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造句子

1、百闻不如一见造句子怎么造

(1)、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2)、羌人屯兵已久,戒备松懈。忽见汉军大兵来临,慌忙抛弃车马辎重,渡湟水撤退。

(3)、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做一个诚实的人。

(4)、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飞鸟集》)

(5)、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鸡迟宿,鸭欢叫,不久风雨到。

(6)、百闻不如一见的反义词: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消息。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汉书&m

(7)、这家公司还有几十种获奖专利技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8)、用英语解释为 itisbettertoseeforoneselfratherthantohearformanytimes,多听少看,不如亲自去看。

(9)、你以为百闻不如一见的事情,或许在我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奇特的。

(10)、★动物园里的猴子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窜下,可调皮了。

(11)、语法:百闻不如一见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12)、早就听说你才高八斗,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让我自愧不如。

(13)、会场的展示橱窗被装扮得辉煌,对一些同修而言,这是首次百闻不如一见地亲睹天饰。

(1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5)、成语出处:《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16)、早就听说黄山风景好;这次去;果然景色如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17)、早就听说这个国家十分繁荣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18)、(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拿皮,图上方略。”

(19)、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0)、你的学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今日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2、百闻不如一见造句子风景

(1)、听说洛阳龙门石窟闻名天下,百闻不如一见,不如咱们过去看看吧!

(2)、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到那儿感受一下吧!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老人与海》)

(4)、我生平第一次过三峡;那瑰奇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3)“木”加一笔可以变成________、________。   

(6)、(4)“去”共有________画,第四笔是________ 。   

(7)、①圆明园不但建筑________,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8)、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多听不如亲近的可靠。

(9)、                                                            

(10)、    “叮当,叮当。”铃铛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像是说:“对的,对的,骡子了不起!”

(11)、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

(12)、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优美的地方,从高处俯视全园景色,我看到园子的名字,圆明园真可谓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14)、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到那儿感受一下吧!  

(15)、不过,百闻不如一见,当秦朗真正见识到这一瓶百珍油的时候,才知道这东西的确是真正的灵药,难怪甘泉寺的住持和医生僧侣都是一幅痛惜万分的样子。

(16)、语法:百闻不如一见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17)、(百闻不如一见的反义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18)、虽说可能难以置信,但真有一条蛇长着两个头的?是我看见的,百闻不如一见。

(19)、成语英译 itisbettertoseeoncethantohearahundredtimes

(20)、听到人家说一百次,不如亲自见上一次。形容耳闻不如亲见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3、百闻不如一见造句子二年级

(1)、很早就知道这里的风景十分的优美,今日到来之后,才发现百闻不如一见。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地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3)、出处  百闻不如一见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4)、gūliáng sǔnshī diàntáng  xiāohuǐ 

(5)、(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6)、★.只有平时积累好词好句,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7)、(释义)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8)、汉军追至罕羌驻地,赵充国严禁士卒焚烧房屋与割禾放牧,又有羌族降者万余人。十二月,宣帝再造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与赵充国合兵进攻先零。

(9)、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10)、opaquepaint 不透明涂料;不透明漆

(11)、英语翻译:seeingisbelieving.

(12)、(3)嘶——嘶嘶嘶;嗡——嗡嗡嗡;咻——咻咻咻

(13)、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到那儿感受一下吧!

(14)、宣帝期间,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义渠安国向朝廷报告这个情况。

(15)、④辽阔的海底蕴藏着数不尽的________。   

(16)、                                 

(17)、做到表里如不仅要求不欺骗他人,还要不欺骗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18)、    骡子疼得直叫唤,不要命地跑出了菜园,“叮当,叮当”,铃铛的响声,伴着骡子远远地到了山脚下。

(19)、视觉的形象最具体,最鲜明,最生动,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

(2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百闻不如一见造句子二年级上册简单

(1)、而这句俗语还有下一句,下一句道理更透彻,很多人因此吃亏!下一句就是“百见不如一试”,其实这意思和我们常说的“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差不多,只有真正的尝试了做过了才知道其中滋味,有时候我们看过千百遍但却是不如手写一遍记得更稳固,所以后世人们也有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

(2)、③王平和李华建立了深刻的友谊。________

(3)、成语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4)、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到了武夷山爬山越岭一番才知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由于道路狭窄,赵充国恐逼迫太急,迫羌军走投无路,回头死战,命所部缓慢追击。羌军掉入河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被汉军斩杀500余人,损失牲畜10万余头,车4000余辆。

(6)、只有那些表里如坦荡无私,光明正大的人,才会深得人心,才会有人心甘情愿为其两肋插刀赴汤蹈火。

(7)、于是,赵充国赶到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渡过黄河,侦察羌人地区形势。又从俘虏口中问明羌兵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据此定出了驻兵屯守的计划。主张对羌人不进行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政策,叫做“全师、保胜、安边之策”。赵充国向宣帝奏报,宣帝和大臣们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了赵充国的方案,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8)、以诚实守信为荣,待人真诚守信用,做表里如一的好少年。

(9)、早就听说大峡谷的美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美西之行使我开了眼界。

(10)、宣帝同意了。赵充国带领一支兵马渡过黄河,遇上羌人的小股军队,一阵肠杀。

(11)、很早就知道这里的风景十分的优美,今日到来之后,才发现百闻不如一见。

(12)、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因雪白头。

(13)、(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中性成语;常用于强调实地考察后的感受和重要性。

(14)、   “奶奶,这是什么在叫呀?”法布尔问。祖母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许……是狼。”法布尔挡不住虫鸣的诱惑,他悄悄地开了门,摸黑到草丛中去,想看个究竟。

(15)、都说你十分聪明,今日见到你之后,才觉得是百闻不如一见。

(16)、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17)、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豪情壮志、不屈不饶、披荆斩棘、奋发向上、励精图治、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再接再厉

(18)、(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19)、_____     _____  ___   ________   _____

(20)、(二十四节气具体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5、百闻不如一见造句子二年级简短一点

(1)、刘醒老《赤壁》:“没等程汝怀介绍完,那胡高参便连呼:‘好字好字!李中堂大人果然了得,真百闻不如一见,我看天下没有第二人能写得了这三个字。’”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4)、★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才乖乖拿出这节课要用的书。

(5)、于是宣帝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让我先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

(6)、(拼音) bǎiwénbùrúyījiàn

(7)、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8)、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10)、     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感到一阵阵隐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道:“你发出的同一个声音,为什么一时出卖我,一时又吹捧我?”“叮当,请你听清,”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啊!”

(11)、现实世界里充满着浑浊与灰暗,而水里却是一片蔚蓝表里如一目了然。

(12)、景色 (jǐngsè)景致:日出的时候景色特别美丽。

(13)、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金城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他要求宣帝交给他任务,不必担忧。

(14)、听说"鸟巢"很雄伟壮观,这次去看了一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15)、   雨越下越大,陆续有路人敲门请求避雨。最后,那很小很小的屋子里居然待了十一个人。他们有坐在地板上的,有坐在床上的,还有站着的,一起说说笑笑。

(16)、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17)、今天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特别,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18)、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有时文字描述,还不及一帧历史照片所蕴藏的丰富内容。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0)、这家公司还有几十种获奖专利技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1)、●每日一句|onthespurofthemoment意思是“一时冲动”

(2)、(2)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________

(3)、许炼山看了罗冲一眼,当然明白他和悍娘的真实身份不便泄露,便是了然而笑:路上巧遇,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4)、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5)、(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6)、隔断的空间,阔别的日子,思念的深情,送上温情的短信。忙忙碌碌的生活让联系断断续续,就让简简单单的短信传递一见如故的温馨。春节快乐。

(7)、两年前我们因为一次关于长寿食品的会议在淳昌初次会面,那时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更有幸通过您的研究对贵国的饮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8)、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9)、★今晚的天空中不仅有美丽的月亮,而且也有闪烁的星星。

(10)、给下列有语病的句子选择恰当的修改符号。(填序号)

(11)、一枝独秀 (yīzhīdúxiù)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

(12)、我和他一见如故,相知恨晚,当然顺理成章即时相与为莫逆之交。

(13)、我们要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说老实话,做实在事,表里如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孩子。

(14)、你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东西,根本算不上百闻不如一见。

(15)、鉴于羌军已遭重创,赵充国奏请撤除骑兵,以步兵屯田戍卫。宣帝下诏采纳赵充国建议。

(16)、当凯伦遇见强纳生时,她马上感觉到一见如故。

(17)、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18)、它朴实无华,表里如一的品质,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19)、十二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0)、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优美的地方,从高处俯视全园景色,我看到园子的名字,圆明园真可谓是百闻不如一见。

(1)、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3)、诚信是什么?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4)、今天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特别,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picturepaintsathousandwords

(6)、因此,要想得到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只有经过实践这一中间环节。人们是在变革事物的实践中接触事物,从而感知事物;又是在变革事物的实践中暴露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