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知识顺口溜

1、数学知识点口诀

(1)、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2)、十字分解法的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系数。其实就是运用乘法公式(x+a)(x+b)=x²+(a+b)x+ab的逆运算来进行因式分解。

(3)、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的加法大有不同,小学的加法不涉及到符号的问题,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总是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结果的符号;二是求结果的绝对值。

(4)、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7+3=103+7=1010-7=310-3=7

(5)、拓展经验:知道哪些东西有粗细。如吸管有粗有细等。

(6)、书籍,根据孩子自己的阅读需要,有精读和泛读之分。精读时记住书名及作者,对于书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可以划上批注,可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泛读的书籍,可以大致浏览或略读。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期应保证一定的阅读量。“量变引起质变”,随着阅读量的不断提升,孩子的语感也会越来越好。

(7)、一加余弦想余弦,一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8)、请幼儿举出相关的例子,如有的笔粗,有的笔细等。

(9)、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10)、同号相加值(绝对值)相加,符号同原不变它。

(11)、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

(12)、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13)、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14)、阅读对于理解文章以及之后的背诵都是极为重要的。培养阅读兴趣与背诵习惯,是小学阶段最为迫切的学习任务。小学阶段语文、数学和英语,其实也都有各自需要识记的知识点。

(15)、知道进行数的分合时两个数字之间有一定的互换关系。

(16)、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17)、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18)、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19)、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0)、第四象限内只有正割和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2、数学顺口溜 小学数学

(1)、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

(2)、营造学数学的环境。比如家里的书架上可以放一些数学相关的书籍如《速算秘诀》《中学生数理化》《好玩的数学系列》《训练思考能力的数学书》《故事中的数学》等,并推荐孩子阅读。学校里也可以营造这样的氛围。有位老师说:“我每天课间时间都会坐在教室门口,拿起一本书来看。总会有几个学生来问我看的是什么书,一问一答之间他们就对我手里的书感兴趣了。几天后我就会发现,有一两个学生带头借了这本书。再过一阵子,这本书就风靡全班了。”

(3)、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4)、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5)、小学阶段,与学习有关的一些好习惯,这里无法一一罗列。

(6)、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4+2=62+4=66-4=26-2=4

(7)、“其中“的前站得好,”是、占、比“后坐得妙;

(8)、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9)、有理数是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整数也可看做是分母为一的分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称为无理数,即无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继续学习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直角坐标系、函数、统计等数学内容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10)、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11)、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12)、数学方面:概念和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背诵过关。我们可以跟孩子说,要联系书本知识,适当做些习题,理清解题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好公式。这里分享一些背诵数学公式的小技巧。在教孩子背诵时,嘱咐他们要牢牢记住名称或符号,要真正理解公式是怎么来的,在记公式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练习题来做针对性的巩固。要注意和一些“长得很像”的已学公式进行区分。

(13)、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1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15)、一般来说,日计划,主要分为这要几个部分:晨读做什么;课堂上大致做什么;放学后做什么,每一件事,大概需要多久。哪几件事请,是需要优先完成的。周末有什么安排,也可以大致罗列。要注意的是,制定计划的时候,要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长在一旁指导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替孩子制定计划。

(16)、中心记上数字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17)、为了激发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活

(18)、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19)、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20)、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3、学好数学顺口溜

(1)、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2)、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3)、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4)、每天放学回家,应该先复习当天功课,次完成当天作业,后预习第二天功课。这三件事,一件也不能少,否则就不能保证第二天有高质量的听课效果。

(5)、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6)、小学阶段,我们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7)、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8)、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9)、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10)、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11)、第三组:圆点涂色记录。第四组:看图填算式。

(12)、横写因式不能乱,即把因式横向写,而不是交叉写,这里不能搞乱。

(1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4)、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15)、语文方面: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书籍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可以鼓励孩子多看些感兴趣的书籍,小说或者人物传记什么的都是可以的。

(16)、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17)、也可以鼓励孩子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本,孩子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的过程,记录下今天对比昨天的点滴进步,增强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

(18)、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3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3位。

(19)、三年级开始题目难度加大,题出得也更灵活一些。比如说数学应用题,不再会出那种直接一步就能得出答案的送分题。

(20)、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

4、数学小技巧小口诀

(1)、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2)、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先把作业做完,家长再帮他指出哪些题错了。让他自己去改,这样是为他提供思考的机会。可能有部分家长一看到孩子做错了题,会立刻指出这应该怎样做怎样做。

(3)、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4)、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5)、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6)、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量角的方法,就可编出这样几句歌诀:“量角器放角上,中心对准顶点,零线对着一边,另一边看度数。”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请你跟我走,走路先要找准‘左’和‘右’;横撇带口是个you,扩大向you走走走;横撇加个zuo,缩小向zuo走走走;十倍走一步百倍两步走,数位不够找‘0’拉拉钩。”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喜欢记,而且记得牢。

(7)、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8)、(2)差化积需同名,变量置换要记清;假若函数不同名,互余角度换名称。

(9)、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10)、没有牢固的地基,哪来的高楼大厦?有很多孩子看似粗心而做错的题目,经仔细分析都是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所造成的。比如有的孩子会说:“我就是分不清这两个公式了,考试时用错了。”其实如果这个孩子不仅仅是记住公式,而是会推导的话,考场上现场推导也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掌握、识记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工具,比如3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1-9的立方分别是多少等。

(11)、sinA-sinB=2cos((A+B)/2)sin((A-B)/2)

(12)、当然,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喜欢老师。比如通过和孩子讨论老师的授课方式、性格特点等,引导孩子关注老师的闪光点,发现老师值得自己学习的思考方法、习惯和品质等。

(13)、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14)、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15)、第三象限内只有正切和余切是“+”,其余函数是“-”;

(16)、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17)、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们在探索中学习。

(18)、全,S,T,C,正。这五个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第三象限内只有正切是“+”,其余全部是“-”;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19)、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20)、叙述形式有三种,读法意义和名称。解题方法要记清,缩句化简一步算。标点词语把句断,分层布列莫迟延。列式方法有两种,可用算式和方程。

5、数学小知识顺口溜大全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化抽象为形象。现在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郑州一所重点中学的刘老师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3)、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4)、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5)、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6)、因为我喜欢数学,所以我愿意去学它,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欢学数学了。

(7)、好习惯真的太重要了!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努力吧!

(8)、C.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复习要有计划,既要及时复习当天功课,又要及时进行阶段复习。即将上周,上月,本学期所学内容复习、思考、归纳总结。最好能够利用寒暑假将上学年或本学段以往的内容全部复习巩固。在现阶段的学习中涉及以往不十分清楚的内容,最好及时查阅核实。对数学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一般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果这样坚持2到3年,可以逐步在日常作业和课堂表现中,表现突出,学好数学的自信就逐步树立起来,数学成绩自然会好起来。

(9)、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10)、异号相加值(绝对值)相减,符号就把大的抓。

(11)、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绳子、平衡板、圆柱积木等。

(12)、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3)、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14)、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15)、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16)、抓住含有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的“关键句“、“关键词”,进行剖析,这样就解决了不少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苦于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分析数量关系。因此,使学生学会迅速找“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剖析数量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先“找”后“析”是六年级学生普遍的学习规律,切记引导学生认真有序地进行分析。

(17)、两步计算应用题,读题审题要仔细。解题一环扣一环,中间问题是关键。数量关系要找准,计算步骤要理清。抓住中间带两头,准确答题乐悠悠。

(18)、幼儿每人1组6以内数的分合式,教师提醒幼儿仔细看一看,然后把重复的数字划掉,把留下的重写1遍,再看1个分合式说出2个不同的分合式。

(19)、2)展示人格魅力,让孩子敬服。教育者人格中很突出的一点或几点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比如幽默、严谨等等。一般来说,一位老师要储备至少200—300条笑话,便于在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也有很多孩子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20)、B.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听课要提前进入状态。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1)、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2)、3+()=45+()=7()+2=5()+6=10

(3)、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所以说,学好数学,调动孩子的兴趣是关键。调动兴趣的方法有:

(4)、变成锐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5)、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17—56—65)

(6)、7-()=3()-2=85-()=1()-3=6

(7)、化抽象为生动。比如在讲例题的时候,结合题目给学生讲一些顺口溜、数学故事、数学发展史、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华罗庚的数形结合顺口溜“数与形,本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难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代数几何本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现在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今年淮河流域出现洪灾,泄洪时就需要考虑上游水位和下游河道宽的关系等等。

(8)、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9)、到户外场地将幼儿分成两组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如:“抱一抱粗树干。”一组幼儿找到粗树干抱一抱,另一组幼儿观察、评价是否找对了。游戏继续进行:找细树干,从宽宽的小桥上走过,从窄窄的小路上走过……

(10)、“制定计划”这几个字,听起来有点太过“宏大叙事”。但是,若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学会给自己的学习制定可行性计划,这足以让我们家长省心很多。

(11)、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12)、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13)、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1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15)、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16)、复习与整理,是更进一步的思考。我们要嘱咐孩子及时对知识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与整理,有助于帮助孩子找到一门课程或某个知识的体系。我们要提醒孩子,将平时做过的一些试卷集中整理起来。比较便捷、高效的一个办法是:语、数、外三门学科各准备一本错题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勤奋一些,将平时里做错的题目,用心地记录在错题集上。在复习与整理这些错题时,孩子会慢慢悟出一些解答方法,同时也会规避到一些容易犯错的细节。针对错题的重点复习与强化,能很好地提升考试成绩。同时,也会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17)、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18)、教师:“请小朋友帮6找出3个数字相同的分合式。”

(19)、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和余割是“+”,其余全部是“-”;

(20)、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1)、3+()=45+()=7()+2=5()+6=10

(2)、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3)、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4)、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5)、在本课的设计中,情境的创设、游戏的开展,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发言精彩、准确,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