗气,不要苛责别人,但要自律。不能盛气凌人,要有容人之量。

(7)、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8)、第二看: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9)、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10)、释义: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